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9)
- 2023(7696)
- 2022(6300)
- 2021(5666)
- 2020(4551)
- 2019(10158)
- 2018(9902)
- 2017(19366)
- 2016(10145)
- 2015(11068)
- 2014(11074)
- 2013(11430)
- 2012(10892)
- 2011(10296)
- 2010(10644)
- 2009(10037)
- 2008(9555)
- 2007(8822)
- 2006(8373)
- 2005(7530)
- 学科
- 济(75806)
- 经济(75763)
- 农(48290)
- 业(33013)
- 农业(32305)
- 地方(20997)
- 管理(20835)
- 方法(19261)
- 业经(19075)
- 数学(17689)
- 数学方法(17598)
- 中国(15085)
- 农业经济(12427)
- 地方经济(12316)
- 发(12229)
- 企(12227)
- 企业(12227)
- 学(11844)
- 制(11197)
- 财(10276)
- 发展(9938)
- 展(9930)
- 体(9606)
- 村(9408)
- 农村(9386)
- 收入(9046)
- 及其(8732)
- 策(8698)
- 产业(8400)
- 环境(8213)
- 机构
- 学院(161020)
- 大学(155073)
- 济(84892)
- 经济(83595)
- 研究(60230)
- 管理(59142)
- 理学(51110)
- 理学院(50582)
- 管理学(49883)
- 管理学院(49585)
- 中国(46941)
- 农(46749)
- 农业(35063)
- 科学(33634)
- 财(32488)
- 京(30843)
- 所(30329)
- 业大(28866)
- 中心(27345)
- 研究所(27282)
- 经济学(26961)
- 财经(25663)
- 江(24881)
- 经济学院(24010)
- 经(23216)
- 农业大学(21515)
- 经济管理(20748)
- 科学院(20174)
- 范(20090)
- 师范(19941)
- 基金
- 项目(102002)
- 科学(80959)
- 研究(77423)
- 基金(74900)
- 家(64381)
- 国家(63735)
- 科学基金(54442)
- 社会(53790)
- 社会科(50661)
- 社会科学(50650)
- 省(40903)
- 基金项目(39608)
- 教育(32029)
- 划(31802)
- 编号(31293)
- 自然(30989)
- 自然科(30224)
- 自然科学(30217)
- 自然科学基金(29699)
- 资助(29579)
- 农(28382)
- 发(25588)
- 成果(24509)
- 国家社会(23181)
- 部(23098)
- 重点(22567)
- 发展(21723)
- 展(21445)
- 课题(20739)
- 创(20298)
- 期刊
- 济(109907)
- 经济(109907)
- 农(54268)
- 研究(50734)
- 农业(36697)
- 中国(32692)
- 学报(24085)
- 科学(23749)
- 业经(22461)
- 财(22084)
- 大学(19923)
- 学学(19575)
- 融(18342)
- 金融(18342)
- 管理(18329)
- 经济研究(16207)
- 业(15646)
- 问题(15477)
- 农业经济(14625)
- 农村(14132)
- 村(14132)
- 财经(13496)
- 技术(13209)
- 世界(12766)
- 经(11837)
- 经济问题(11516)
- 技术经济(10425)
- 版(9760)
- 农村经济(9324)
- 社会(9163)
共检索到252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樊卫国
清末以来,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不断固化,农民收入,受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停滞的制约,总体上徘徊于低水平状态,难以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口岸化市场体系的作用,农村经济的生产、流通、分配处于不利地位,利益外流,深化了农村经济危机。民国时期,农村社会的资源配置和要素分配与前近代比较有了一定的变化,但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关键词:
民国 二元结构 农村 要素分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莉 王伟婷
文章在系统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的直接机制及城乡二元结构在其中起到的调节机制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数字经济与农村环境治理水平,然后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城乡二元结构对长江经济带农村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农村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乡二元结构在数字经济助力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运用剔除特殊值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江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数字经济的正向效应显著,中游地区表现乏力;长江下游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的调节效应显著,中游地区调节效应存在但并不显著,上游地区调节效应不存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柳亮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城乡二元化特征比较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应当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改革配套制度、促进劳动力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投入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城乡 二元经济结构 转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晓东 谢元态 吕莉萍
长期以来,我国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二元资本结构,农村资本通过各种渠道不合理地流向城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本趋利性使资本外流进一步加剧,在农村形成了巨大的资本缺口,致使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在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必须构建新型的农村资本支持体系,该体系主要由财政支持体系、价格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集体和农户支持体系以及国际资本支持体系等部分有机组成。通过构建农村资本支持体系,最终消除城乡二元资本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资本支持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小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迪平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却有自身的特点,而正是这些特点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能迅速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点的发展之路,用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小城镇建设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继国
本文提出二元市场结构范畴,并分析其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面临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生产者和买方垄断的农产品二元市场,这个垄断的买方主要是政府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因而形成特殊的二元市场结构。这种特殊的二元市场结构严重阻碍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还放大农产品市场的波幅,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尽量消除二元市场结构造成的农民不平等竞争地位,同时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尽快制定切实能保护农民权益的法规和农业保护措施,应对农业面临的各种挑战。
关键词:
二元市场结构 农业经济 农业保护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程晶蓉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认为加速农村人口转移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矛盾,发展经济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彬
农村金融作为重要的资金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元结构是我国农村经济的突出特点,本文探讨了如何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改革农村金融、创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二元结构 金融体系 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小明 郭剑雄
采用工业化中期阶段为起点1995-2015年全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农业投入要素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视角,本文研究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影响、作用路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高生育率的数量偏好到高人力资本投资率的质量偏好为特征的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具有显著作用。刘-费-拉模型仅指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必要条件,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收敛应以农村人口转型为充分条件,在农村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同时通过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使农业部门从"马尔萨斯稳态"转变为持续增长稳态,进而达到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转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国琳
本文认为,推进城乡管理体制创新,实施以工补农、城乡平等就业等措施确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对策,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村自身的发展步伐对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三农”问题 结构调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胡若痴
当前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点应在于如何刺激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但由于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与城镇消费需求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找出制约农村消费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农村消费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佑林
本文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二元经济理论 ,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以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作为分析手段 ,从影响农民进城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两个方面 ,说明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真正原因 ,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预期收益 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龚松柏
本世纪初,中印两国几乎同时提出了农村发展的新战略,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印度提出了"第二次绿色革命"。根据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经典理论模型的分析,我国的关键问题在于现有农业经营模式下存在工业化与粮食安全的两难,而印度的关键问题在于现代部门中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缓慢以及大量农业人口缺乏向现代部门转移的基本素质。因而我国的农村农业问题在于农业经营模式本身,而印度的问题却并不在于农业的经营模式。基于此,本文认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前景明显好于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农村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赖小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村。如果占总人口62%的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增长,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然而,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恰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增长。导致农民收入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不减少农民,要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拟就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和转移的途径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志胜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长足发展的农村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当前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基础。本文提出用股份合作制替代联产承包责任制,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的发展动力机制,走规模经济、市场化、社会化道路。在分析农村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实现土地使用权自由转让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产业资本引入的股份合作制、以农村种养大户为核心的股份合作制、农户自发组织的股份合作制、乡镇集体企业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和社区股份合作制等具体实现形式,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见解。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农村生产 股份合作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