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9)
2023(2942)
2022(2619)
2021(2426)
2020(1987)
2019(4406)
2018(4331)
2017(7816)
2016(4277)
2015(4717)
2014(4436)
2013(4435)
2012(4173)
2011(3914)
2010(3834)
2009(3212)
2008(3143)
2007(2698)
2006(2481)
2005(2261)
作者
(11986)
(10041)
(10029)
(9546)
(6313)
(4884)
(4520)
(3951)
(3768)
(3563)
(3435)
(3375)
(3256)
(3245)
(3149)
(3106)
(2964)
(2956)
(2918)
(2904)
(2568)
(2481)
(2385)
(2319)
(2271)
(2224)
(2185)
(2084)
(2069)
(2017)
学科
(15796)
经济(15781)
(10872)
(9973)
贸易(9971)
(9869)
管理(8109)
(8053)
出口(7680)
出口贸易(7680)
(7680)
方法(7330)
数学(6669)
数学方法(6608)
(6033)
企业(6033)
(5628)
(5152)
中国(4864)
(4189)
(3590)
(3334)
税收(3321)
财政(3244)
(3182)
(3034)
地方(2867)
农业(2639)
业经(2603)
(2581)
机构
大学(58855)
学院(56306)
(24690)
经济(24240)
研究(21491)
管理(19675)
理学(16803)
中国(16789)
理学院(16573)
管理学(16211)
管理学院(16107)
科学(13606)
(12373)
(12094)
(10899)
中心(10118)
研究所(10001)
(9670)
财经(9508)
(9075)
(8788)
经济学(8646)
(8381)
师范(8303)
业大(8135)
(8047)
经济学院(7975)
农业(7574)
北京(7561)
财经大学(7068)
基金
项目(39869)
科学(31811)
基金(30592)
研究(28187)
(27379)
国家(27202)
科学基金(22759)
社会(18646)
社会科(17838)
社会科学(17835)
基金项目(16129)
自然(14727)
自然科(14398)
自然科学(14395)
自然科学基金(14146)
(14118)
(12660)
教育(12412)
资助(12324)
编号(10770)
(9371)
重点(9355)
成果(8983)
(8556)
国家社会(8403)
科研(8192)
中国(8043)
教育部(7962)
(7867)
人文(7565)
期刊
(24299)
经济(24299)
研究(17810)
学报(11239)
中国(11175)
科学(9041)
(8774)
大学(8276)
(7933)
图书(7259)
学学(7142)
管理(6179)
(5942)
书馆(5671)
图书馆(5671)
农业(5361)
国际(4907)
教育(4791)
经济研究(4744)
(4443)
金融(4443)
财经(4421)
(3825)
问题(3726)
技术(3487)
(3322)
资源(3194)
业经(3086)
世界(3083)
(2865)
共检索到90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迎春  
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历史价值、学术价值非常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经查询梳理,新中国成立后1021种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出版物中,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物有275种,占到总量约1/4,其中包括档案、公报、会议资料、政府文件、资料汇编、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名人年谱、家谱、日记、手稿及书信等,且基本上都是2000年以后的成果。本文以时间为序,将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分成3个时期: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经历了2000年以前起始发展,2000—2010年波折发展和2010年以后波浪增长3个发展阶段。分别阐述了3个阶段里非书刊的整理出版状况与特征,呈现出的问题表现为:从文献类型看,极不平衡;从出版机构看,过于集中;从出版内容看,选题集中;从编制形式看,索引缺失4个方面。需要出版社从协调选题,加大调研,突显特色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李强  
1数据库建设背景我们建设民国时期文献资源总库的缘起是因为公共馆之间没有建立数据库平台,国图、上图、重图、南图这些馆藏量非常大的图书馆都没有参与到民国文献数据库的共同建设中来。所以我们希望背靠国图的资源优势,能够把尽量多的资源提供给大家使用。另外我们想建立一个一站式的平台,能够实现图书、期刊、报纸、档案之间的通检,这样能够提高检索效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于浩  
1出版概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早在2007年就依托国家图书馆的资源开始进行民国文献方面的出版,尤其2012年民国文献保护计划开始之后,加快了民国文献整理和出版的步伐,先后与200多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档案馆、博物馆还有社科院各个存藏机构进行合作。截止今年10月,陆续出版了330种民国文献的专题资料,总计有7000多册,收录民国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照片、日记手札、红色文献等各类珍稀文献近万种。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黄显功  
1文献研究上海图书馆我们的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当中,相当部分是和民国时期的文献相关的。我们基本上是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整理,就是通过一个专题的文献展览、一部专题的著作、一套专题的文献整理。比方说《申报》,我们有一部专著《中国近代第一报》,然后是有一个展览,再整理出版了《申报丛书》。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推出,既培养了人才,也把我们的馆藏文献从各个侧面推出。还有就是参与国家和上海市重大课题的研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蔡颖  
目前对民国原版文献进行编校出版的著作约1 600种,主要类型有整理出版、专题资料汇编、点校注释、史料编译、文库文集等。从出版历史看,文献类型不平衡,以对资料的简单整理为主。从出版选题来看,多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且重复出版情况较多。从出版机构来看,还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出版品牌,地方文献资源有待开发。因此,应加强民国文献深加工出版,整理方式可与影印出版相结合;联合业界开展整理项目申报,避免重复出版并扩展文献整理的范围及规模;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加强地方出版机构在学科品牌方面的引领作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邹爱芳  
我国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基于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反哺,各地政府相继启动地方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工作。从文化人类学视域审视这股出版热潮,可以说地方文献丛书不仅及时抢救、保护了一批地方典籍,还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差异性文化的发掘、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然而地方文献丛书整理出版的宗旨乃全面系统收录地方文献,与图书馆收藏的专业化、精品化原则并不一致,其内容庞杂、重复收录、编审不力等问题已给图书馆收藏带来了困扰。如何在丛书全面收录的情况下,满足图书馆的收藏需求,值得探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彭嗣禹  陈润好  肖鹏  
文章旨在探索民国时期广州书刊文献中图书馆史料的组成、特征及其价值,为我国民国时期地方图书馆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提供一种方法与思路。文章首先对民国时期广州书刊文献中的图书馆史料的概念做初步界定,指明相关史料的馆藏分布与数字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从涉及图书馆、出版时间、文献主题等方面分析该批史料中图书馆相关著述、图书馆出版物和图书馆人著述三类文献的组成与特征。研究发现,该批史料在印证广州地区图书馆近代化转型、展现地方图书馆历史脉络、反映图书馆事业发展全貌、丰富广州图书馆人研究史料以及作为地方出版史料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可为后续系统全面收集、整理与出版民国时期广州图书馆史料奠定基础。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陈子善  
1民国文学文献的影印出版成果影印的目的就是因为稀少,不容易看到,除了一些大的图书馆,很多图书馆没有收藏。到目前为止就我们所看到的综合性的,和文学密切相关的刊物的影印,从《新青年》《新潮》,到《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到《大公报》《民国日报》《申报》。文学类的《小说日报》《文学周边》《新月》《现代》《太白》《文艺阵地》等,都已经有影印本。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智晓静  胡旭  
民国时期福建图书馆学期刊是福建近代图书馆史、文化史、教育史、地方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研究福建历史、人文极具参考价值,目前尚未发现系统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梳理民国时期福建图书馆学期刊的创办与存续历程,分析其在时空分布、存续时间、停刊原因、价值与意义、主题与特色等方面的普遍特征及个性差异,有助于挖掘其对现今暂处落后的福建图书馆学期刊发展的启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肖  刘锋  
对民国时期广东出版的农业期刊现存情况及保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建议出台保护性政策,开展区域性民国文献保藏与再生性利用工作。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洪权  
民国时期 ,新书出版业与图书馆建设形成了较为良性的互动关系 ,古籍出版表现尤为显著。本文着重从图书经费、图书采访两方面探讨了民国时期古籍出版业对我国图书馆建设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习文  张玉梅  
民国时期文献记录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的中国万象,是历史留下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从阐述民国时期宁夏文献抢救和整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入手点,详细介绍了民国时期宁夏存世文献状况,最后深入分析了保护该时期文献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对研究民国时期宁夏地方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嗣禹  陈润好  
民国时期广州红色图书是广州出版的重要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文章系统收集整理了广州红色图书目录及其相关出版史料,指出民国时期广州红色图书出版经历了1921-1927、1937-1938两大高潮,主要出版了马列主义相关著作、工农运动相关图书、抗日救亡相关图书等红色图书。研究认为,广州红色图书具有注重马列主义思想的大众化传播、着重反映实地调查研究结果、紧密结合社会时局发展变化等鲜明内容特色。这批红色图书为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对于当今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广州革命史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有着突出的时代价值。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嫚  
介绍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的背景及概况,并着重论述了当时古籍丛书出版的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