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3)
- 2023(14874)
- 2022(12872)
- 2021(12283)
- 2020(10237)
- 2019(23888)
- 2018(23935)
- 2017(45963)
- 2016(25345)
- 2015(28683)
- 2014(28854)
- 2013(28147)
- 2012(25811)
- 2011(23088)
- 2010(23159)
- 2009(21143)
- 2008(20276)
- 2007(17604)
- 2006(15483)
- 2005(13305)
- 学科
- 济(98401)
- 经济(98293)
- 管理(68786)
- 业(64270)
- 企(52723)
- 企业(52723)
- 方法(46207)
- 数学(39836)
- 数学方法(39110)
- 农(28457)
- 中国(24691)
- 地方(24611)
- 学(22763)
- 财(22544)
- 业经(21859)
- 农业(18990)
- 理论(18519)
- 制(18248)
- 和(15854)
- 贸(15366)
- 贸易(15356)
- 环境(15287)
- 易(14790)
- 技术(14491)
- 务(13852)
- 财务(13767)
- 财务管理(13737)
- 体(13729)
- 教育(13428)
- 划(13384)
- 机构
- 学院(349937)
- 大学(349127)
- 管理(138141)
- 济(127785)
- 经济(124631)
- 理学(119899)
- 理学院(118432)
- 管理学(115937)
- 研究(115893)
- 管理学院(115303)
- 中国(84883)
- 科学(76021)
- 京(75062)
- 农(59557)
- 财(58312)
- 所(58235)
- 业大(54828)
- 研究所(53482)
- 中心(53342)
- 江(52417)
- 范(49732)
- 师范(49234)
- 北京(47239)
- 财经(46624)
- 农业(46448)
- 州(44494)
- 院(42631)
- 经(42126)
- 师范大学(39652)
- 技术(39297)
- 基金
- 项目(245123)
- 科学(191194)
- 研究(178183)
- 基金(174792)
- 家(153057)
- 国家(151716)
- 科学基金(129658)
- 社会(108728)
- 社会科(102648)
- 社会科学(102616)
- 省(98396)
- 基金项目(93446)
- 自然(86322)
- 自然科(84267)
- 自然科学(84247)
- 教育(82905)
- 自然科学基金(82669)
- 划(82159)
- 编号(74411)
- 资助(72722)
- 成果(60333)
- 重点(54711)
- 部(52783)
- 发(52115)
- 课题(51770)
- 创(50271)
- 创新(46861)
- 科研(46788)
- 大学(45084)
- 项目编号(45082)
- 期刊
- 济(141574)
- 经济(141574)
- 研究(98256)
- 中国(68026)
- 学报(58444)
- 农(54424)
- 科学(53448)
- 管理(49233)
- 教育(44586)
- 大学(43684)
- 财(43317)
- 学学(40841)
- 农业(37781)
- 技术(31856)
- 融(26022)
- 金融(26022)
- 业经(24916)
- 经济研究(21326)
- 财经(21144)
- 图书(20834)
- 业(19323)
- 问题(18396)
- 经(17928)
- 版(17549)
- 科技(17423)
- 资源(17344)
- 技术经济(15969)
- 理论(15901)
- 统计(15676)
- 业大(15487)
共检索到506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仲霞 向程 刘梦琳 薛华菊
[目的]民族文化是一座丰厚的文化宝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民族地区,旅游治理不仅与各利益主体有关,还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紧密相关,不同主体和谐共生是民族地区旅游治理的首要前提,民族旅游社区治理中不同主体之间关系和模式一直难以量化。[方法]基于共生理论视角,选择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地为案例地,定量分析了政府、居民、游客和旅游企业等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和模式。[结果](1)各主体间的特征共生度δM≥0. 87>0,说明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且为正向共生关系;(2)共生系数0. 43≤θM≤0. 53,说明各主体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基本相同;(3)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4个共生主体相互之间的行为模式为政府主导、居民推进、企业协助、游客参与的正向互惠共生模式。[结论]在民族地区旅游治理与政府、社区居民、企业和游客等多个主体存在关系,参与民族地区旅游治理活动的不同主体都不可能独自掌控和解决所有问题,各主体间应该是相互依赖,相互共生。
关键词:
旅游治理 民族地区 多主体 共生 社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兰英
4·14地震以后,将玉树建设成为全新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具备一定的内部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自身特殊丰富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国家对地区发展的大力支持等有利条件都利于玉树向一座全新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转变。但是玉树区位条件差、气候恶劣、城市核心竞争力差、旅游产业整体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也制约着玉树快速成为一个成功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步伐。所以,在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先行的原则,协调城市发展与地区生态保护;挖掘生态文化内涵,树立鲜明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新形象;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旅游综合服务水平;重视对外宣传,加强生态旅游城市区域合作。
关键词:
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玉树 青藏高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洁
四川省民族地区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力强,既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又是四川省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本文选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对其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调查,深入分析其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并提出了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四川省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客源市场 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兴华
[目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文章分别构建能充分反映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来研究农业生态旅游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方法]选取2008—2016年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耦合模型,评价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及其综合发展水平,最终探究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2008—2016年基本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同程度变化的态势。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的耦合度从2008—2016年,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轻度失调再到濒临失调,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低度协调到中度失调,协调作用由弱到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结论]该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积极打造当地农业生态旅游品牌,也要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优势资源的开发,改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度向更高的等级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杨星 黄毅
乡村旅游扶贫在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助于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户实现脱贫奔康。本文选择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在分析和总结阿坝州的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因,以及该州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探索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机理及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在路径选择上,西部民族地区依托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需要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增强民族文化主体的保护以及通过人才的培育提高社区参与度。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扶贫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灿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要根据本地的旅游资源价值高低、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等方面的条件来作出决策选择,以德宏州旅游为例,在分析旅游发展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德宏旅游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提出了德宏的旅游产品要把边境、民族、生态文化和珠宝经济特色很好地结合起来,与保山、缅甸跨境区域合作发展旅游,将瑞丽和腾冲打造成中国优秀的旅游目的地和云南省旅游集散地,形成滇西黄金旅游线的两个增长极,实现双赢,达到构建精品环线的目标;走特色开发和全方位开发并重的旅游发展模式,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模式。
关键词:
旅游规划 发展模式 跨境区域合作 德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陈利军
本文基于三江源区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155份生态移民户调查样本,对比分析高寒藏区生态移民户搬迁前后生计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探讨其生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认为应通过提高移民文化素质和技能、发展后续产业、提高补偿力度、加强补偿监管等措施实现生态移民可持续生计。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计转型 生态补偿 三江源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珂 李玟慧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作为典型的西部多民族地区,在旅游业发展中应注重经济效益和文化生态保护相协调,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打造以自然生态观光、历史文化认知、民俗风情体验、多功能综合等模式的文化生态旅游;并在开发过程中考虑环境容量、社区参与度等问题,增强生态旅游和其他产业的结合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锦秀 边世平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民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玉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开发模式,以促进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旅游产业化 青海玉树州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尚荣
文章基于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1990-2009年的实际数据,对促进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对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不甚明显。文章在此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协整检验方法证明了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与农牧民收入增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得到以下结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牧民收入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农牧民收入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文章为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改革进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最后,文章提出了通过农村金融发展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卓玛措 刘梅芳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特色产业的支撑,农村小水电建设近年来成为甘南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农业发展银行甘南州分行支持水利及小水电建设取得一定效果,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践行。同时也存在诸如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认识不足、有效管制缺乏、贷后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贷款管理,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降低运营风险等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茹
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导向近一两年逐步向稳妥审慎转变,少数民族地区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更应尊重客观规律、强调科学规划、体现文化差异、发挥特色优势、注重人与自然和谐。本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应加强规划引领,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发挥地域特色,强调规划的生态导向,增强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少数民族地区 甘孜藏族自治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生荣 何亚玲 马利邦
[目的]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具有其特殊的背景,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村庄建设的经验,有效推进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建设,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供给,对持续推进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加快乡村转型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政策落脚点。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曲县为例,对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的现有条件进行系统分析,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探究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方向和路径问题,对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文章采用了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Arc GIS分析法。[
关键词:
供给侧 高寒民族地区 村庄 发展 碌曲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国平 刘晓鹰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并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因势利导作用,经济才能持续增长。文章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个案,从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因,最后为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剑 李虹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发展关系,两者之间形成了相对平稳的多层次反馈环,基于阿坝州的实证分析,表明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呈现出较稳定的互动发展态势,但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更好的实现民族地区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的持续互动,需要通过拓宽交通运输投融资渠道、建设智慧型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实施一体化规划、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等途径,促进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交通运输 区域经济 互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以G藏族自治州为例
旅游业是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村民自治的支撑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草岔沟村为例
甘肃省民族地区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思路——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例
金融支持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经验借鉴与路径探索——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探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论完善健康诊疗机制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意义——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为例
边境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优化路径——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藏区旅游扶贫与农牧民增收问题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藏族地区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