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1)
- 2023(5582)
- 2022(4648)
- 2021(4622)
- 2020(3472)
- 2019(8177)
- 2018(8134)
- 2017(13066)
- 2016(7887)
- 2015(8580)
- 2014(8681)
- 2013(7651)
- 2012(7187)
- 2011(6651)
- 2010(6936)
- 2009(5897)
- 2008(5564)
- 2007(5335)
- 2006(4819)
- 2005(4333)
- 学科
- 业(22670)
- 管理(22388)
- 济(20583)
- 经济(20571)
- 教育(19930)
- 企(19686)
- 企业(19686)
- 技术(15407)
- 中国(14067)
- 技术管理(11161)
- 理论(8143)
- 地方(7363)
- 教学(7048)
- 农(6620)
- 方法(6467)
- 学(5910)
- 业经(5869)
- 数学(5167)
- 发(5152)
- 数学方法(5081)
- 财(4917)
- 农业(4890)
- 研究(4494)
- 发展(4462)
- 展(4339)
- 地方经济(4155)
- 学校(3916)
- 制(3872)
- 革(3848)
- 划(3825)
- 机构
- 大学(101095)
- 学院(96875)
- 研究(36581)
- 管理(33492)
- 济(32193)
- 经济(31322)
- 教育(29663)
- 理学(29025)
- 理学院(28542)
- 管理学(28037)
- 管理学院(27771)
- 范(25425)
- 师范(25334)
- 京(22915)
- 师范大学(21005)
- 科学(20678)
- 中国(19772)
- 所(17217)
- 江(16679)
- 研究所(15728)
- 中心(15507)
- 北京(15453)
- 技术(15057)
- 职业(14590)
- 财(14126)
- 院(13310)
- 州(13234)
- 教育学(11319)
- 财经(11083)
- 业大(10591)
- 基金
- 项目(64478)
- 研究(57351)
- 科学(54238)
- 基金(42832)
- 家(36184)
- 国家(35680)
- 教育(35212)
- 社会(34545)
- 社会科(32439)
- 社会科学(32436)
- 科学基金(30789)
- 省(27927)
- 划(25686)
- 编号(25026)
- 成果(23107)
- 基金项目(22523)
- 课题(21786)
- 创(20183)
- 年(18309)
- 创新(17571)
- 自然(17302)
- 规划(17240)
- 自然科(16956)
- 自然科学(16954)
- 自然科学基金(16689)
- 重点(16338)
- 发(16297)
- 部(16033)
- 项目编号(15139)
- 资助(14884)
共检索到158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果毛吉 旦正加
梳理了以民国时期(1940-1949年)果洛创办学校教育的情况,并依据有限的文献史料揭示了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面貌,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果洛早期学校教育成败得失的理性判断。除了丰富我国民族教育史的内容外,对于当今偏远地区办学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易莉
凉山大学由民盟四川省委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于1984年创办,是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大学。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凉山大学的办学过程及其办学中"师资过硬"、"要求严格"、灵活实用等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其他大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凉山大学 民办公助 价值 经验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刚
1930年中英两国达成协议,将英国退还的庚款为基金投资兴办实业,再以其所得利息资助教育事业。举办九届留英考试,培养193名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资助高等教育基础建设,安顿战时流亡的教授及毕业生;配合国家政策致力于西北教育开发。中英庚款对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中英庚款 民国教育 公费留英 西北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忠 樊一搏
教育学素养既表现为对人、对教育的理解和理念,也表现为将这些理解和理念运用于实践过程并取得预期效果的能力。检阅民国时期十位著名大学校长,发现他们共同的教育学素养在于:奉行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之人的理念,坚守大学研究高深学问以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保障大学中的一切行为以此使命而展开。本着这种理解和理念,这些校长奉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施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治理方式,采取自立自动的学生自治措施,终使这些大学成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学。
关键词:
大学校长 教育学素养 人格 高级人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勤
历史上,我国西布特哈地区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自清末新政以来,该地学校教育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经过清末的初建到民国时期的学校调整和制度的逐步完善,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西布特哈地区 清末民初 学校教育 劝学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敖福军
民国前期,西布特哈地区初等教育存在着学校分布不均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监管不到位、办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然而,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该地区初等教育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西布特哈 初等教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晓东 孙金金 汪鹏斌 赵一珊 宋美娟 鱼小军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 605 kg·hm~(–2),显著高于单播(P 0.0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株高最高,比燕麦单播提高6.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单株产量和单株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燕麦单播和其他供试混播处理(P <0.05);小黑麦单株产量在燕麦40%+小黑麦60%处理下最高。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和小黑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单播,粗蛋白含量最高。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相对值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出混播处理的最佳比例为燕麦60%+小黑麦40%。
关键词:
筛选 三江源区 燕麦 小黑麦 混播比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英
民国时期,在政府边疆教育的大力推行下,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现代教育得以展开。在现代教育的影响下,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民族意识、思想观念、语言文字等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推动蒙藏人民迈出了向现代社会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甘青地区 蒙藏民族 现代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国昌 夏豪杰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教育交往史是教育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以年鉴学派史学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与教育活动史研究范式等为理论参照,对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教育交往进行多视角、深层次的研究与考察,进而构建以教育交往为中心,涉及日常交往、学术交往与社会交往等内容的研究网络。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教育交往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着独有的地位、体现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独到的作用,不仅呈现出复杂性与多元化的特点,而且发挥了大学校长教育交往的特殊功能与价值。他们通过地缘交往、学缘交往、业缘交往、志缘交往,沟通信息、谋求资源、更新理念、获得经验,为提升大学治理能力与办学水平,推进民国时期大学的转型、变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校长 教育交往 教育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国庭
在民国时期的学术界里,教育学者虽屡受学界权威学者的严厉批评,学科地位不甚可观,可是在担任大学校长这一重要职位方面,教育学者却远远多于其他学科学者。这一有趣的历史现象表明:民国一代教育学者总体素质高、出国留学人数多、较其他学科学者有更多管理学校的工作经历以及热衷于政治。探索形成这种奇特现象背后的历史动因,可以揭示出民国一代教育学者独特的历史群貌。
关键词:
大学校长 教育学者 学科地位 教育学史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任家乐 姚乐野
通过深入探索历史档案,厘清了民国时期四川省立成都女子职业学校高级图书管理科的办学史,发现其无论是在办学时间、毕业人数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在中国图书馆学档案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学界几乎忽略其存在。文章研究并分析了成都女子职业学校高级图书管理科的办学史、招生、课程设置、实习等情况,并通过与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对比,揭示了两者的不同命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一君
明清时期是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布依族学校教育之所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对布依族地区统治的政治需要、布依族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布依族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明清政府采取了积极发展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政策,使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在明清时期得到迅猛的发展。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布依族 学校教育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姜晗
我国图书馆馆长曾使用过多种称谓,包括清末“提调”“监督”、民国“馆长”“主任”等。文章以19世纪90年代为起始,以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讫点,研究此期间图书馆馆长称谓的使用与变化。文章基于晚清图书馆章程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晚清时期图书馆掌管者的称谓,并通过对民国期间的政府文件梳理及140所图书馆馆长称谓的调查整理,以图书馆类型为区别简要统计分析馆长称谓的使用情况,最后总结出结上述两大阶段馆长称谓演变的特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炯权
文章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末及民国时期湖北地区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其主要内容包括米谷市场湖北流通的基本情况、杂粮的省外流通,进而讨论了当时的市场联系及流通,盐和洋货的对流,等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景全
东北东部边疆城镇的演化是东北亚研究中的一个环节。清末民国时期是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它在兴起中表现出的主要诱导因素是移民实边、体制调整、交通改观、边境贸易等;其城镇社会经济在这一过程里也表现出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关键词:
清末及民国,东北东部,边境城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