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51)
2023(14603)
2022(12131)
2021(11246)
2020(9145)
2019(20942)
2018(20797)
2017(37717)
2016(21252)
2015(24187)
2014(24317)
2013(23488)
2012(21836)
2011(19870)
2010(20482)
2009(19365)
2008(18207)
2007(16745)
2006(15108)
2005(13568)
作者
(59989)
(50376)
(49740)
(47545)
(31941)
(24188)
(22875)
(19419)
(19164)
(18431)
(17436)
(17094)
(16478)
(15942)
(15764)
(15296)
(15025)
(14813)
(14457)
(14387)
(12913)
(12267)
(12252)
(11747)
(11502)
(11228)
(11172)
(11160)
(10345)
(10188)
学科
(74880)
经济(74757)
管理(59933)
(58173)
(44500)
企业(44500)
(33468)
中国(29473)
(27505)
金融(27496)
(25989)
银行(25956)
(25085)
(24846)
地方(24250)
(23703)
方法(23263)
农业(22718)
业经(21508)
数学(19373)
数学方法(19098)
(16388)
理论(15922)
(15893)
(14915)
财务(14862)
财务管理(14819)
企业财务(13998)
环境(12991)
教育(12618)
机构
学院(291547)
大学(285744)
(108119)
经济(105113)
管理(101373)
研究(100450)
理学(84909)
理学院(83771)
管理学(82125)
管理学院(81566)
中国(81499)
(61959)
科学(61533)
(56411)
(53243)
(52811)
(51193)
中心(48869)
研究所(45805)
(43895)
师范(43450)
财经(42571)
业大(42038)
(42008)
农业(40108)
北京(38339)
(38083)
(36287)
(36037)
技术(34491)
基金
项目(188747)
科学(146073)
研究(145922)
基金(130195)
(112481)
国家(111288)
科学基金(94005)
社会(89129)
社会科(83827)
社会科学(83808)
(79042)
基金项目(69044)
教育(68853)
(64175)
编号(63297)
自然(57675)
自然科(56129)
自然科学(56111)
自然科学基金(55073)
成果(54118)
资助(52050)
课题(46222)
重点(43383)
(42662)
(40849)
(39549)
(39062)
(38710)
(38173)
项目编号(37006)
期刊
(134984)
经济(134984)
研究(90323)
中国(75666)
(53094)
教育(48471)
(46726)
学报(46473)
(41706)
金融(41706)
科学(41173)
管理(37599)
大学(35116)
农业(34370)
学学(32417)
技术(26681)
业经(24774)
财经(21211)
经济研究(18461)
(18232)
问题(17163)
(16347)
图书(16179)
(15719)
职业(15388)
资源(15336)
(13896)
(13800)
论坛(13800)
财会(12992)
共检索到470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茶世俊   周蕊敏   周品亮  
民族地区构建公平、高质量、可持续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少不了教师教育发达地区的帮扶,作为“三区三州”单列政策进行扶贫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更是如此。近些年,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省市政府、大中小学、培训机构、公益组织等外部机构对怒江州投入了诸多培训资源,在富有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外部资源与培训机构、培训者、培训课程、学习体系等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培训体系构成要素有机融入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适切性不够、系统性不足、持续性不强、再生较少等。从制度理性选择理论角度,根本原因是外援者和受援者促进外部资源有机融合的制度不健全。为此,需要构建以制度为核心的有机融入机制,其要点是通过中央层面宪法规则、地方和机构层面集体选择规则以及个体层面操作规则的纵向贯通,运用导向、规划、激励、督导、评估、保障六类制度,促进民族地区内部、内外部以及外部之间围绕外部资源有机融入的协同行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全州45万人口中,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和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占92%,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1954年8月建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州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94年同建州前的1953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3.5倍,工业产值增长60.5倍。农村贫困面由1985年前的80%多,下降到现在的30%左右。全州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我州境内,汹涌澎湃的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三江”并流,形成切割很深的高山峡谷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叶映辉  
近年来,在金融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系统总结了区域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措施和成效,深入分析了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存在的制约因素,对改善区域小微企业融资和促进区域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灵活经营的特点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构建区域银企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提出了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岳三峰  杨建荣  庞晓芳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扶贫考察报告岳三峰,杨建荣,庞晓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峡谷地带。州内地广人稀,屠户分散,全州土地面积14703平方公里,1993年末总人口446693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6%.人口密度为30.38人/平方公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芸  陈幼芳  
怒江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贫困具有明显的地理性特征,特别是在该州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极度落后相耦合的情况下,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是解决生态和生存这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怒江州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存在的种种障碍和制约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爱明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民族地区既有其脱贫成果巩固的过渡需求,也有其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探索出一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适当路径,有助于缓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民族地区阿坝州为例,通过研究和分析其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指出阿坝州乡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归纳梳理了具体的内涵根源和外延特征,查找制约乡村发展的主因和金融支持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在充分借鉴金融支持乡村发展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基于提高效率和消除影响的诉求,研究探索提出一条深化金融改革、风险总体可控、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城乡平衡、生态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杨星  黄毅  
乡村旅游扶贫在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助于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户实现脱贫奔康。本文选择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在分析和总结阿坝州的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因,以及该州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探索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机理及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在路径选择上,西部民族地区依托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需要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增强民族文化主体的保护以及通过人才的培育提高社区参与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巨成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使家庭重新成为生产的组织单位,每个农民家庭又成了新的小农经济单位,人民公社时代的有组织的集体经济变成了分散的小农经济。今天的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一定要注意乡村的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强制是激励与约束机制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治理与控制手段。在我国的农村社区治理中,最近几年普遍采取了激励与约束的手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级与下级、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签订责任状(书)的办法。签订责任状(书)的办法是一种契约性质的治理办法。这也是一种"数字化"的管理,即通过数字来进行控制,并形成契约。今天中国的乡村治理,包括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公正、平等原则,要逐步减少乡村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力  陆邵明  钟晨  
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形态会带有明显的地域场所特征,这种空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等要素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如何科学把握传统聚落中的这种关联机制,对于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考察、现场测绘与先进空间分析的方法,尝试对云南怒江地区以独龙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生成逻辑进行解析,通过经验描述与理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自然逻辑和社会逻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聚落形式背后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深入地掌握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文化基因及其生成脉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茂兴  王华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之本。文章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分析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石心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需求。文章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为例,探析了目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问题的表征及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促进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建华  胡汉傈  许小宁  王燕华  王军明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仲霞  向程  刘梦琳  薛华菊  
[目的]民族文化是一座丰厚的文化宝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民族地区,旅游治理不仅与各利益主体有关,还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紧密相关,不同主体和谐共生是民族地区旅游治理的首要前提,民族旅游社区治理中不同主体之间关系和模式一直难以量化。[方法]基于共生理论视角,选择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地为案例地,定量分析了政府、居民、游客和旅游企业等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和模式。[结果](1)各主体间的特征共生度δM≥0. 87>0,说明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且为正向共生关系;(2)共生系数0. 43≤θM≤0. 53,说明各主体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基本相同;(3)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4个共生主体相互之间的行为模式为政府主导、居民推进、企业协助、游客参与的正向互惠共生模式。[结论]在民族地区旅游治理与政府、社区居民、企业和游客等多个主体存在关系,参与民族地区旅游治理活动的不同主体都不可能独自掌控和解决所有问题,各主体间应该是相互依赖,相互共生。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卓玛措  刘梅芳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特色产业的支撑,农村小水电建设近年来成为甘南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农业发展银行甘南州分行支持水利及小水电建设取得一定效果,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践行。同时也存在诸如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认识不足、有效管制缺乏、贷后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贷款管理,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降低运营风险等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