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41)
2023(18311)
2022(14945)
2021(13603)
2020(11251)
2019(25727)
2018(25425)
2017(48067)
2016(26382)
2015(30015)
2014(29960)
2013(29425)
2012(27666)
2011(25155)
2010(25095)
2009(22951)
2008(22648)
2007(20276)
2006(17588)
2005(15847)
作者
(77252)
(64825)
(64784)
(61223)
(41227)
(31410)
(29589)
(25282)
(24741)
(23268)
(22040)
(21992)
(20535)
(20471)
(20134)
(20072)
(19946)
(19141)
(18813)
(18638)
(16104)
(16075)
(15892)
(14753)
(14681)
(14523)
(14394)
(14334)
(13234)
(13031)
学科
(117135)
经济(117029)
管理(70816)
(70000)
(54674)
企业(54674)
方法(50811)
数学(45353)
数学方法(44796)
(32929)
中国(32538)
地方(29525)
业经(27663)
(26812)
农业(22604)
(21403)
(21092)
贸易(21080)
(20351)
(19321)
理论(17744)
(17622)
(17584)
金融(17579)
银行(17568)
环境(17332)
(16852)
技术(16846)
(16560)
财务(16505)
机构
学院(378255)
大学(375694)
(152288)
经济(149031)
管理(142179)
研究(128980)
理学(122400)
理学院(120910)
管理学(118644)
管理学院(117928)
中国(95726)
科学(80110)
(80108)
(69021)
(66859)
(65063)
中心(60758)
研究所(59123)
(58200)
业大(57682)
财经(54900)
(53252)
师范(52682)
农业(52527)
北京(50456)
(49804)
(47097)
(46629)
经济学(46590)
技术(42765)
基金
项目(255421)
科学(200510)
研究(187462)
基金(182115)
(158866)
国家(157475)
科学基金(134907)
社会(117246)
社会科(111208)
社会科学(111177)
(102233)
基金项目(96019)
教育(88812)
自然(86588)
(86151)
自然科(84596)
自然科学(84573)
自然科学基金(83050)
编号(77509)
资助(74552)
成果(63170)
(59132)
重点(58196)
(56103)
课题(54937)
(53383)
创新(49847)
科研(48940)
国家社会(48255)
教育部(47995)
期刊
(167488)
经济(167488)
研究(109430)
中国(78946)
(60964)
学报(60358)
科学(54433)
(52942)
教育(51017)
管理(50732)
大学(45611)
学学(42764)
农业(41874)
技术(35645)
(35077)
金融(35077)
业经(28998)
经济研究(26897)
财经(26756)
(22996)
(22448)
问题(22383)
图书(19392)
统计(18699)
技术经济(18518)
(18031)
(17768)
商业(17245)
(17123)
资源(17025)
共检索到565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磊   刘沃奇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系统评价了广西壮族自治区9个市3588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教学应用能力、数字安全与社会责任以及数字专业发展等五个核心维度。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基础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整体上呈现出积极态势,但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的数字素养随着教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且尽管数字时代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有所缩小,但这种不均衡依旧对教师数字素养产生显著影响。针对研究发现,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创新教研体系,增强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畅通数字资源平台通道,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可及;构建文化共生的教育环境,以推动教师数字素养的均衡与全面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明娣   冀晓雨  
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以及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劳动教师回应学生劳动素养、胜任劳动课程需要综合而实践的专业素养。为此,基于劳动教育政策文件以及教师素养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劳动教师专业素养指标框架:劳动教育理念素养,劳动教育知识素养以及劳动教育能力素养,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检验,进而采用问卷调查对西北民族地区四个省份的629位劳动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系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西北民族地区劳动教师专业素养整体偏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学校所在地、教师学历、教师专业类型以及教师专业素养发展配套机制会对西北民族地区劳动教师专业素养产生显著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促进劳动教师专业发展顶层设计,树立劳动教师理念素养;创建数字化劳动教师发展协作网络,强化劳动教师知识素养;完善劳动教师培养培训模式,锤炼劳动教师能力素养;建立健全劳动教师专业素养标准,提供劳动教师素养发展遵循标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前军  张平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要求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边远的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在当前全国教育信息化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笔者调查了四川省民族地区近150名教师的信息技能水平。在对调查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层次×三途径"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信息技能构建模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健毅  黎芳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而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是解决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困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乡村呈现文化多元化和教育需求多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除一般素养外,还应具备由本土化知识、跨文化能力及乡土情怀构成的特殊素养。其中,本土化知识应包含地方自然与人文的知识以及地方学生心理特征知识;跨文化能力应包含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和整合多元文化的能力;乡土情怀应包含对民族地区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认同和热爱,以及以教育促进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特殊素养的培养需基于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背景、教育目标的特殊性,从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课程实践三方面开展基于本土文化背景的有根基、有情感、有实践的融合共生的教师教育。具体而言,可以从特殊素养显现于培养目标中、本土文化融合于课程内容中、挖掘利用民间资源、丰富校园民族文化、融本土实践于课程教学中、悟教育智慧于实践环节中六方面着手培养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于金申  
未来素养对中小学教师至关重要,影响着他们的未来观、学习观和教育观。本研究针对上海和成都两地案例校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重构2050年的未来学习”为主题的未来素养实验室活动,并基于活动数据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发现:两地案例校中小学教师当前持积极但无力改变的未来观,其未来学习观深受政策话语、专业术语、影视媒体和日常经验的影响,这说明中小学教师缺乏一定的自主思考与判断意识;令人惊喜的是,随着实验室活动的推进,中小学教师开始超越当前流行的未来话语,呈现出批判性地审视当下问题和重构新型行动的能力,这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具备超越现有经验来探索未来学习创新之路的巨大潜力。研究结果也说明了培育我国中小学教师未来素养的必要性,而“未来素养实验室”将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培育工具。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嵬  姚海莹  
从2001年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始至今,信息技术教师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效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以"信息技术教师"为检索词,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1-2012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章从发表数量、作者类型、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结合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提出从专业发展主体、途径和保障三个方面指导今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素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易烨  薛锋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数字化教学改革、培育数字化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随机抽样浙江省335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调查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结果显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数字素养整体水平中上;不同性别、不同职称和不同学历的教师数字素养不存在显著差异;所属院校办学性质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年龄组别不同的教师数字素养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调查结果,需要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内化与升华、加快提升教师"数字+教学"实践技能、坚持统合提升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制定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评估标准和建立数字技术与专业技能相互支持的终生学习共同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闫广芬  刘丽  
数字技术越来越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数字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已发行七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经分析,七个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核心构成要素为: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内容创造、数字化交流协作、数字化安全、数字化评估。为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落地,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探索培育路径,提出完善数字化新基建、提供融合数字技术的多样化培训项目、构建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加强数字科技伦理和法律规范建设以及开发数字化评估工具与标准。欧盟及其成员国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多维立体结构、发展进阶模型及其开发的自我评估工具,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制定专业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提供了基本参照,为其他国家(地区)建立联动式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和培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国际社会构建高性能数字教育新生态提供了现实指导。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剑南  徐晓东  
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习错误研究进展巨大。错误类型在不同学科获得了共识。随着错误识别模式的技术和场景的丰富,学习错误研究的广泛应用彰显了其育人价值,成为教师纠错教学的基础。作为一种专业能力,近年教师纠错素养得到了广泛重视。为探索数字时代提升纠错素养的路径,本研究以学习错误为研究起点,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了学习错误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类型和错误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提炼了教师纠错素养的概念和内容,提出了如何发展纠错素养和创新纠错教学实践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陆健  
行动研究是大学英语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较为普遍和有效方法。本文以广西高校为例,探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实施行动研究促进专业化自主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树立"在教学中成为研究者"的理念,增强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意识;实践"身边亦是研究课题"的理念,提高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性;开展"合作行动研究",突破课堂观摩的瓶颈;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实现英语教师专业化自我发展等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广俊  
以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的统计数据为样本,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对专任教师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对专任教师类别的细化,考察每一类专任教师所对应的生师比,研究发现,在各专业大类的生师比之间,以及专业课教师同实习指导课教师所对应的生师比之间严重失衡,结合分析结果,对专任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和结构调整提出一些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会岩  姜勇  董媛  
大学教师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一个大学中全体老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高质量大学教师队伍和高品位大学文化的建立和形成。大学教师是一个可以用生命来影响众多生命、以人格来影响众多人格的崇高职业,其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教育质量的优劣与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提出了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概念,指出了大学教师文化素养问题之所在,并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途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孔令帅  王楠楠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变革了教育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教育信息化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就是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教科文组织关注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是为了使教师能够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更进一步是为了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教科文组织提供开放教育资源作为教师教育的补充资源,制定框架作为促进教师教育行动的工具,组织教师培训项目作为促进资源不足国家教师实践的保障。通过了解教科文组织发展教师数字素养的理念与行动,认识其优势与缺陷,我国能够借鉴有益经验,更好地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瑾劼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  
OECD在2020年发布了学生全球胜任力测评结果后,对表现卓越的教育体系进行了案例研究,以发现有效促进全球胜任力发展的教育实践,提炼全球教师素养的核心特征及构成并于近日发布了《大局思维:为互联网的世界培养“全人”的原则与实践》报告。本研究旨在分析和阐释该报告所提出的指向全球胜任力育人实践的原则、策略以及教师素养构成,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利用TALIS2018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上海教师的全球素养。本研究发现,发展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强化跨学科思维和教学能力,提升运用全球胜任力教学法等是当前落实“强师计划”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