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06)
- 2023(6835)
- 2022(5601)
- 2021(5132)
- 2020(4160)
- 2019(9855)
- 2018(9607)
- 2017(17553)
- 2016(9371)
- 2015(10278)
- 2014(9773)
- 2013(9848)
- 2012(9295)
- 2011(8630)
- 2010(8577)
- 2009(7952)
- 2008(7441)
- 2007(6677)
- 2006(6202)
- 2005(5149)
- 学科
- 济(39715)
- 经济(39677)
- 农(25245)
- 业(22065)
- 管理(17498)
- 农业(17259)
- 地方(14859)
- 业经(11843)
- 企(11664)
- 企业(11664)
- 方法(11039)
- 中国(10912)
- 数学(9698)
- 数学方法(9533)
- 农业经济(7682)
- 发(7350)
- 制(7310)
- 财(7081)
- 学(7072)
- 收入(6287)
- 地方经济(6257)
- 发展(6233)
- 展(6221)
- 贸(5571)
- 贸易(5567)
- 易(5269)
- 土地(5231)
- 村(5213)
- 农村(5188)
- 环境(5035)
- 机构
- 学院(125569)
- 大学(123204)
- 济(47921)
- 经济(46689)
- 研究(45758)
- 管理(43568)
- 理学(37386)
- 理学院(36793)
- 管理学(35978)
- 管理学院(35710)
- 中国(32966)
- 科学(28324)
- 京(26606)
- 农(26391)
- 范(23068)
- 师范(22916)
- 所(22341)
- 中心(21848)
- 江(21098)
- 财(20436)
- 研究所(20326)
- 业大(19405)
- 州(19214)
- 农业(19037)
- 师范大学(18344)
- 院(16717)
- 北京(16473)
- 省(15980)
- 财经(15700)
- 经济学(14448)
- 基金
- 项目(87443)
- 科学(68625)
- 研究(68510)
- 基金(61078)
- 家(52716)
- 国家(52135)
- 科学基金(44127)
- 社会(43471)
- 社会科(40681)
- 社会科学(40671)
- 省(36250)
- 基金项目(32824)
- 教育(31829)
- 划(29864)
- 编号(29185)
- 自然(26209)
- 自然科(25537)
- 自然科学(25531)
- 自然科学基金(25029)
- 成果(24760)
- 资助(23279)
- 发(21496)
- 课题(21220)
- 重点(19920)
- 部(18914)
- 创(17817)
- 年(17743)
- 发展(17674)
- 国家社会(17648)
- 性(17585)
共检索到197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龙雪娜
我国由精准扶贫时期转入解决相对贫困的"后扶贫时代",教育发展目标发生相应转变,主要聚焦教育防止返贫以夯实乡村振兴,提升教育质量与教育赋能,落实"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立的要求。教师质量提升是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而教师形象塑造是教师质量提升规划的基础和重要步骤。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村一幼"辅导员为考察个案,从情境视角切入,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对24位村幼教师及13位重要他人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与归纳,旨在塑造后扶贫时代乡村幼儿教师的理想形象,分析结果发现理想教师形象有5种,即学前教育工作者形象、教师似父母形象、社区教师形象、社会正义促进者形象和民族模范榜样形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铭宁 吴江 侯成万 张艳
通过对凉山州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分析,运用信贷交易合约模型解释了农村金融活动中,出现金融抑制现象的原因。以凉山州为例,针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抑制的现状,从金融机构体系构建、风险分散机制建设与州财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冯江英 张婕 黄熙雯 王婷 韩彦 周颖
提升民族地区幼儿普通话教育质量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支撑乡村振兴、增强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工程。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访谈法进行调查,发现新疆乡村幼儿普通话发展相对较弱,“听懂”“会说”“敢说”“会用”能力水平呈递减趋势;乡村幼儿家庭和社区缺乏普通话交流环境、乡村幼儿园教师普通话能力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基于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高度重视、科学有效普及民族地区乡村幼儿普通话教育;加强乡村幼儿园教师普通话能力培训;鼓励乡村幼儿日常生活中大胆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为乡村幼儿家庭和社区创设普通话交流环境;将乡村幼儿和幼儿园教师普通话能力科学监测评估与教育过程质量提升相结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羚 于莫
贫困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的被排斥,对民族地区来说,这个机会最突出表现在农村市场发展机会的不充分。民族地区农贸市场分散性强、功能性弱,民族地区贫困的因素更多地显现出民族地区市场发展的不充分与政府扶贫的有效性问题。具体表现在资源短缺,地方政府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农村商品市场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技术滞后,农民市场竞争力弱。因此,民族地区政府加强农村市场扶贫宜从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民俗民风特色资源、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市场竞争力;优化地方性扶贫资金政策,完善金融服务,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较为完整的市场要素体系;...
关键词:
政府扶贫 民族地区 农村市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宁盛卫 张庆林
应对方式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采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问卷对海南省民族地区248名女幼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黎族地区幼儿教师在面对压力时优先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黎族地区城市幼儿教师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农村幼儿教师;黎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应对方式在民族和学历、民族和城乡上的交互作用显著,黎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针对黎族地区幼儿教师应对方式的特点,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心理成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敏 蔡琳
乡村旅游平台是传播特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打造全区域智能乡村旅游平台有利于推动我国文旅产业发展更进一步。本文选取四川凉山州为研究对象,基于凉山州彝族文化旅游和智能乡村旅游平台的现状,从硬件网络层、数据信息层、服务系统层、应用层及用户层五个层面,构建出一个全域智能乡村旅游平台的整体技术架构。以游客和管理者为主体,设计出智能乡村旅游服务模块和管理模块,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文化传播、商业、智能互动及个性化推荐等全方位服务,推动全域智能乡村旅游平台的顺利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美伦
欠发达的西南民族地区,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现有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又担负着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的特殊使命。本文论述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并以凉山州冕宁县为例,分析其有利条件与及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冕宁县乃至整个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冕宁 可持续农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烨 楚琳 姜继为
民族地区的外来幼儿教师作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留任问题直接影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稳定性与整体水平,并影响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本研究以进藏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范式,通过访谈、自传、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一手资料,基于“推—拉”理论视角考察进藏幼儿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留任历程,探寻其留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影响进藏幼儿教师留任的“拉力”因素与“推力”因素并存,教师留任意愿在“推”与“拉”的两种力量角逐中不断游移。为保障进藏幼儿教师的高质量留任,需要采取全方位、一体化措施改善留任状态。因此,制度保障、组织支持、个体自觉三个方面都应受到关注。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进藏幼儿教师 推拉理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紫含 付军
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能源发展进程加快。山区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社会观念、生产方式等的特殊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仍处于贫困状态。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具有空间差异性分布特征的能源消费"三级"地理分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四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家庭能源消费情况,利用二元选择模型和删失模型识别影响地区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能源转型的趋势及内在动力。结果表明:家庭规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民族习惯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有显著影响;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据此总结凉山州...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月琴 张小倩 杨峰
本文基于查特曼信息贫困的小世界理论,从生活情境视角出发,以凉山州彝族村落的田野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来探究彝族村落信息贫困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该地区的信息贫困主要受自然地理、生产方式、语言文字、社会规范和家支文化这五个因素影响,并构建了彝族村落信息贫困的形成机理理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信息贫困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脱贫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红琴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介入;在分析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其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图书馆 农村社区 文化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菊
教师人力资本老化是教师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种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农村地区,由于办园资金短缺、工作条件差、幼师职业身份的社会认可度低、幼师自身职业认同感缺失及职后培训的欠缺等因素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人力资本老化现象严重。因此,可以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关注、自身认同和公益性培训等方式,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均等化,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和职业幸福感,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人力资本。
关键词:
农村 幼儿教师 人力资本老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雪芹
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无法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当前,整个幼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与幼儿教育的发展很不适应。为此,必须立足学前教育实际,强化政府行为,深化以乡镇为主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广开渠道,加强在职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农村 幼儿教师素质 培训提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文涛 张旭
近年来少数幼儿教师的虐童行径经媒体传播后致使幼儿教师形象呈现断崖式坍塌。从框架理论的视角审视,这种坍塌呈现出三重景观,即现实形象的滑坡、媒体形象的颠覆与认知形象的偏差。站在教育学立场反思,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准幼师的培养未能先行、幼教舆论工作的缺位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不力。为此,在未来实践中,需着重加强部分新进幼儿教师培训、促进各方协同推进幼教舆论工作以及针对关键性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从客观现实、媒介建构以及公众认知三个不同的互动侧面重塑幼儿教师的良好形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