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23)
2023(20541)
2022(17450)
2021(16312)
2020(13535)
2019(30890)
2018(30416)
2017(59002)
2016(31801)
2015(35524)
2014(35417)
2013(34765)
2012(32199)
2011(28855)
2010(29029)
2009(26795)
2008(26422)
2007(23365)
2006(20860)
2005(18563)
作者
(90392)
(75224)
(74638)
(70963)
(48037)
(35896)
(34001)
(29381)
(28468)
(26921)
(25492)
(25449)
(23892)
(23872)
(23162)
(22977)
(22350)
(22109)
(21645)
(21537)
(18639)
(18569)
(18192)
(17347)
(16779)
(16711)
(16689)
(16638)
(14945)
(14870)
学科
(134602)
经济(134463)
(106309)
管理(100180)
(91929)
企业(91929)
方法(57312)
数学(46318)
数学方法(45685)
(40452)
(37105)
业经(36888)
中国(36855)
地方(30759)
农业(27971)
(25176)
(25148)
财务(25065)
财务管理(25025)
(24788)
理论(24316)
(23997)
贸易(23981)
企业财务(23708)
技术(23405)
(23237)
(22918)
(21370)
环境(20519)
(20227)
机构
学院(451462)
大学(447411)
(183112)
管理(180508)
经济(179181)
理学(154947)
理学院(153231)
管理学(150662)
研究(150085)
管理学院(149820)
中国(114995)
(95755)
科学(90823)
(85670)
(74419)
(72000)
中心(68696)
(68368)
财经(67702)
研究所(67193)
业大(64268)
(61563)
(60854)
北京(60677)
师范(60316)
农业(55871)
(55262)
(54885)
经济学(54151)
财经大学(50027)
基金
项目(300928)
科学(238315)
研究(224095)
基金(217937)
(188421)
国家(186726)
科学基金(161967)
社会(141772)
社会科(134327)
社会科学(134294)
(117790)
基金项目(115205)
自然(104287)
教育(102995)
自然科(101904)
自然科学(101883)
自然科学基金(100063)
(98412)
编号(92329)
资助(89579)
成果(74887)
重点(66940)
(66923)
(66276)
(63568)
课题(63323)
创新(58815)
国家社会(57847)
教育部(57254)
项目编号(56830)
期刊
(208830)
经济(208830)
研究(135041)
中国(87764)
管理(70671)
(66926)
(66581)
学报(65137)
科学(62917)
教育(52958)
大学(50813)
学学(47779)
农业(46008)
(42254)
金融(42254)
技术(41371)
业经(36690)
财经(32930)
经济研究(32143)
(28390)
问题(27086)
(25282)
技术经济(23037)
图书(22591)
现代(21412)
商业(20923)
科技(20916)
(20514)
理论(20344)
(20217)
共检索到678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正超  谢春山  
发展民族旅游是振兴我国中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一项举措。旅游是一项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具有双向传播的不平衡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西部民族旅游地区文化的变迁。本文基于旅游文化整合与冲突的视角,探讨我国民族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毅  贺浩浩  张琳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依托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但不同程度存在的文化内涵扭曲、旅游资源开发过度或不足也造成文化失真、生态破坏、产业萎缩等问题。为纾解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二元矛盾,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文化遗产旅游领域,整合强、弱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构建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对28个少数民族样本地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从物质资源、经营管理、政策保障和文化创意四个方面探讨影响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组态机制,得出结论:(1)增进地方居民的对本民族文化内涵、价值与规律的认知理解和加强政府部门的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是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2)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有以增进民生为靶向的治理路径、以业态创新为主线的产业路径、以创意介入为驱动的文化路径,从这三条相对独立的路径入手,有助于实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战略目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永振  徐虹  王其格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发展为例,指出民族地区需要转变对旅游业这种传统服务业的认知,加快其现代化发展,构筑以市场为取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方式,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达到大力调整和优化传统服务业行业结构的目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佟玉权  
进入 2 1世纪 ,中国旅游业面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而现实问题。运用非零和理论 ,提出实现旅游需求圈和旅游可能圈的动态平衡是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技术办法和非技术办法相结合 ,解决当前旅游需求圈与可能圈的矛盾 ,以确保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聂献忠  高锡珍  沈思宝  万绪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及霖  
本文从福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调了旅游环境保护在当前和未来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旅游环境的概念及有关的环境要素,阐述了旅游环境在景区旅游价值中的地位,具体分析了福建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环境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梅生  
本文分析了四川川东北地区重要城市———达州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山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即必须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特色优势发展优势企业,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形成旅游支柱产业,实现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志章  王静  
旅游扶贫是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贫困人口参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四个层面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研究发现:该区域少数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为89.2分,处于良好水平,扶贫效果较明显;从各项指标来看,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指标与标准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亟需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做好旅游扶贫的顶层设计,创新旅游扶贫运行方式,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旅游包容性就业比例,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端波  陈菓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有社会发展的差距、人类发展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西部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殷平  原思敏  宋慧  安紫霞  
本文选择了国外研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61篇文献进行了述评。研究结果显示,国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包括现状分析、评价方法探讨以及对策建议等,研究视角主要是经济学角度、社会学角度以及环境资源经济学角度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晓玲  
红三角旅游区在湖南红色旅游发展格局中处于龙头地位,韶山、花明楼和乌石三地旅游合作的协调发展事关湖南红色旅游发展大局。在对红三角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景区建设的实地调研与利益方座谈会的基础上,明确红三角旅游应该以红色旅游为主攻方向,构建多彩红三角旅游目的地形象;实施政府主导的环境优化、项目建设的区域带动、以点带面的地区联动、时序推进的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色互动等五大发展战略;按照"一个中心、三个板块、九大景区"的总体布局,做好总体规划、搭建信息平台、建设旅游产业园、理顺管理体制、开发专题产品、举办旅游节事等战略性举措来促进红三角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惠新  
文章将旅游感知视角为研究点,以江苏省淮安地区某县城里农家乐当地居民、游客及地方政府管理人员为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配问卷调查分析法考核3个农业旅游活动主体的感知,探索3个主体之间倾诉需求统一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比淮安区域内农业旅游的亮点以及不足,分析得出淮安地区农业能源在开拓进程中,这三大主体拥有各自的感知需求,相互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相关问题,文章末尾提出了推动淮安地区农业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改进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