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6)
- 2023(15261)
- 2022(13003)
- 2021(12171)
- 2020(10072)
- 2019(23464)
- 2018(23472)
- 2017(45261)
- 2016(24511)
- 2015(27584)
- 2014(28006)
- 2013(27635)
- 2012(25434)
- 2011(23075)
- 2010(23492)
- 2009(21404)
- 2008(20659)
- 2007(18252)
- 2006(16234)
- 2005(14423)
- 学科
- 济(109118)
- 经济(109022)
- 管理(66332)
- 业(65188)
- 企(52742)
- 企业(52742)
- 方法(46907)
- 数学(40120)
- 数学方法(39428)
- 中国(29672)
- 农(28968)
- 地方(28240)
- 业经(25130)
- 学(21945)
- 财(20843)
- 农业(19757)
- 理论(18340)
- 贸(17949)
- 贸易(17934)
- 易(17283)
- 制(17139)
- 技术(16998)
- 和(16698)
- 环境(16394)
- 地方经济(15504)
- 银(15415)
- 银行(15375)
- 融(15157)
- 金融(15152)
- 发(14846)
- 机构
- 学院(351091)
- 大学(349517)
- 管理(139310)
- 济(138321)
- 经济(135231)
- 理学(120265)
- 研究(119560)
- 理学院(118838)
- 管理学(116516)
- 管理学院(115881)
- 中国(88265)
- 京(76309)
- 科学(75513)
- 财(60703)
- 所(60361)
- 农(56069)
- 研究所(55003)
- 中心(53646)
- 业大(51882)
- 江(51838)
- 范(49340)
- 北京(49016)
- 师范(48879)
- 财经(48447)
- 经(43830)
- 院(43591)
- 农业(43561)
- 州(42997)
- 经济学(40357)
- 师范大学(39376)
- 基金
- 项目(238511)
- 科学(187310)
- 研究(175089)
- 基金(170633)
- 家(148547)
- 国家(147304)
- 科学基金(126491)
- 社会(108772)
- 社会科(103107)
- 社会科学(103081)
- 省(94538)
- 基金项目(90652)
- 自然(82328)
- 教育(80565)
- 自然科(80408)
- 自然科学(80393)
- 划(79265)
- 自然科学基金(78899)
- 编号(72366)
- 资助(71441)
- 成果(58402)
- 发(54778)
- 重点(53437)
- 部(51454)
- 课题(50466)
- 创(49402)
- 创新(45992)
- 科研(44985)
- 项目编号(44121)
- 教育部(43939)
- 期刊
- 济(156573)
- 经济(156573)
- 研究(103806)
- 中国(69077)
- 学报(53153)
- 管理(52255)
- 农(51430)
- 科学(51119)
- 教育(43773)
- 财(43009)
- 大学(40288)
- 学学(37718)
- 农业(36163)
- 技术(32808)
- 融(29228)
- 金融(29228)
- 业经(27718)
- 经济研究(24676)
- 财经(22422)
- 问题(20247)
- 图书(19460)
- 经(19214)
- 业(18796)
- 技术经济(17778)
- 科技(17549)
- 商业(16604)
- 统计(16521)
- 理论(16388)
- 资源(16324)
- 现代(15789)
共检索到519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舒小林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较多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举措。分析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优势的基础上,总结1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模式可发现主要有综合型、核心景区带动型、公司集团型、特色产业带动型和特色乡村型五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产业链建设和鼓励社区参与,以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路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树梅
利用民族节日"展游",结合发展贵州旅游业,能够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这种"展游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了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管理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通过同质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的集群,实现了范围经济,比起单纯的旅游开发来说,更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通过交易会、推荐会、学术会、展示会、节会、赛会等展会与旅游相结合,宣传贵州旅游资源,筹措开发资金、技术和人才,能有效推动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文
以神话和族群为工具,结合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讨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创意形象对产业集群的影响策略,一是进行旅游营销,在数据库、影视制作等维度丰富民族地区旅游产品的创意形象;二是进行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提升创意形象的旅游路线;三是进行旅游培训,了解居民获取旅游者需求的传统知识技能和旅游产品服务的意愿,增加创意形象与产业集群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
创意形象 产业集群 民族地区 旅游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麻学锋 龙茂兴
以凤凰县旅游发展为例,在认真分析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凤凰县旅游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并分析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旨在为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模式。
关键词:
欠发达民族地区 旅游 发展模式 凤凰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伯超
在结合物流产业集群概念、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归纳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模型。最后结合常州的实际情况得出其最适合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型模式,并提出了完善其发展模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物流产业 物流集群 常州 AHP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敏敏 陈赖嘉措 王英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使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但这种基于数量扩展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本身存在较多弊端,也制约了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以泸沽湖为例,用旅游承载力分析法对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实现西南民族地区(特别是以旅游接待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区域)的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薇 严梅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旅游蓬勃发展,使当地旅游社会环境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少数民族文化较之主流文化具有独特性、封闭性、脆弱性和弱势性等特点,开发旅游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本文选取少数民族“世界遗产”地作为研究对象,从剖析“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的矛盾入手,在找出两者间调适的平衡点的基础上,以丽江古城为典型案例,创造性地提出适宜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环境文化保护的“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敏敏 陈赖嘉措 王英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使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但这种基于数量扩展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本身存在较多弊端,也制约了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以泸沽湖为例,用旅游承载力分析法对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实现西南民族地区(特别是以旅游接待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区域)的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锋
旅游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当前利用生态理论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对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生态理论,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出发,认为旅游生态资源潜力、集群生态成长机制、集群生态外部环境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选择集群生态资源潜力、集群生态结构、集群外部环境等指标,将旅游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分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成熟、衰退——转型等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最后提出开拓旅游产业集群生态营养源泉、构建旅游产业集群与其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动机制、维护旅游产业集群内部生态平衡等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群 集群生命周期 发展特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美霞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将成为创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是旅游业带动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则通过拉长产业链条,又将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壮大旅游经济的客观要求,对于提升旅游地竞争能力、扩大旅游经济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燕玲 张强 罗盛锋
厘清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驱动力,对促进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借助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协调状况,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度的驱动力。实证发现: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具有"两头高、中部低"的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在西部民族8省份中有7个省(区)发展水平较低,小于0.5,呈现分化的态势。2009—2013年,共生协调度最高为云南,最低为贵州,2014—2018年,广西最高,西藏最低;广西始终为互利共生关系,内蒙古和青海一直为偏利共生关系,宁夏和新疆由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生关系。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渐趋为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先伦 金一兰 张海伟
经济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民俗和文化等优势资源,但一些地区由于忽视经济文化建设,导致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面临一些瓶颈制约。应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切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燕玲 张强 罗盛锋
厘清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驱动力,对促进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借助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协调状况,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度的驱动力。实证发现: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具有"两头高、中部低"的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在西部民族8省份中有7个省(区)发展水平较低,小于0.5,呈现分化的态势。2009—2013年,共生协调度最高为云南,最低为贵州,2014—2018年,广西最高,西藏最低;广西始终为互利共生关系,内蒙古和青海一直为偏利共生关系,宁夏和新疆由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生关系。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渐趋为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华荣
旅游产业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超越区域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实践中,其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却不可避免地发生异化、变形,丧失其原有的审美魅力与文化价值。因此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处理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互为依托的关系,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陆小成 罗新星
培育和发展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对于中部崛起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部地区集群发展结合中部塌陷现象和自身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存在集群关联性不高、植根性不强、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基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要求,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应选择政府扶持、创新源驱动、外资带动、跨区域互动以及产业振兴与特色培育相结合等发展模式。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中部崛起 产业集群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