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92)
2023(19705)
2022(16901)
2021(16001)
2020(13352)
2019(31158)
2018(31316)
2017(59062)
2016(32820)
2015(37594)
2014(38104)
2013(37149)
2012(34103)
2011(30830)
2010(31154)
2009(28694)
2008(28422)
2007(25672)
2006(22611)
2005(20043)
作者
(94853)
(79486)
(78982)
(75343)
(50249)
(38241)
(35955)
(31145)
(30203)
(28448)
(26978)
(26600)
(25054)
(24994)
(24531)
(24488)
(24271)
(23421)
(22808)
(22734)
(19811)
(19683)
(19267)
(18172)
(17902)
(17763)
(17753)
(17602)
(16101)
(15961)
学科
(130005)
经济(129836)
(92527)
管理(90909)
(70189)
企业(70189)
方法(58220)
(53241)
数学(51079)
数学方法(50384)
中国(37220)
农业(35158)
(34834)
业经(31977)
(28711)
(27812)
地方(27527)
教育(24442)
理论(22710)
(22690)
贸易(22682)
(22017)
(21117)
财务(21029)
财务管理(20976)
技术(20341)
企业财务(19850)
(19620)
银行(19561)
环境(19510)
机构
大学(469509)
学院(467714)
(181321)
管理(178803)
经济(177113)
研究(157498)
理学(154889)
理学院(153045)
管理学(150075)
管理学院(149211)
中国(114859)
(100663)
科学(98591)
(89370)
(83977)
(80007)
业大(73622)
中心(73073)
研究所(72681)
(71442)
农业(69011)
(68686)
师范(68120)
财经(66532)
北京(63736)
(60411)
(57036)
(56076)
师范大学(55052)
经济学(53847)
基金
项目(315094)
科学(247445)
研究(233566)
基金(225530)
(196104)
国家(194346)
科学基金(165989)
社会(144835)
社会科(136772)
社会科学(136733)
(124914)
基金项目(119586)
教育(111712)
自然(107322)
(105399)
自然科(104724)
自然科学(104694)
自然科学基金(102791)
编号(98072)
资助(92496)
成果(81266)
重点(71169)
(70407)
课题(68772)
(67829)
(64803)
创新(60387)
教育部(60236)
科研(60071)
大学(59276)
期刊
(202092)
经济(202092)
研究(141171)
中国(96544)
(87042)
学报(75694)
教育(72173)
科学(68590)
(65067)
管理(61480)
农业(58974)
大学(58552)
学学(54296)
技术(43406)
(40594)
金融(40594)
业经(37105)
财经(32094)
经济研究(29721)
(28604)
问题(27624)
(27389)
(24397)
图书(22799)
技术经济(21993)
理论(21451)
科技(21428)
统计(20629)
资源(20299)
现代(20184)
共检索到693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志松  谢陈陈  
本文基于对武陵民族地区S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三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形式:学校教育、托管教育和家族兼管式教育,并从教育机制视角分析了当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在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有益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邓莹辉  谭志松  
要解决长期困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出务工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其能"输得出去,能够提高";另一方面,要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使本地区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产业化转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建忠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和生存方式的变化使不少家庭陷入困境,随之出现了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问题。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提高家长和教师的素质、积极传承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地区家校合作,减轻"留守"困境对留守儿童影响的有效方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柳翔浩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业成就感不强,失学现象较为严重;学生性格形成出现偏差和情感交流欠缺,道德品行产生偏离等不良表征。法律救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家庭教育权利实现的重要路径,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给予法律救济;制订父母返乡就业的相关法律和保障制度来补偿家庭教育权利的缺失,以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希辉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恩施市茅坝小学的学校、教师、学生、课程设置等进行"深描",揭示了武陵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在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配备、课程与教学等方面面临着生存与发展困境,提出了推动武陵地区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应对措施: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发展社会氛围、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加大地方文化资源的校本开发与课程设置,推动农村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打造民族特色学校,推动学校教育的公平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慧   杨庆媛   傅丽华   彭保发   刘海军   崔东  
结合文献分析、重要性分区法、趋势面分析、热点分区法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和模型,以湖南武陵民族地区为案例地,构建农耕文化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其演变规律,揭示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2010~2020年间,区域农耕文化服务趋于优化,服务指数总体上升(由0.413 7上升到0.656 2),年均增幅达5.86%,其中,宣传教育和农耕文明传承服务是主导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因子(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88%和15.17%)。(2)总服务的空间格局由“北高南低、双核领跑”变为“周高中低、三足鼎立”,且东西方向变化剧烈。子服务发展具有空间不平衡性,且变化趋势各异。热点区面积比由“正态分布”变为“金字塔型”,多重热点区由南部向北部和东部转移扩散。(3)区域农耕文化服务的演变受多种要素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市场需求、经济发展及农耕就业为主导要素。影响因子具有互动效应,地形、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3类因子之间的协同增强作用最为明显。(4)建议集中发展优势服务,实现均衡发展,重点开发东部及北部的农耕文化资源,扩大市场需求,重视影响因子的协同增强效应。研究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指引、方法借鉴和技术参考,为农耕文化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智  
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是保障成人教育实施的基本要素,研究教育资源的构成现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有资源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对资源配置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以贵州省S县临近城区的三个镇为例,调查发现该地区成人教育资源构成特点为:资源主体覆盖面广,主体间的沟通衔接不够;师资来源渠道多,但专业性不够强;重视基础资源的配置,忽略高级资源的投入;居民参学的自觉性显现,但动力仍不足。基于上述的特点,民地区农村成人教育的资源配置需围绕四个维度展开:有效整合资源,增强资源合力;加强培养培训,提升师资专业素养;稳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段成荣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数据,比较农村地区11~14岁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的教育机会(定义为是否在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偏高,但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2)与母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得到改善,但与父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独自流动和与父母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受到不利影响,但与母亲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3)女童教育机会明显低于男孩,但儿童类型对教育机会的作用不因性别而异。模型分析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季彩君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阵痛,也是当代中国特有的现象和问题。苏中X地区虽地处中东部,但也是农民工的重要输出地,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缩影。本文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地区留守儿童进行实证调查,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由具体到普遍,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剖析,分析留守儿童教育支持面临的两难困境与影响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阐述了从治标到治本、失调到协调、外在到内在的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的基本思路,构建了"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留守儿童"多中心留守儿童教育支持运行模式,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了参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秦浩  金东海  
笔者通过对甘肃、新疆、宁夏6个民族县的调研,分别从县域和学校层面,探索近年来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研究发现:该区域存在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单一、投入差异较大、公用经费比例偏低、贫困生资助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是民族教育、乡村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视域融合后产生的特定议题,是铸牢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文化价值共生和社会治理的关键。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在于,充分认识作为客观条件与限定的多重现实场域,即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国家及世界;突破传统价值观教育概念,创新价值观教育方法,提取现代价值观教育实践新形式。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特别强调发展儿童理性价值判断力和塑造儿童正确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乡村社会价值观和中国—世界政治价值观。家庭是价值观"模仿"之源,学校是培育价值观的主阵地,社区则为价值观养成不可或缺的"闲暇"教育空间,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发力、联合促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枫  李善同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规模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07年5城市农民工调研数据来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尤其是远距离外出务工,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下降。而当留守家庭的子女数量较多时,留守女童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不过,与其他类似研究不同的是,我们还发现父母外出打工所寄回的汇款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正面作用对于初中及以上学习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较为显著。另外,留守儿童监护人是否为其父亲或母亲对留守儿童教育并没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锋华  
建设一支品德良好、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为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短期教师补充机制无法稳定师资队伍等诸多问题。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传统的文化观念问题,也有现实政策偏差的原因,它是诸多问题相互交织的结果。深化定向培养、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完善"特岗教师"监管制度等,应是未来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傅淳华  华春娴  敖俊梅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劳动教育的全面展开是新时代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全面了解包括民族地区儿童在内的儿童劳动观势在必行。立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引导民族地区儿童贴合自己生活实际,围绕劳动是(像)什么、劳动者是(像)什么等问题进行创作,通过分析这些隐喻理解儿童对劳动特点和对劳动者人物形象的认识,研究发现内蒙古通辽市儿童劳动观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特征、存在个体差异、受生活环境影响等特征。进而提出民族地区劳动教育的开展要实现从"在地观念"到"价值共识"、从"切己生活"到"整体生活"、从"外在引导"到"启迪自觉"、从"成果导向"到"自成目的"的转变,从而为民族地区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牛志奎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和留守儿童的实地采访、学生的日记及其他材料的分析,展现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儿童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危机。虽然政府做了很大努力,解决了不少问题和困难,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儿童权利公约》已经在中国批准生效15年,为了保障《公约》规定的儿童受其父母照料的权利和儿童的受教育权,建议政府改变经济效益优先的办学思维,采取各种举措保障民族地区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并且在制定实施各项政策和法规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公约》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