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2)
- 2023(14219)
- 2022(11918)
- 2021(11028)
- 2020(9187)
- 2019(20733)
- 2018(20066)
- 2017(36220)
- 2016(20958)
- 2015(23432)
- 2014(23264)
- 2013(21532)
- 2012(19521)
- 2011(17553)
- 2010(17209)
- 2009(14893)
- 2008(13860)
- 2007(12026)
- 2006(10113)
- 2005(8441)
- 学科
- 济(71136)
- 经济(71062)
- 管理(52937)
- 业(49844)
- 企(39206)
- 企业(39206)
- 方法(36231)
- 数学(33049)
- 数学方法(32562)
- 中国(24042)
- 教育(22343)
- 农(21145)
- 财(19093)
- 学(16247)
- 业经(15565)
- 地方(15375)
- 农业(14535)
- 贸(14350)
- 贸易(14342)
- 易(13968)
- 理论(13865)
- 技术(13261)
- 务(12340)
- 财务(12304)
- 财务管理(12283)
- 企业财务(11709)
- 环境(11465)
- 制(10902)
- 教学(10561)
- 发(9897)
- 机构
- 大学(278838)
- 学院(275028)
- 济(102080)
- 管理(101829)
- 经济(99980)
- 研究(93526)
- 理学(90397)
- 理学院(89236)
- 管理学(87309)
- 管理学院(86780)
- 中国(60955)
- 科学(59938)
- 京(58408)
- 农(51575)
- 所(46411)
- 范(46065)
- 业大(46021)
- 师范(45576)
- 中心(43536)
- 财(43466)
- 研究所(43244)
- 农业(41039)
- 江(40253)
- 教育(39602)
- 师范大学(37423)
- 财经(36479)
- 北京(36085)
- 技术(34107)
- 院(33874)
- 经(33466)
- 基金
- 项目(202526)
- 科学(160849)
- 研究(147523)
- 基金(145170)
- 家(129333)
- 国家(128125)
- 科学基金(108996)
- 社会(92579)
- 社会科(87594)
- 社会科学(87573)
- 省(81002)
- 基金项目(77117)
- 教育(76660)
- 自然(71942)
- 划(71205)
- 自然科(70351)
- 自然科学(70329)
- 自然科学基金(69086)
- 编号(59860)
- 资助(57856)
- 成果(48566)
- 重点(47668)
- 部(46124)
- 发(44604)
- 课题(44435)
- 创(43314)
- 创新(40153)
- 教育部(39869)
- 科研(39747)
- 大学(38935)
共检索到386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虎林
通过对甘肃和新疆两民族地区的2264名义务教育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总体上正向积极但仍亟待提高;学生对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校园安全和物质条件的评价较高,但对学校管理、成就感、教学与课业学习和平等参与的评价较低;学生的性别、学段、年级、民族背景对学校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不同民族学生不同的心理与文化特征、监控型的学生管理模式、过重的课业负担与考试评价压力、寄宿生生活条件的不足、小学生青春期的提前与准备不充分等是影响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对男生、初中生、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成长需要加强关注,对不同民族学生依据其心理与文化特征差别对待,推行人本民主型的学生治理模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与考试压力,进一步改善寄宿生生活条件,并将青春期教育提前到小学五年级之前。
关键词:
学校生活质量 义务教育 学生 民族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秦浩 金东海
笔者通过对甘肃、新疆、宁夏6个民族县的调研,分别从县域和学校层面,探索近年来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研究发现:该区域存在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单一、投入差异较大、公用经费比例偏低、贫困生资助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义务教育 经费投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进
通过"学习支持服务问卷"(LSSQ)调查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者376人,统计结果显示:学习者学习动机60%多为了获取知识和提高学历,35%为了工作需要;近70%参加入学教育并认为效果良好;40%和60%反映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和基本满足学习需要;利用文字和光盘资源近40%;参加面授课程辅导或网上学习60%;70%有上网条件,30%无上网条件;面授辅导、网上答疑和自主学习分别为35%、41%和53%;及时评价学习和师生交流问题各33%和61%。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者具有学习动机强烈等潜能优势,但存在资源奇缺和学习支持服务困难等问题,建议加强少数民族地区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俊生
本文就甘肃省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状况以及教育实际,就如何普及与推广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甘肃民族地区 信息技术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亮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学生理科学习困难突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在高中分科选择时普遍畏惧理科而选择文科,民族类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失衡,文科专业学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理科专业学生。民族教育中的理科教育问题,不论是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民族教育质量提升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甘肃藏区为个案,通过对影响民族理科教育质量的"民族教育体系封闭"和"民族教育质量薄弱"两方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接轨普通教育大循环,优化民族教育小循环"的思路,即在构建开放、融合的民族教育体系的前提下,以双语教学模式调整为基础,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导向,以民族地区理科师资建设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为辅助,多管齐下,有效提升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质量。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理科教育 小循环 大循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万明钢 刘亚芳
为了深入了解民族地区高校专业布局情况,不断提升民族高校社会服务水平,对少数民族分布广泛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4省区地方本科高校专业布局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设置呈现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大类覆盖率高、专业数量较少、专业规模小、专业设置重复率高等特点,并且专业设置不平衡、专业设置的内在动力不足、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缺乏有效衔接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高校专业建设质量。建议通过构建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高校自主决策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化学生参与机制4个方面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荟 吴炎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已开展多年,目前在办学规模、装备配备和师资队伍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设备使用率低、师资问题严峻、薄弱学校仍然薄弱、学校建设趋向统一等问题。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只有解决师资问题,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的标准,注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走特色标准化之路,才能创建更多的优质学校,从而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雪雁 毛笑文
本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基于农户调查资料,采用多样本非参数检验及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甘肃省汉、藏、回族地区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张掖市、甘南州、临夏州农户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且张掖市农户生活满意度最高,临夏州次之、甘南州最低;家庭收入及收支平衡状况、相对生活水平、抗风险能力、社会信任度均对农户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横向相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最大,抗风险能力的影响次之;民族属性对农户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亲培 孙悦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况,存在着许多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问题,应从增加财政支持、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义务教育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丽娟 郭占锋
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成为焦点,因此对于城镇化后农民生活质量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甘肃省作为城镇化发展的落后地区,城镇化后农民的客观生活质量存在诸如收入来源不稳定、支出增加、居住方式不适应、社区管理轻服务、社会保障类型单一等问题;同时,农民的主观生活质量较低,主要体现在总体生活满意度较低和个体特征与满意度的关系上。文章针对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城镇化背景下农民的生活质量给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丽娟 郭占锋
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成为焦点,因此对于城镇化后农民生活质量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甘肃省作为城镇化发展的落后地区,城镇化后农民的客观生活质量存在诸如收入来源不稳定、支出增加、居住方式不适应、社区管理轻服务、社会保障类型单一等问题;同时,农民的主观生活质量较低,主要体现在总体生活满意度较低和个体特征与满意度的关系上。文章针对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城镇化背景下农民的生活质量给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田亚惠 姚继军 王威 周世科
学校资源是影响教育均衡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和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针对于此,利用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和教育事业发展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省域内学校资源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教育阶段学校资源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同,学校无形资源对小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大;学校生源背景显著影响中小学生成绩。因此,要结合中小学特点调整学校资源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区域间的重点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学校无形资源建设,尤其要重视不同阶层差异对教育结果的影响,避免发生“马太效应”。
关键词:
学校资源 学生成绩 多层线性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克全
生态保护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长期困扰甘肃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样本,对甘肃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对策性研究,针对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三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保护 生态移民 扶贫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学敏 贺能坤
边境民族地区多为贫困地区,但与一般贫困地区相比,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民族教育专款种类众多与数量偏小的矛盾异常突出、民族“三免”政策设计欠合理、民族文化差异导致教育成本偏高等方面。考察国外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相关教育政策,其建立“教育特区”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对边境民族地区应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适当实施“义务教育券”拨款方式,并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超常规地促进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边境民族地区 义务教育 经费投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廖伯琴 杨玉梅
基于"互联网+科普"的通用基本范畴,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特性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考察民族地区"互联网+科普"的渠道方式、民众参与度、科普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互联网+科普"在民族地区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民众参与明显不足;科普需求主要集中在学习与生活两大领域,健康与医疗是关注度最高的科普主题,且不同日常用语群体需求差异显著;民众网络素养不足、资源供需与实际需求脱节、语言障碍和宗教信仰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互联网+科普"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特定影响因素下的精确供需是"互联网+科普"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术参与和科普模式转型是实现精确供需及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是问题解决的应然思路。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互联网+科普” 科普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