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4)
- 2023(10265)
- 2022(9271)
- 2021(8940)
- 2020(7300)
- 2019(17284)
- 2018(17195)
- 2017(33236)
- 2016(18046)
- 2015(20201)
- 2014(20079)
- 2013(19850)
- 2012(18106)
- 2011(16260)
- 2010(16100)
- 2009(14565)
- 2008(14033)
- 2007(12238)
- 2006(10684)
- 2005(9198)
- 学科
- 济(70639)
- 经济(70559)
- 业(52685)
- 管理(51527)
- 企(42622)
- 企业(42622)
- 方法(32552)
- 数学(27846)
- 数学方法(27515)
- 农(21691)
- 中国(17925)
- 地方(17285)
- 财(16587)
- 业经(16294)
- 农业(15523)
- 学(14930)
- 贸(12525)
- 贸易(12518)
- 理论(12189)
- 易(12121)
- 和(11947)
- 制(11488)
- 技术(11425)
- 环境(11024)
- 划(10758)
- 务(10634)
- 财务(10572)
- 财务管理(10556)
- 教育(10152)
- 企业财务(9971)
- 机构
- 大学(251840)
- 学院(251219)
- 管理(103856)
- 济(95640)
- 经济(93437)
- 理学(90904)
- 理学院(89852)
- 管理学(88368)
- 管理学院(87905)
- 研究(81903)
- 中国(58666)
- 京(53539)
- 科学(51804)
- 财(41686)
- 所(40304)
- 农(37890)
- 业大(37234)
- 研究所(37037)
- 中心(36787)
- 江(34919)
- 范(34882)
- 师范(34626)
- 财经(34227)
- 北京(33785)
- 经(31036)
- 院(29960)
- 州(29567)
- 农业(29459)
- 师范大学(27962)
- 经济学(27039)
- 基金
- 项目(177270)
- 科学(138949)
- 研究(132078)
- 基金(127544)
- 家(110420)
- 国家(109461)
- 科学基金(93992)
- 社会(81234)
- 社会科(76784)
- 社会科学(76762)
- 省(68909)
- 基金项目(68698)
- 自然(61331)
- 教育(60567)
- 自然科(59835)
- 自然科学(59824)
- 自然科学基金(58735)
- 划(58271)
- 编号(55673)
- 资助(51799)
- 成果(45271)
- 重点(39158)
- 部(38733)
- 发(38020)
- 课题(37663)
- 创(36740)
- 项目编号(34447)
- 创新(34071)
- 科研(33464)
- 教育部(33340)
- 期刊
- 济(104215)
- 经济(104215)
- 研究(72884)
- 中国(43513)
- 学报(38375)
- 管理(37427)
- 科学(36810)
- 农(35179)
- 教育(30827)
- 财(29496)
- 大学(29034)
- 学学(27165)
- 农业(24881)
- 技术(21518)
- 融(18306)
- 金融(18306)
- 业经(18071)
- 财经(15602)
- 经济研究(15570)
- 图书(15110)
- 问题(13597)
- 经(13128)
- 理论(12822)
- 科技(12762)
- 业(12174)
- 实践(12020)
- 践(12020)
- 现代(11913)
- 技术经济(11907)
- 资源(11464)
共检索到354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长德
本文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和民族地区反贫困的特殊战略意义,提出了区域性瞄准和人群瞄准的双目标反贫困战略.并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人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贫困 反贫困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艳丽
贫困现象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是世界所面临的人类生存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问题,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开发战略也在大力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进度。长期以来,政府对于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种政策和各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对边疆地区明确贫困的功能定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调整反贫困战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缓解直至最终消除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新疆地区 贫困问题 原因 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毅 韩琳玉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减贫作用弱化,资源开发成果的共享程度低,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贫困问题突出,反贫困已然成为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分析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城乡差距与省际差距,综合探究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并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反贫困的新战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地区 反贫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鲜耀
成人教育对于民族地区反贫困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及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形成,无不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民族地区对于成人教育的认识不均衡、投入不足及发展不平衡导致成人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如何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受教育意识并合理设置成人教育结构将是民族地区成人教育新的出路。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成人教育 反贫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树伟,崔宏义
反贫困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投入力度不足、资金使用效益差、富民与富县矛盾突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迟缓等。要到本世纪末如期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以保证下个世纪顺利进入反贫困的第二个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檀学文 谭清香
在新发展格局中,缓解相对贫困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面向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要求,中国需要实行反贫困战略与政策转型。相对贫困具有发展能力和机会缺失的绝对内核,相对于社会一般群体存在明显的发展水平相对剥夺。本文据此提出由四类标准组成多元相对贫困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缓解相对贫困的三方面目标。中国缓解相对贫困应实施"三支柱"战略、常规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分阶段战略。在新的国家治理方略下,相对贫困治理要转向常规化,缓解相对贫困战略可嵌入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共享繁荣发展战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邢波
本文选取西部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于区域反贫困的助推作用。研究发现,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银行金融中介尤其是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越重要,则本区域中小企业所能发挥的反贫困作用就会越大。未来应进一步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入手,实现对本区域企业自身素质的整体提升,显著发挥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反贫困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邢波
本文选取西部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于区域反贫困的助推作用。研究发现,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银行金融中介尤其是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越重要,则本区域中小企业所能发挥的反贫困作用就会越大。未来应进一步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入手,实现对本区域企业自身素质的整体提升,显著发挥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反贫困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钊阳
本文在剖析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反贫困效应基础上,以我国5个省级民族自治地区的18个地级市1999~2013年的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了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是显著的,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同时,在不同分位点下,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是不一样的,且随着分位点的提升,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反贫困的效应也越来越显著,而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等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的变化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反贫困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建 廖杉杉
贫困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如果贫困问题处理得好,则国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否则,国家可能会因为贫困问题而走向衰败,甚至是灭亡;基于此,重视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民族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重灾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本文在剖析财政金融政策反贫困理论基础上,以我国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地区的18个地级市1999-2012年的数据为例,实证民族地区财政金融政策的反贫困效应。理论分析表明:民族地区财政金融政策的反贫困...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财政金融政策 反贫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含琳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主要贫困省份之一,全省现有财政补贴县63个,约占县份总数的3/4,其中“两西”贫困干旱县有18个,约占县份总数的1/4。从空间分布情况看,财政补贴县大部分分布在陇中和陇东等黄土高原地带,其中属国家扶贫重点的“两西”贫困县也集中在以定西地区为核心的甘肃中部、东部地区,在概念上把这些地区统称为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区。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和特殊政策,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90年底,全省人均收入200元以下的农户由1982年的72%降到10%以下,实现了“七五”期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茹 吉学方
文化多样性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多样性的重要成因之一,同时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亦为经济发展、反贫困策略研究提供不同的发展模式。文章以较高的理论清晰度和实证力度审视:如何准确界定少数民族地区多样性的贫困,如何合理利用少数民族多样性文化资源来提升反贫困效果的持久性。并提出反贫困实践路径:培育主动性反贫困的内生动力机制;培育文化价值发现能力、创新文化表现形式;理解并尊重多样性的财富理念;培育反贫困的社会动力机制及公众对贫困群体的文化关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察金 廖明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佩霞
"瞄而不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行动的固有弊病。要修正目标瞄准偏差,需要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进行重构。本文在客观评价民族地区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基础上,依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地理、人文特性,提出从四个方面融合地域特性建构其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提高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反贫困 目标瞄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