- 年份
- 2024(7052)
- 2023(9993)
- 2022(8547)
- 2021(7620)
- 2020(6528)
- 2019(15239)
- 2018(15158)
- 2017(29497)
- 2016(16419)
- 2015(18683)
- 2014(18961)
- 2013(19077)
- 2012(18031)
- 2011(16501)
- 2010(16701)
- 2009(15494)
- 2008(15539)
- 2007(14357)
- 2006(12433)
- 2005(11420)
- 学科
- 济(71746)
- 经济(71648)
- 管理(52822)
- 业(46886)
- 企(38190)
- 企业(38190)
- 方法(31986)
- 数学(28216)
- 数学方法(27936)
- 财(20717)
- 农(19646)
- 制(17941)
- 中国(17483)
- 环境(15504)
- 地方(15162)
- 学(15118)
- 业经(15070)
- 贸(13381)
- 贸易(13377)
- 易(12969)
- 农业(12804)
- 务(12476)
- 财务(12441)
- 财务管理(12404)
- 体(11879)
- 银(11856)
- 银行(11825)
- 企业财务(11735)
- 和(11668)
- 划(11535)
- 机构
- 大学(245516)
- 学院(244163)
- 济(103964)
- 经济(101775)
- 管理(92159)
- 研究(84803)
- 理学(78853)
- 理学院(77922)
- 管理学(76618)
- 管理学院(76154)
- 中国(64032)
- 京(51775)
- 科学(50927)
- 财(49927)
- 所(43889)
- 农(42687)
- 研究所(39513)
- 中心(39359)
- 财经(38953)
- 江(37809)
- 业大(36491)
- 经(35007)
- 农业(33561)
- 北京(32646)
- 经济学(32512)
- 范(31196)
- 师范(30892)
- 院(30212)
- 州(29619)
- 经济学院(29448)
- 基金
- 项目(159695)
- 科学(125128)
- 研究(116483)
- 基金(116003)
- 家(101200)
- 国家(100408)
- 科学基金(85115)
- 社会(74227)
- 社会科(70327)
- 社会科学(70306)
- 省(62081)
- 基金项目(61750)
- 自然(54301)
- 教育(53627)
- 自然科(52953)
- 自然科学(52937)
- 划(52667)
- 自然科学基金(51984)
- 编号(47266)
- 资助(47086)
- 成果(39475)
- 重点(36556)
- 部(36254)
- 发(35126)
- 制(33486)
- 创(33050)
- 课题(32679)
- 创新(31126)
- 教育部(30940)
- 科研(30904)
共检索到367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玉文 吴爱玲
使用PVAR模型和VAR模型,从经济、社会、能源三个维度,分析1997~2015年民族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PVAR模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当前民族地区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能源消耗量;与结构型指标相比,数量型指标对民族地区碳排放的驱动作用更显著。VAR模型方差分解结果进一步证实,结构型指标是未来民族地区碳减排的关键驱动因素,且作用强度逐年增加,但不同省份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作用路径和贡献强度存在差异,各地区应根据其碳排放的重点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建立低碳发展长效机制。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碳排放 影响因素 趋势预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志宏 郝晋珉 邢红萍
食物生产是影响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重要方面,由于食物类型不同其碳排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当前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快速演替必然会对生态碳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论文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研究1997—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主要结论如下:①在数量上,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整体都呈现逐渐的增长刚性,但仍属于低碳消费模式;②在结构上,各类型食物碳排放演变呈现显著的分异态势,整体上动物性食物碳排放增长速度快于植物性食物碳排放减少速度;③在城乡差异上,城镇和乡村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在数量、结构和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城乡二元属性,但近年城乡差异表现出减缓趋势;④在空间上,各地食物消费碳排放呈现较显著的民族性、地域性、集聚性和中心"塌陷"的特征,碳排放密度高值主要分布在直辖市和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⑤在驱动力上,结构演替是全国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总量整体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人口数量是各地地域空间差异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黎孔清 马豆豆 李义猛
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影响南京市2000—2015年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并结合灰色模型GM(1,1)预测南京市2016—2025年农业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南京市农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07%;农村人口、富裕度、技术水平、能源效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林业面积、城镇化率每发生1%的变动分别会引起南京市农业碳排放0.26%、0.11%、0.06%、0.31%、-0.07%、-0.06%、-0.09%的变化。根据GM(1,1)模型预测,南京市农业碳排放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57.96万t下降到2025年的45.41万t。研究得出南京市为进一步降低农业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业能源消耗,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乐勤 李荣富 陈素平 祝亚雯 许信旺
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能揭示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动态测度,结果表明:1995年-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4420.58万t增加到2009年的10919.11万t,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平均增幅为10.48%,碳排放强度由1995年的2.44t/万元降至2009年的1.09t/万元,呈持续下降态势,平均年降幅9.69%,煤炭类碳排放量占绝对优势,年平均为93.77%。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GDP能耗等驱动因子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闫云凤
采用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分省市分行业碳排放数据,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MRIO-SDA)模型测度京津冀碳足迹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碳足迹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北京处于人均碳足迹和碳足迹强度下降阶段,天津和河北处于碳足迹总量和人均碳足迹增加、碳足迹强度下降阶段;北京和天津是隐含碳净调入地区,河北是隐含碳净调出地区;人口增长、人均消费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变化是京津冀碳足迹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技术进步和生产结构变化部分抑制了碳足迹的增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减排政策的制定不能一刀切,应统一规划、综合评价、协调治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慧 杨庆媛 傅丽华 彭保发 刘海军 崔东
结合文献分析、重要性分区法、趋势面分析、热点分区法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和模型,以湖南武陵民族地区为案例地,构建农耕文化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其演变规律,揭示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2010~2020年间,区域农耕文化服务趋于优化,服务指数总体上升(由0.413 7上升到0.656 2),年均增幅达5.86%,其中,宣传教育和农耕文明传承服务是主导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因子(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88%和15.17%)。(2)总服务的空间格局由“北高南低、双核领跑”变为“周高中低、三足鼎立”,且东西方向变化剧烈。子服务发展具有空间不平衡性,且变化趋势各异。热点区面积比由“正态分布”变为“金字塔型”,多重热点区由南部向北部和东部转移扩散。(3)区域农耕文化服务的演变受多种要素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市场需求、经济发展及农耕就业为主导要素。影响因子具有互动效应,地形、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3类因子之间的协同增强作用最为明显。(4)建议集中发展优势服务,实现均衡发展,重点开发东部及北部的农耕文化资源,扩大市场需求,重视影响因子的协同增强效应。研究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指引、方法借鉴和技术参考,为农耕文化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旭东 林振福 黄彦璐 陈炎森
以南方电网管辖的五省区2011—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借助STIRPAT模型评估南方区域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本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均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本地区的技术进步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人口增长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技术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本地区的碳排放。进一步运用Holt双指数平滑模型预测2021—2025年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发现未来广东一直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地,广西和云南始终是较大的碳排放来源地,贵州和海南的碳排放地位越来越低;未来广东的碳排放呈现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广西和云南的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海南的碳排放增长较慢,贵州的碳排放下降较快。
关键词:
碳排放 电力行业 减碳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旭东 林振福 黄彦璐 陈炎森
以南方电网管辖的五省区2011—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借助STIRPAT模型评估南方区域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本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均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本地区的技术进步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人口增长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技术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本地区的碳排放。进一步运用Holt双指数平滑模型预测2021—2025年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发现未来广东一直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地,广西和云南始终是较大的碳排放来源地,贵州和海南的碳排放地位越来越低;未来广东的碳排放呈现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广西和云南的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海南的碳排放增长较慢,贵州的碳排放下降较快。
关键词:
碳排放 电力行业 减碳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德才 吴梅
根据江苏省历年经济统计数据及能源消费数据进行灰色GM(1,1)预测和多项式组合预测,并对预测数据进行LMDI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2013~2020年江苏省碳排放量仍会持续增加;(2)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变动都会带动碳排放增长;(3)经济增长仍是未来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而能源效率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未来碳排放增长趋势;(4)产业结构对未来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而能源消费结构对未来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削弱,甚至消失。最后,指出未来江苏省的减排重点是降低第二产业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兼顾第三产业的碳排放等建议,为江苏省及其他类似省份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决策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旭晓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灰色系统理论GM(1,N)模型对1998-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发展演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效率虽然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2000-2009年处于停滞阶段,2010年才突破发展瓶颈;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的驱动力量,而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和市场化水平低下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制约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作权 宋敦江
是聚集经济、聚集负经济还是随机过程在主导中国经济的空间演化?本文利用全局空间统计方法与城市经济数据(1996、2001和2006年)分析中国经济的空间演化趋势,使用城市交通运输量(客运和货运)确定在某些城市之间是否存在正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这十年里,中国投资、消费和个体就业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空间收缩、密集化趋势,城市交通运输格局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空间收缩、密集化趋势,表明中国经济核心区的城市比经济边缘区的城市增长快,城市体系总体并没有呈现平行等速增长的现象;这些趋势表明聚集经济是驱动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主要力量,聚集负经济和随机过程的影响比较有限。本文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布局应该以推动经济核...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坤 刘滨
近3年来我国面临GDP能源强度呈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及相应CO2排放增长对世界减缓碳排放的形势产生了更大影响的新的形势,从长远发展趋势看,我国当前由于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急剧增加引起的GDP能源强度阶跃性增长将随产业结构的稳定而平缓,并且随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及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提高而再度呈持续稳定下降的趋势。我国在现代化道路中与发达国家的历程相比,可以走更为节约能源和减少CO2排放的道路。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和平发展的规模大、速度快,而且时间比发达国家滞后半个世纪以上,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增长会对全球的碳排放增长产生重大影响。这将使我国未来经济发展...
关键词:
能源消费 能源强度 碳排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群 刘荆州
对接新时代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民族贫困地区的可持续旅游扶贫尤显重要。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中的居民参与、旅游产品、环境支持、景区运营、基础设施、规划开发六大非持续化影响因子共同导致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困境:居民参与意愿不高,获利较少;现有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开发层次低,游乐项目欠丰富;专项对口项目少,工程资金缺口多;发展结构不合理,开发管理水平不足;景区位置独立性差,基础设施待完善;市场定位不精,营销意识淡薄。在用鱼刺图表征其非持续化发生机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经济、社会和技术系统的角度,提炼了以资源要素系统为吸引力、经济要素系统为动力、社会要素系统为提升力、技术要素系统为催化力的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REST驱动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宇
[目的]在分析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描述其影响因素,并预测2016~2030年江苏省的农业碳排放量。[方法]运用农业碳排放估算方式计算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0~2030年江苏省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主要呈现三段式变化。2000~2003年,表现为小幅度的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04~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1~2015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开始缓步减少。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经济发展方面,如单位农业能源消耗、农业人口人均GDP等表征指标。农业科研人员数量对碳排放量减少起到一定的作用。预计2016~2030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会持续缓步下降趋势。[结论]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主要呈现三段式变化。2000~2003年,表现为小幅度的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04~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1~2015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开始缓步减少。预测2016~2030年间将呈持续缓步下降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婧 丛建辉 张伟
应用修正扩展后的STIRPAT模型分解了工业主导型城市碳排放驱动机制的社会经济驱动效应,并基于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碳排放与各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GDP、产业结构、城镇化率、人口规模和碳排放强度是造成城市能耗和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就案例城市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经济增长尚未表现出与碳排放的倒U型变化趋势,第二产业占比是造成碳排放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工业主导型城市 驱动机制 动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