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9)
- 2023(12057)
- 2022(10061)
- 2021(9318)
- 2020(7128)
- 2019(16515)
- 2018(16052)
- 2017(29360)
- 2016(16870)
- 2015(18857)
- 2014(18829)
- 2013(17970)
- 2012(17052)
- 2011(15867)
- 2010(16533)
- 2009(15089)
- 2008(14919)
- 2007(13792)
- 2006(12697)
- 2005(11913)
- 学科
- 济(66526)
- 经济(66471)
- 管理(45273)
- 业(44266)
- 企(34512)
- 企业(34512)
- 中国(27215)
- 地方(22457)
- 农(22070)
- 教育(21258)
- 方法(18378)
- 业经(17126)
- 财(16773)
- 农业(15166)
- 数学(14849)
- 数学方法(14594)
- 学(13887)
- 发(13863)
- 策(13290)
- 理论(13251)
- 制(13201)
- 贸(12667)
- 贸易(12652)
- 地方经济(12319)
- 银(12313)
- 银行(12303)
- 易(12182)
- 行(11985)
- 融(11875)
- 金融(11871)
- 机构
- 学院(231976)
- 大学(231305)
- 济(92289)
- 经济(89980)
- 研究(88568)
- 管理(82048)
- 理学(68543)
- 理学院(67582)
- 管理学(66525)
- 管理学院(66010)
- 中国(63525)
- 京(52302)
- 科学(50113)
- 财(45319)
- 所(44344)
- 范(41836)
- 师范(41587)
- 研究所(39593)
- 江(39055)
- 中心(38845)
- 教育(35613)
- 北京(34653)
- 农(34348)
- 财经(33633)
- 师范大学(33593)
- 院(32179)
- 州(31331)
- 经(30291)
- 业大(28316)
- 技术(27647)
- 基金
- 项目(141387)
- 研究(115233)
- 科学(112650)
- 基金(97164)
- 家(82853)
- 国家(81926)
- 社会(71025)
- 科学基金(69399)
- 社会科(67049)
- 社会科学(67039)
- 教育(58369)
- 省(56709)
- 编号(50194)
- 基金项目(49087)
- 划(49043)
- 成果(44698)
- 自然(40356)
- 自然科(39328)
- 自然科学(39321)
- 资助(38991)
- 自然科学基金(38609)
- 课题(38608)
- 发(37176)
- 重点(33430)
- 年(32348)
- 部(32303)
- 发展(30866)
- 性(30464)
- 展(30292)
- 项目编号(29795)
共检索到388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妍 黄佳攀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构成和重要基石,推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教育高质量发展承载着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步伐、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推动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多重价值意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民族地区需从教育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文化逻辑四个镶嵌共生的维度构建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架构,形成人才质量提升与教育育人属性相融并进、意识形态建设与教育凝聚民心相辅相成、经济转型牵引与教育赋能科创相得益彰、文化共生追求与教育调谐认同相互依存等发展共识。构建多维复合教育质量观、促进教育质量评价优化、构筑数字教育生态系统、推动多元主体共意善治,将成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克松 刘璐璐
新时代,我国已进入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要趋向和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面对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应遵循内生性发展、融合式发展、结构化发展三大发展价值理念,形成以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维互嵌”为核心内容的整体性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存量”“增量”和“变量”的推动力,进而与民族地区各类发展资源建立交互性耦合结构,设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一是提质存量,完善提升现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二是优化增量,加快构筑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三是把握变量,持续释放职业教育发展内生活力。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昕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晓枫 李明旭
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其在量和质上的优质发展,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最大程度的满足。我国老年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着老年人受教育的机会不足、质的发展不够、发展不均衡、老年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有欠缺、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及老年人的需要等问题。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架构应为:以确立积极老龄化理念、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政策法规为向导与保障,以增加老年教育供给为基础,以提高老年教育的民主性、科学性及主体性为核心,以实现全面自由及公平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满足老年人及社会发展要求为依据建立起的评估体系为检验。
关键词:
老年 老年教育 教育质量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数字化转型作为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的社会变革现象,在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着技术赋能的理性逻辑。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质量与效益两个维度上达到优质状态,并更为突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过程。据此,数字化转型锚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的内容要素,遵循以数字在场为技术前提、以人的逻辑为技术边界、以区域适配为技术条件的技术原则,通过技术联动与技术强教育的赋能机制,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育人品质、资源聚集、优化治理、跨界服务等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未来,要在恪守数字技术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搭建集成数据平台、强化数字协同治理等数字技术赋能策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常琅 张泽慧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把握百年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胸怀"两个大局"是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出发点。新阶段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优化调整、效率优先、协同发展、服务贡献和全方位开放的逻辑,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聚焦优化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深化国际与交流合作新局面。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高质量 逻辑意蕴 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娜 赵金科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在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与自然智慧的思想精华与文化根脉基础上,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理论支撑与理念基因,着眼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人类面临的共同生态危机等现实逻辑,所提出的更为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与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人与自然关系处理新范式。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准则主要表现在尊重自然——秉承尊崇自然的理念前提,顺应自然——深耕因地制宜的自然准则,保护自然——演绎和谐共生的生态实践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对以往生态思想的理论延伸与思想升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选择与科学实践,是为解决全球生态难题、谋求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可以从夯实经济基础、加强制度支撑与厚植思想根基三方面探讨践行路径与架构举措,进而为解决全球人类共同的生态危机、维系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力一翔
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创新动能,成为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与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其能够以新要素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以新技术激发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以新产业构成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在把握新质生产力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以要素融合为途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产业为导向、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共同助力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铨
技能型“网红”的出现是对抗人的异化与新工作美学的建立、主体身份构建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娱乐化满足以及工作经济收益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技能型“网红”现象的存在,对于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促进产品迭代更新、推动泛在性技能学习、促进技能群体成长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在技能型“网红”的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人设效应脆弱、资本异化下价值观偏差、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新的风险因素挑战。技能型“网红”未来的发展策略应是:监督和引导相结合,实现工匠文化价值引领;通过内容生产增维创新,打造持续吸引力;转变传播策略和方式,打造个人技能品牌;发挥职业院校作用,建立网红人才挖掘、培养及保障机制,从而实现从“技能网红”到“技能长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翠香
“省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应成为未来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的重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加强以及以“举办者”投入为主的高职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的贯彻落实,是以“省域”为重点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基础。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诸多新挑战:在“省域”高职教育院校数量等若干发展指标上,省际之间差异较大,凸显了省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在“省域”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及生均经费上,省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由此,推进我国“省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是:以国家层面上的区域经济合作重大战略为基础来推进高职教育区域合作,形成高职教育区域合作新格局;建立“省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与政策创新,以实现“省域”内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银奕淇 郭文斌 刘彦奇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予以支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多重逻辑,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激发办学活力、优化结构布局、推进数字赋能、拓展国际合作与促进资源共享等方面着力推进,为成人学习者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提供更多机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新生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新征程的基本目标。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复杂及体系化特征,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目标指向是和谐、协同、引领,产教关系在现代化建设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性困境,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和谐性困境,人才素质结构与现代产业革命及科技创新的协和性困境,产业企业参与职教办学与高等职业院校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困境。构建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应推进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建设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资源供给体系、专业建设运行体系、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多元办学治理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敏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计划的全面推进和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校企协同开展专业群建设已成为新的专业教学组织模式,“以群建院”可以有效地让专业群直接对接市场,以进一步凸显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优势。梳理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价值意蕴,提出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构建逻辑是:理清专业群组建的结构逻辑,理顺岗位链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组建逻辑,理透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逻辑。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建设策略是:构建三级组织架构的治理机制,优化专业群建设的组织策略,优化“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以群建院 价值意蕴 建设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青松 李薇 田海林
新兴数字技术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加剧了欧盟教育的结构性变革。通过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欧盟从中长期宏观政策规划层面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评价基准,推动了各类区域教育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欧盟重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基于欧盟教育和培训计划制定了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照框架,涵盖三个层级的治理结构,四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周期,适切全纳的指示性描述符,以及可量化的质量保证参照指标,为欧盟成员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评价指标框架与政策实施参照。欧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实施逻辑对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借鉴:第一,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推进数字技术支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第二,塑造全民终身学习文化,构建基于资历衔接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第三,契合数字学习环境与生态系统,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衔接全球化和大移民趋势,发展国际对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艳梅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