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4)
2023(10533)
2022(8789)
2021(8147)
2020(6664)
2019(15033)
2018(14879)
2017(27272)
2016(15291)
2015(17234)
2014(17909)
2013(17242)
2012(16376)
2011(14995)
2010(15365)
2009(14347)
2008(14162)
2007(13142)
2006(11865)
2005(11081)
作者
(46583)
(38644)
(38622)
(36243)
(24496)
(18628)
(17564)
(15052)
(14797)
(14035)
(13284)
(13133)
(12793)
(12397)
(12176)
(11632)
(11503)
(11351)
(11297)
(11135)
(10047)
(9700)
(9504)
(9021)
(8972)
(8809)
(8655)
(8536)
(8148)
(7959)
学科
(63349)
经济(63242)
管理(38156)
(34537)
(27117)
企业(27117)
中国(22570)
地方(21456)
(19613)
方法(18978)
业经(16789)
(15110)
(14746)
数学(13856)
数学方法(13589)
农业(13071)
理论(12713)
(12484)
银行(12457)
(12373)
(12366)
金融(12359)
(12213)
(11247)
地方经济(11159)
(11079)
(11019)
环境(10335)
教育(9984)
(9559)
机构
学院(219347)
大学(215550)
研究(83138)
(80108)
经济(77879)
管理(76031)
理学(62768)
中国(62494)
理学院(61849)
管理学(60584)
管理学院(60151)
科学(52787)
(48791)
(43675)
(40297)
(39695)
研究所(39296)
中心(37366)
(36816)
(35360)
师范(34966)
业大(32004)
北京(31805)
农业(31190)
(30699)
(30281)
财经(29313)
(28614)
师范大学(27923)
技术(26774)
基金
项目(139081)
科学(106912)
研究(104990)
基金(94061)
(82774)
国家(81926)
科学基金(67699)
社会(63880)
社会科(60038)
社会科学(60021)
(58253)
基金项目(49447)
(48432)
教育(47918)
编号(44754)
自然(41198)
自然科(40109)
自然科学(40093)
自然科学基金(39303)
成果(38536)
资助(38213)
(36231)
课题(33470)
重点(32142)
发展(28800)
(28725)
(28280)
(28213)
(27190)
项目编号(26610)
期刊
(106938)
经济(106938)
研究(69298)
中国(56764)
(39165)
学报(36195)
教育(35196)
科学(33502)
(29800)
管理(29471)
大学(27114)
农业(26573)
学学(25176)
(22536)
金融(22536)
技术(20044)
业经(19865)
经济研究(15568)
财经(14291)
(13982)
问题(13689)
图书(12697)
(12441)
(11198)
(10969)
论坛(10969)
科技(10868)
(10840)
资源(10680)
商业(10388)
共检索到359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龙  吴晓山  
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民族传统文化社区的发展,是经济水平和文化保护的共同促进和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传统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整理出构建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层面,综合民族社区的各个层面,构建传统文化社区旅游开发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以达到有效保护和成功开发的目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山  
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过程,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前提条件取决于其在当下的“有用性”。对这种“有用性”的最终评估并不来自研究者或政府官员,而只能来自居于该民族传统“主位”(emic)的文化持有者的认知。换言之,传统文化是不能被处于“客位”(etic)的人的“理性”行动保护下来的,文化传承的内源性动力只能源于居于该种传统文化“主位”的它的持有者群体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正是对其传统文化有用性的一种界定和回应。从这一点出发,研究者能做的是为“主位”者提供智力支持,政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晓山  
对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予以综合评价,是其成功开发的前提,也为保护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其目的并不在于去评价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本身之优劣,而在于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其所蕴含的不同价值,掌握其开发的相关条件,达到有效保护、成功开发的目的。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地方社区文化活力以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构建起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江日青  
人口较少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旅游开发意义重大。广西环江拥有丰富独特的毛南族分龙节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成效初显,但仍存在困难和问题。做大做强环江毛南族分龙节文化旅游,应遵循"四结合"原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促销,树立良好形象,精心研发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坚持联合开发,保护利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隋春花  李贵清  
本文在对广东石塘古村落文化符号解读基础上,根据洛特曼文化符号类型,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构建石塘客家古村落文化符号体系,最后从古村落文化符号的挖掘生产、营销传播和消费传承三个方面提出石塘村落旅游开发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希月  虞虎  陈田  王新歌  王甫园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文庆  沈涵  吉琛佳  刘宏博  
本文在参考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法构筑了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该层次评价体系进行验证,明确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构建开发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参考国家标准和部委标准建立总体评价等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开始优化转型,旅游需求也正在转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或因开发方式的粗放而与新时期效益与质量导向型集约发展方式相背离,或因其类型、层次的单一而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晓京  
随着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给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将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本文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消极影响 ,探讨了西部民族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仇学琴  
乡村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村寨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加速少数民族村寨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培养当地村民的现代素质。但是,开展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现代化效应也对少数民族村寨产生了生态和传统文化上的冲击。本文通过对玉溪地区新平县漠沙镇大沐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对少数民族社区和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创新、发展,构建和谐乡村文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秋玲  李雪茹  
旅游开发对目的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是“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西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当地饮食、节庆和娱乐民俗文化产生的影响效应。文章指出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游客的往往是当地民俗文化中易于被商品化的一类;传统的民俗文化一旦被推向旅游市场,它必然要遵循市场运作的原则,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发生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变;对此,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感知差异,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当地居民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史云  
地方性的传统文化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是传统地区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源泉,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传统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发展旅游又往往使传统地区过快地抛弃传统,在经济利益的牵动下传统文化发生非正态变异。本文结合案例研究对传统文化如何应答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图对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传承、保护问题提出一个解决的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洁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历史上是"驿道所经"之地,49个民族(其中有48个少数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民族区域内封闭与交往并存,民族文化中个性与共性并生,特色鲜明,底蕴深广。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已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文章认为,贵州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注重民族文化母体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颖若  
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开发方式。集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按一定周期聚集形成的市场,是定期出现的经济文化民俗大展演。集市旅游具有保持民俗的原生态、时空结构方便利用、便于产品化、传统和现代便于兼容等优势,是前程远大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新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延炼  
民族传统艺术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研究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互动发展规律对我国旅游业的顺利发展和民族传统艺术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特征出发,分析影响互动发展的因素,据此将其互动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最后对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提了相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