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57)
- 2023(7500)
- 2022(6555)
- 2021(6633)
- 2020(5401)
- 2019(13176)
- 2018(13494)
- 2017(23969)
- 2016(14169)
- 2015(15827)
- 2014(15710)
- 2013(14867)
- 2012(14037)
- 2011(12644)
- 2010(13075)
- 2009(11587)
- 2008(11505)
- 2007(10029)
- 2006(9462)
- 2005(8746)
- 学科
- 济(46987)
- 经济(46925)
- 管理(27017)
- 业(25576)
- 教育(20383)
- 中国(18806)
- 企(18331)
- 企业(18331)
- 农(17582)
- 地方(16881)
- 方法(14081)
- 贸(13867)
- 贸易(13861)
- 易(13497)
- 财(13292)
- 制(12732)
- 数学(12470)
- 数学方法(12224)
- 出(11705)
- 农业(11569)
- 学(10502)
- 业经(10150)
- 理论(9891)
- 教学(8955)
- 体(8937)
- 口(8051)
- 出口(8049)
- 出口贸易(8049)
- 地方经济(7789)
- 发(7457)
- 机构
- 大学(177563)
- 学院(174675)
- 研究(68379)
- 济(65430)
- 经济(63615)
- 管理(55867)
- 中国(47627)
- 理学(46232)
- 理学院(45439)
- 管理学(44461)
- 管理学院(44098)
- 京(40507)
- 科学(40105)
- 范(36338)
- 师范(36192)
- 所(35044)
- 财(33495)
- 教育(32743)
- 江(31451)
- 研究所(31157)
- 中心(30793)
- 师范大学(29710)
- 农(29341)
- 北京(26779)
- 州(24807)
- 财经(24345)
- 院(24318)
- 业大(23332)
- 省(23193)
- 农业(22132)
- 基金
- 项目(107771)
- 研究(89630)
- 科学(84722)
- 基金(72191)
- 家(61394)
- 国家(60609)
- 社会(52777)
- 科学基金(50253)
- 社会科(49479)
- 社会科学(49465)
- 教育(48056)
- 省(45645)
- 编号(40255)
- 划(38670)
- 基金项目(38025)
- 成果(36513)
- 课题(31616)
- 自然(29505)
- 资助(28711)
- 自然科(28702)
- 自然科学(28693)
- 自然科学基金(28128)
- 年(26848)
- 发(25880)
- 重点(25669)
- 部(25281)
- 性(24260)
- 规划(23650)
- 项目编号(22793)
- 教育部(22206)
共检索到301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启龙 董三主 王纬
甘肃省藏族地区理科教育的现状是理科学生少、成绩低、招生人数少、实验设备不足,存在民族地区文化氛围浓厚和民族高校理科专业少致使学生更多地选择文科,双语理科教师紧缺是导致理科学生少成绩低的主要原因,双语理科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影响教学成绩和学生兴趣,理科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影响理科教育质量等问题,当前应从引导师生重视理科教育,通过多种措施吸引学生选择理科;创新理科双语师资培养、引进体制,补充、稳定理科双语教师队伍;变革理科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方式,提高理科双语教师专业能力;强化理科实验教学,提高理科教学质量等方面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沈沫 李俊
综合改革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总定位。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推进民族教育综合改革既面临一般问题,也存在特殊困难。根据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调研,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在统筹力量给予支持与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之间、保持教育的非功利性与增强教育的实用性之间、不同学段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之间、立足本土培养师资与引进人才之间、维持民族地区学生相对独立升学路径与拓宽学生成才通道之间,存在一些持续张力和"两难",是综合改革应当着力突破的重点和难点。要不失时机地推动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政府管理方式改革,采取有效政策工具,稳妥解决这些"两难"问题,使各族学生共享教育公平。
关键词:
民族教育 综合改革 甘肃省 甘南 藏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克全
生态保护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长期困扰甘肃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样本,对甘肃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对策性研究,针对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三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保护 生态移民 扶贫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军 李快满
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例,在着重分析甘肃省民族地区小微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规模小、效益低、结构不合理、融资困难、创业积极性不高等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其进一步发展所应采取的策略措施,如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融资瓶颈;加大创业政策宣传,营造创业氛围等措施。
关键词:
甘肃民族地区 小微企业 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海飞
在"四个全面"战略推进的过程中,作为西北落后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典型问题。本文以连接祖国内陆与西部边疆的战略要地甘肃为例,对于甘肃发展中存在的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两个生态"问题和扶贫攻坚难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对加快甘肃发展、重塑古丝绸之路"黄金通道"提出了相关对策性建议,以期对甘肃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西北落后地区 发展 典型问题 甘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亮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学生理科学习困难突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在高中分科选择时普遍畏惧理科而选择文科,民族类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失衡,文科专业学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理科专业学生。民族教育中的理科教育问题,不论是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民族教育质量提升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甘肃藏区为个案,通过对影响民族理科教育质量的"民族教育体系封闭"和"民族教育质量薄弱"两方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接轨普通教育大循环,优化民族教育小循环"的思路,即在构建开放、融合的民族教育体系的前提下,以双语教学模式调整为基础,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导向,以民族地区理科师资建设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为辅助,多管齐下,有效提升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质量。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理科教育 小循环 大循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侯馨茹 祁进玉
地方性知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与道德教育具有密切关联,但在实践中两者关联性存在问题:一是民族地区学校道德教育缺乏地方性相关知识的支撑,二是地方性知识传承缺乏德育课程开发路径。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Z藏族中学为田野观察点,在教育人类学视域下,通过观察和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以学校德育和地方性知识的关系为切入点,将地方性知识所蕴含的道德教育知识深入挖掘并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中,为两者的融合呈现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融合进行了策略性思考和讨论。研究发现,唯有以深度挖掘地方性知识中的道德教育理念为切入点,才能基于地方性视角帮助学生逐步认知道德思想,筛选地方性知识作为道德教育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内化道德观念,最终回到地方性知识生产和践行的原生"场域",达到践行道德品质的目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丽平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仍然面临中职教育整体环境复杂、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可从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重点建设师资队伍、贴近岗位设置课程等方面破解难题。
关键词:
甘肃省 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困境 民族地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婷 孙彬博 郑学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校本课程主体意识、生成意识、目标意识、资源意识、评价意识五个维度考查了甘肃临夏州高中教师校本课程意识。结果表明:(1)临夏州高中教师校本课程意识发展水平较好;(2)乡镇(村)教师校本课程主体意识、目标意识发展较好,县城教师校本课程生成意识、评价意识发展较好,市区中学教师的校本课程资源意识发展较好;(3)不同性别、学历、教龄、民族的教师校本课程意识发展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培训对教师校本课程意识影响显著。据此建议重视高中教师的课程领导作用,提升教师校本课程主体意识;完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注重教师培训需求,预防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衡、培训次数过度化倾向;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保障经费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雪雁 赵海莉
社会资本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本,已引起学术界与决策层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区,从网络、普遍信任、制度信任、规范等维度出发建立了社会资本测量量表,基于入户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汉、藏、回族地区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研究发现:①甘南州农户的社会资本总指数最高、临夏州次之、张掖市最低,与其他维度相比,张掖市与甘南州农户的普遍信任度欠缺,而临夏州农户的制度信任度欠缺;②临夏州农户的网络水平高于张掖市与甘南州,张掖市农户参与率最高的协会/组织为医疗合作组织,而临夏州与甘南州为宗教协会;③甘南州农户的制度信任度远高于张掖市与临夏州;④甘南州农户的普遍信任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乔志霞 张艳荣 苏小凤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以2009年数据为准,构建了甘肃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21个民族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与比较。结果表明,地处甘肃河西的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高,而地处甘肃中南部的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据此,提出促进不同类别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曦明 蒋忆宁
资源税是以矿产资源为征收对象的税种,资源税改革的推进对资源富集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影响重大,是"结构性增税"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甘肃省为例,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资源税修改条例制订的新税制,测算资源税改革的税收增收效应;综合分析了资源税改革对甘肃省的影响,认为新《条例》的颁布为地方政府应对"增值税扩围"改革提供了重构地方税收体系的良好契机,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营改增"带来的地方财政减收压力;并有利于调整地方产业结构,最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关键词:
资源税改革 增收效应 产业调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力 管新帅
本文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了农业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民族地区农业优势产业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在甘肃省民族地区中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作物并不必然是该地区的优势作物,油菜籽和大麻等经济作物优势最大,玉米、洋芋和小麦等粮食作物次之,瓜果蔬菜作物最弱;各县、州由于资源环境等不同农业优势产业也表现出相对差异性;集中资源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培养有前景的相对劣势产业是促进甘肃省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作物 优势产业 选择 民族地区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常民 梁荣 彭峰
201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建立了兼具藏区地域特色和经济发展特征的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中国人民银行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心支行以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AHP-ANN)对农牧户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体系完整,能够精准地表征全州农牧户信用等级水平。建议进一步优化评估模型,完善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建立农牧户信用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为全国建立统一规范的农牧户信用评估体系奠定基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党宝宝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1024名藏族中学生,从理科课程的偏好度、学业难度、双语授课态度、实验课程开设情况、师生交流情况五个方面,考察藏族中学生理科课程的学习现状。结果表明:藏族中学生的理科学业成绩明显低下,且在初中阶段,理科学业成绩低下的问题已经开始凸显;性别、年级以及聚居环境等人口学信息,成为影响藏族中学生理科偏好程度的重要因素;藏族中学生普遍存在理科课程学习困难的现象,且学生的理科课程作业均存在完成困难问题;藏语仍然作为藏族中学的理科课程教学语言,且具有较高的诉求性;大部分藏族中学的理科实验课程开设基本处于悬空状态,理科实验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藏族中学生与理科教师存在交流不畅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1)改革理科双语教育模式为"混合式双语教育模式";(2)优化藏区的理科师资结构,提升藏族理科教师的教学能力;(3)积极推进理科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课程开设比率;(4)开展以培养藏族中学生理科学习兴趣为首要目的课堂教学改革;(5)师生间应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青藏高原牧区精准扶贫评估与对策分析——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对藏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的调查分析——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林权改革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林地经营模式的影响分析——甘肃省、云南省林权改革调查报告
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省份自我能力提升与跨越式发展——以甘肃省为例
对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需求研究——以甘肃省、云南省为例
社会资本对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地区协同治理研究——以甘肃为例
民族地区旅游治理多主体共生模式研究——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多元合作公共服务供给理论与民族地区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基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