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2)
2023(9412)
2022(8041)
2021(7531)
2020(6320)
2019(14774)
2018(14184)
2017(28253)
2016(15157)
2015(17268)
2014(17188)
2013(17358)
2012(16352)
2011(14841)
2010(14878)
2009(14014)
2008(14040)
2007(12766)
2006(10978)
2005(9640)
作者
(44354)
(37643)
(37326)
(35710)
(23946)
(18221)
(17106)
(14569)
(14063)
(13348)
(12657)
(12640)
(11761)
(11726)
(11726)
(11650)
(11532)
(10947)
(10912)
(10733)
(9371)
(9325)
(9184)
(8518)
(8452)
(8424)
(8326)
(8282)
(7506)
(7499)
学科
(71229)
经济(71156)
(45109)
管理(42048)
方法(36442)
(33449)
企业(33449)
数学(33232)
数学方法(32983)
(22649)
(18617)
中国(17220)
农业(16193)
地方(15671)
(13898)
贸易(13895)
业经(13871)
(13480)
(12364)
(12017)
(11621)
财务(11604)
财务管理(11570)
企业财务(11028)
(10244)
金融(10239)
(10011)
银行(9989)
(9449)
(9402)
机构
大学(226534)
学院(226275)
(96233)
经济(94368)
管理(86431)
理学(75220)
理学院(74380)
研究(74330)
管理学(73221)
管理学院(72803)
中国(55866)
(45957)
科学(44631)
(44560)
(39271)
(37458)
财经(36102)
中心(35493)
研究所(34005)
业大(33570)
(33376)
(32753)
经济学(30965)
农业(30958)
(29555)
师范(29279)
北京(28662)
经济学院(28400)
(26879)
财经大学(26836)
基金
项目(151644)
科学(119113)
研究(111767)
基金(110276)
(95677)
国家(94852)
科学基金(80666)
社会(71788)
社会科(68070)
社会科学(68049)
(58681)
基金项目(58261)
教育(52593)
自然(50635)
(49920)
自然科(49428)
自然科学(49411)
自然科学基金(48574)
编号(45906)
资助(45550)
成果(37917)
(34932)
重点(34463)
(33705)
课题(31599)
(31324)
教育部(30235)
国家社会(29953)
创新(29282)
科研(29193)
期刊
(102122)
经济(102122)
研究(64774)
中国(39266)
(36142)
学报(35552)
(34811)
科学(32149)
管理(27929)
大学(26963)
学学(25610)
农业(23908)
教育(22816)
(21498)
金融(21498)
技术(18813)
财经(18351)
业经(17337)
经济研究(16752)
(15707)
问题(14384)
(12251)
(12186)
技术经济(11755)
统计(11598)
(11411)
商业(10911)
理论(10531)
(10421)
决策(9505)
共检索到324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昭楠  韦孟丹  刘七军  胡垚坤  
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高度耦合,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大制约瓶颈。以宁夏为例,构建熵值TOPSIS与耦合协调度等模型,结合贫困性分析,从时空视角探讨了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时序看,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受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历经了中度耦合协调贫困滞后、高度耦合协调同步发展2种阶段和4种发展类型。从空间分布看,宁夏北部川区至南部山区的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亦从协调发展型向过度调和型转变。这意味着新时期的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昭楠  韦孟丹  刘七军  胡垚坤  
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高度耦合,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大制约瓶颈。以宁夏为例,构建熵值TOPSIS与耦合协调度等模型,结合贫困性分析,从时空视角探讨了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时序看,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受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历经了中度耦合协调贫困滞后、高度耦合协调同步发展2种阶段和4种发展类型。从空间分布看,宁夏北部川区至南部山区的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亦从协调发展型向过度调和型转变。这意味着新时期的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伍阳  
发挥生态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重要支撑功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既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转型,契合了马克思物质变换逻辑,又能满足解决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过渡时期,武陵山民族地区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上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还面临着扶持政策衔接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生产方式转换难和生态文化传承难等现实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在实施乡村振兴规划中,武陵山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应立足本土自然生态空间与乡土文化场域,持续发挥生态文化的禀赋优势,从制度引领、产业衔接与技术创新等维度构建生态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现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军  魏小英  李珊  
我国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正式进入后脱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新使命。然而,面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专业建设、专业学习、服务能力、资源供给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因此,职业教育要从营造社会主义乡村文化氛围、深入调整专业建设模式、全面落实乡村地区产教融合、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效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技术、人力支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杜尚荣   王著琴  
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助力器,二者有效衔接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举。二者有效衔接意味着回归立德树人在地化的价值本位,巩固赓续民族文化的价值基调,坚定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立场,铸牢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在衔接的底层逻辑中,巩固拓展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成果是衔接的前提,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是衔接的重心,激活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力是衔接的动能,发挥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优势是衔接的蹊径,形成民族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良性循环是衔接的旨归。在具体衔接路径上,应建立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成果数智化动态监测机制,稳固衔接的基础;借助民族教育提高村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夯实乡村持续发展基因;依托民族教育盘活本土资源,实现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挖掘各类民族教育助农功能,促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成举  李小云  史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与拓展有着不同的内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心在于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并提升脱贫质量,同时防止新生贫困产生;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心在于实现脱贫攻坚阶段形成的优秀工作机制、脱贫攻坚精神以及扶贫资产等在乡村振兴阶段的承接应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既需要保持既有扶持政策的阶段持续性,同时针对返贫风险高的脱贫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建立预警监测机制;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则需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顺利转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雄   龚一耘   周评平   陈沧桑   王军   吴海军   蒋馨   杨双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农业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起着关键作用。四川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够、现代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农户科技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高能级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平台提升科技供给水平,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完善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服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体系,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六个方面入手,实现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精准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军  
随着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战略进一步的优化升级,职教集团在巩固深化扶贫成果、构建减贫防贫长效机制等方面的作用优势日益凸显。反思当下职教集团接续扶贫工作在研究深度、顶层设计及实践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把握职教公益性内涵,明确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方向要义;做好扶贫整体性规划,聚合多元巩固深化扶贫成果;回归教育扶贫语境,深化内涵式接续帮扶"等行动路径,实现集团发展与减贫防贫的有机融合,促进提升减贫防贫效能,为后脱贫时代教育减贫防贫持续发力贡献职教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汝胜  
2020年全国已经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开始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我国贫困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和任务。广西部分典型地区在脱贫攻坚时期十分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同步推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后脱贫时代推进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启示。面对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发展不稳定、主体能力不足、带动力量不强、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广西应做好脱贫攻坚方略与乡村振兴理念、政策、机制、产业、基础、人才等方面的衔接,通过建立健全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打造现代农产品全产业链、切实保障稳岗就业、提高教育医疗保障水平、增强城乡居民内驱发展动力、继续做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等,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雪  
当前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满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文章对职业教育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培训、精准服务、顶层设计五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构建职业教育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敏   陈新力  
互联网普及打破了时空限制,破解了“三农”发展的困境。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综合运用分位数回归、工具变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从移动设备还是固定设备使用互联网,均可以显著降低农民陷入贫困的概率,进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互联网使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对处在贫困边缘、高脆弱性的人口发挥更大的作用;(3)进一步对作用机理进行检验,发现提高信息搜寻能力、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促进非农就业以及提高民间借贷水平均是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敏  陈新力  
互联网普及打破了时空限制,破解了“三农”发展的困境。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综合运用分位数回归、工具变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从移动设备还是固定设备使用互联网,均可以显著降低农民陷入贫困的概率,进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互联网使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对处在贫困边缘、高脆弱性的人口发挥更大的作用;(3)进一步对作用机理进行检验,发现提高信息搜寻能力、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促进非农就业以及提高民间借贷水平均是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鹏  刘承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我国直面"三农"问题,不断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先后部署与实施的两大战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共通接续,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以人才振兴为抓手、以产业振兴为关键、以文化振兴为驱动、以生态振兴为基础、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支撑、以组织振兴为保障并贯穿统领各个方面,借鉴转化脱贫攻坚有益经验,整体协同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芳  张鹏  张敏欣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上岗是国家生态扶贫的重要举措,为助力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以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目标过渡期,如何做好过渡衔接,稳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文章以青海省1.9万名脱贫生态护林员情况为例,就其持续发挥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出意见和建议,供相关方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放在治国理政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开创性地提出和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组织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里,就如何认识8年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谈一些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