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4)
2023(12014)
2022(10302)
2021(9209)
2020(8022)
2019(18229)
2018(17563)
2017(33676)
2016(18736)
2015(20947)
2014(21104)
2013(20889)
2012(19661)
2011(17845)
2010(17690)
2009(16600)
2008(16512)
2007(15052)
2006(12872)
2005(11462)
作者
(58342)
(49083)
(48962)
(46272)
(30593)
(23610)
(22290)
(19213)
(18159)
(17355)
(16538)
(16186)
(15512)
(15465)
(15256)
(15223)
(15007)
(14554)
(14014)
(13965)
(12459)
(12019)
(11940)
(11171)
(10936)
(10901)
(10813)
(10657)
(9922)
(9918)
学科
(81560)
经济(81451)
(50420)
管理(50298)
(40145)
企业(40145)
方法(37330)
数学(32264)
数学方法(31965)
(23356)
中国(19922)
(19208)
业经(18946)
地方(18635)
(17609)
(15699)
贸易(15696)
农业(15589)
(15392)
(15198)
产业(12902)
技术(12395)
(11990)
环境(11617)
理论(11339)
(11332)
银行(11268)
(11199)
(11192)
金融(11187)
机构
大学(279089)
学院(278039)
(114143)
经济(111933)
管理(103327)
研究(96516)
理学(90120)
理学院(88966)
管理学(87397)
管理学院(86863)
中国(69548)
科学(62859)
(58331)
(57678)
(50851)
(49806)
业大(48108)
研究所(46790)
农业(46146)
中心(44129)
(41349)
财经(40283)
(36526)
(36442)
师范(36039)
北京(36003)
经济学(35752)
(33848)
(32860)
经济学院(32699)
基金
项目(192034)
科学(149304)
基金(138732)
研究(133244)
(124389)
国家(123329)
科学基金(103144)
社会(85652)
社会科(81215)
社会科学(81189)
(75796)
基金项目(74521)
自然(67746)
自然科(66160)
自然科学(66133)
自然科学基金(64998)
(64499)
教育(60433)
资助(55391)
编号(52496)
重点(44084)
(42618)
成果(42310)
(41897)
(40167)
创新(37582)
计划(37494)
科研(37344)
课题(36339)
国家社会(35781)
期刊
(121901)
经济(121901)
研究(75878)
学报(53364)
(52251)
中国(50952)
科学(46258)
大学(38911)
(38230)
学学(37204)
农业(34961)
管理(34671)
教育(25236)
(21597)
金融(21597)
技术(21120)
业经(20976)
财经(20275)
经济研究(19675)
(19057)
(17554)
问题(17226)
(15604)
技术经济(14047)
科技(14021)
业大(13916)
商业(13482)
(13325)
统计(13006)
(12347)
共检索到396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博华  李忠斌  
本文对少数民族八省市自治区2004-2010年间的文化产业区位熵、集中值、集聚指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民族地区7年间区位熵均值为1.7733,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年均增长率为2.26%,其中7个省市自治区处于增长状态,仅有西藏呈减少态势,总体表现为产业集聚强化。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从业人数、教育、科研、邮电业、零售业、运输业等七个变量对于文化产业集聚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人工资、地区文化消费、地方财政、上级拨款等四个变量影响不显著。最后,从产业结构、行业规划等方面提出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博华  李忠斌  
文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关联产业。文章利用区位熵、集中值、集聚指数对2004~2010年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区位熵年均值分别为0.9247、0.8687、1.6097、0.7211,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文化产业倾斜,东部地区则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从年均增长来看,12省市处于增长状态,主要集中于西北和西南的青藏高原地区;其他19省市处于减少态势,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教育经费、零售业、区域科研力度和邮电量对文化产业集聚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行业工资、金融支持、政府拨款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璞  郭琦  杨海燕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八个省、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地区影响因素关联程度进行排名。研究发现,"教育经费收入"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比较显著,其次是"人均GDP"。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席元凯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1个地市的区位熵进行计算来分析江西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并利用江西2007-2 0 1 2年文化产业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对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特征,对江西文化产业的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供政府决策使用和学者研究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海  
笔者利用2005年~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的财政支持促进了文化产业集聚,而金融服务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2)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企业数量、人力资本水平与城市化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正面影响;(3)沿海区位与文化资源禀赋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经济地理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袁海  吴振荣  
利用BCC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4~2008年中国各省份文化产业的效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稳步提高,与规模效率相比,纯技术效率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增长贡献更大;(2)中国文化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而规模效率的地区差异性并不明显;(3)本地市场效应与城市化经济是中国文化产业效率改进的两大动力,并且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明旭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政策是民族地区政府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安排,是民族地区政府文化产业发展意志和理念的集中反映。民族地区应按照效率、公平、符合客观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等原则,根据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选择文化产业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工具,构建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珊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度,使用区位集聚熵、产业动态集聚度、静态集聚指数及集中度等测度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9~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文化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集聚度及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宏振  潘龙梅  雷蕾  
本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其集聚特征,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文化基础设施,人力成本、交易便捷性对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的稳健的正向影响,文化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引入其他两组因素后,集聚经济和投资支出对文化产业集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俊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钰  
借助新古典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利用区位熵对湖南省近年来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2004—2007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区位熵小于1,2008和2009年区位熵大于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提炼出影响湖南省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文化产业的集聚水平的因子从发展条件来看有四类,即要素禀赋、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和政府支持;主要因子是需求因子、政策因子和文化环境因子;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在各市州存在不均衡现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雷宏振  邵鹏  潘龙梅  
笔者选用行业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两个指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年~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营性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比较高,近年来其集聚程度在持续下降;而公益性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但其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其中艺术表演团体增幅最大。从地域分布上看,文化产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省域间发展极不均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佳琪  
创新效率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在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文化强国战略驱动下,全面了解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效率水平,对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5—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比较了省域、区域之间创新效率差异。结果显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规模效率是主要制约因素;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效率具有空间差异性,呈东高西低的阶梯发展格局,且具有区域辐射特点,集聚效应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主体素质、政府支持力度、科技创新能力、数字基础设施对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效率普遍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前林  刘海玉  朱文兴  
文章利用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沿江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运用区位熵测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沿江省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及发展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中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础较为雄厚,但其发展速度有所放缓。(2)不同的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与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潜在市场、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政府扶持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潜在市场、政府扶持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基础设施、地区包容度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负向作用但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秀峰  康晓琴  
选用2006—2011年陕西省制造业28个行业为样本,用区位熵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对陕西省制造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集聚度高的行业多数是资源依赖性的,并且这些行业的产业集聚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陕西省的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集聚度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并不高;同时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然后运用Panel-data模型对制造业集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劳动力密集度,行业增长水平,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运输成本降低能促进产业的集聚,同时政府干预不利于产业的集聚,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DI)的提高对产业集聚影响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