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7)
- 2023(8088)
- 2022(6208)
- 2021(5576)
- 2020(4468)
- 2019(9955)
- 2018(9836)
- 2017(19311)
- 2016(10611)
- 2015(11419)
- 2014(11666)
- 2013(11252)
- 2012(10159)
- 2011(9019)
- 2010(8986)
- 2009(8057)
- 2008(8010)
- 2007(7009)
- 2006(6249)
- 2005(5839)
- 学科
- 济(47173)
- 经济(47119)
- 业(25695)
- 管理(24996)
- 企(18331)
- 企业(18331)
- 方法(16602)
- 中国(15497)
- 数学(14720)
- 数学方法(14532)
- 农(14468)
- 地方(12826)
- 学(11890)
- 财(10364)
- 业经(10148)
- 农业(10089)
- 土地(8741)
- 制(8414)
- 发(7693)
- 融(6702)
- 金融(6697)
- 银(6621)
- 银行(6607)
- 行(6322)
- 地方经济(6246)
- 体(6166)
- 环境(6084)
- 人口(5973)
- 发展(5872)
- 贸(5871)
- 机构
- 大学(150031)
- 学院(148750)
- 济(60138)
- 经济(58804)
- 研究(56340)
- 管理(52167)
- 理学(45055)
- 理学院(44334)
- 管理学(43309)
- 管理学院(43035)
- 中国(40935)
- 科学(35869)
- 京(32773)
- 所(29162)
- 农(28938)
- 财(27561)
- 研究所(26687)
- 中心(25471)
- 业大(23520)
- 江(22793)
- 农业(22647)
- 财经(22409)
- 范(22112)
- 师范(21889)
- 经(20489)
- 院(20446)
- 北京(20004)
- 经济学(19851)
- 州(18323)
- 经济学院(18001)
- 基金
- 项目(105504)
- 科学(83910)
- 基金(78651)
- 研究(73510)
- 家(70791)
- 国家(70289)
- 科学基金(59522)
- 社会(49269)
- 社会科(46709)
- 社会科学(46699)
- 基金项目(41921)
- 省(39642)
- 自然(38705)
- 自然科(37850)
- 自然科学(37840)
- 自然科学基金(37157)
- 划(34542)
- 教育(33212)
- 资助(30877)
- 编号(28053)
- 重点(24333)
- 发(23458)
- 部(23262)
- 成果(22991)
- 国家社会(21696)
- 创(20933)
- 性(20267)
- 科研(20059)
- 课题(19962)
- 创新(19754)
共检索到220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许锋
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非均衡性和空间异质性。以云南省为研究区,采用层次分析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均衡发展模型对其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度、发展度、均衡发展度、空间非均衡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云南省城镇化水平总体不高,在空间格局上发展等级呈现出以昆明为中心从中部向边缘阶梯状递减的趋势。民族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要普遍低于非民族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对比方面,土地城镇化过度型分布在云南东部和西部,而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则分布在云南的中部。民族区域多呈现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土地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均衡性方面,云南中部区域...
关键词:
城镇化 非均衡性 空间异质性 民族地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杰 崔许锋
本文采用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复合指标测度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测度山地民族地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非均衡性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山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持续上升,协调发展类型从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优化,三者呈现融合的趋势。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持续存在,2006年以后出现人口城镇化滞后现象。山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失调衰退、协调过渡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城镇化发展度持续偏低是协调发展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分布格局与其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符。各省区协调发展水平分布比较均衡,但区域阶段性分异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豫新 赵奕萌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聚类分析,并运用莫兰指数、泰尔指数分解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2013~2019年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在区域上存在"东高西低"现象,各省(区、市)差距逐渐扩大;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非均衡特征。基于此,提出我国应依据新发展理念内涵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明确重点方向和突破口,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扶持、培育新型城市群,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削弱空间非均衡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祥俊
文章从集聚、人口流动以及社会企业三方面对人口城镇化影响创业的机制进行论证,并在充分考虑数据平稳性、内生性以及遗漏变量的情况下利用全国31个省市1997-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虽然理论上人口城镇化对创业的影响可能呈倒U型,但在我国目前仍主要为正向影响。就城镇化的异质性对创业的影响而言,无论是就地城镇化还是异地城镇化均对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差异性。异地城镇化由于其人口多样性特征更为突出,其对创业的影响更大一些。这一结论表明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从创业的角度而言,应多关注来源人口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 异地城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贺斌 卢晓璐 陈美伶
围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2004~2014年中国省级层面的城镇化质量,并在测算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格局分异及演化进行探究。结果显示:中国省级城镇化质量整体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中不断上升的趋势,即自2004年以来新型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区域间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中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城镇化推进和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泽波
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持续长,从2000年到2013年的13年间增长了2.4倍。利用200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将空间计量与普通面板计量对比分析,发现省级人均能源费量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人均能源消费表现为空间格局不均衡,且相对于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倒U型增长,即随着三者的增加人均能源消费会出现一个峰值拐点。空间杜宾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19%、人均GDP达到85 234.90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6.13%时,人均能源消费会达到峰值。
关键词:
能源消费 面板数据 空间计量 倒U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贺斌 卢晓璐 陈美伶
围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20042014年中国省级层面的城镇化质量,并在测算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格局分异及演化进行探究。结果显示:中国省级城镇化质量整体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中不断上升的趋势,即自2004年以来新型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区域间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中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城镇化推进和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玉文
城镇化通过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和空间,提高社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挥聚集效应,卸载生态脆弱区剩余农业人口等,可以产生生态增殖效应,但不合理的城镇化可能造成一系列生态胁迫效应。必须提高民族地区城镇化质量,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相耦合,实现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城镇化 增殖效应 胁迫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峰 刘俊杰
对桂、滇、黔39个市(州)的人口、土地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均衡发展度进行研究,发现2008—2012年城镇化空间相关性较差,云南土地城镇化出现低值集聚现象,广西、贵州人地协调度下降。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该区域应坚持合理的城镇土地扩张速度,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形成良性互动的城镇人地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自相关 西南三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宁瑞芳
城镇化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1997~2014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基于门槛模型分别在全国范围及区域层面研究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进一步运用门槛模型对东部、中部及西部进行分区域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在西部区域,城镇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东部及中部区域,城镇化却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认为应该摒弃传统的土地城镇化模式,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在东部、中部及西部分别选择最合适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和推进速度,最有效地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语 杜伟岸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两条途径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采用广西20082015年间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就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金融供给规模、人口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影响显著,由此应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实施精准金融供给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语 杜伟岸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两条途径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采用广西2008~2015年间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就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金融供给规模、人口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影响显著,由此应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实施精准金融供给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语 杜伟岸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两条途径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采用广西2008~2015年间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就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金融供给规模、人口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影响显著,由此应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实施精准金融供给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