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8)
- 2023(4249)
- 2022(3568)
- 2021(3602)
- 2020(2686)
- 2019(6178)
- 2018(6353)
- 2017(11223)
- 2016(6414)
- 2015(7483)
- 2014(7192)
- 2013(6916)
- 2012(6662)
- 2011(6495)
- 2010(6756)
- 2009(6072)
- 2008(6235)
- 2007(5909)
- 2006(5634)
- 2005(5444)
- 学科
- 济(20378)
- 经济(20353)
- 管理(17159)
- 业(15314)
- 企(14270)
- 企业(14270)
- 图书(10408)
- 学(10080)
- 书馆(9866)
- 图书馆(9866)
- 中国(8232)
- 教育(8052)
- 理论(7906)
- 工作(6778)
- 业经(5765)
- 和(5555)
- 农(5510)
- 教学(5103)
- 制(4984)
- 方法(4943)
- 策(4745)
- 地方(4730)
- 财(4389)
- 读者(3871)
- 划(3837)
- 技术(3769)
- 银(3768)
- 银行(3761)
- 农业(3706)
- 行(3686)
- 机构
- 大学(95625)
- 学院(90577)
- 管理(30295)
- 研究(29784)
- 济(29546)
- 经济(28542)
- 理学(23829)
- 理学院(23465)
- 管理学(23015)
- 管理学院(22767)
- 中国(22147)
- 图书(21435)
- 书馆(20842)
- 图书馆(20838)
- 京(20679)
- 科学(17967)
- 范(17955)
- 师范(17837)
- 江(16987)
- 财(15405)
- 州(14959)
- 所(14819)
- 师范大学(13980)
- 北京(13480)
- 研究所(13171)
- 中心(12971)
- 财经(11887)
- 技术(11836)
- 教育(11398)
- 职业(10556)
- 基金
- 项目(48886)
- 研究(42322)
- 科学(36347)
- 基金(31338)
- 家(25779)
- 国家(25461)
- 社会(24097)
- 社会科(22516)
- 社会科学(22509)
- 成果(21393)
- 编号(21350)
- 教育(21196)
- 科学基金(20850)
- 省(19391)
- 划(16175)
- 基金项目(15390)
- 课题(14377)
- 项目编号(14202)
- 年(13291)
- 一(12803)
- 资助(12244)
- 研究成果(11940)
- 重点(10947)
- 性(10790)
- 自然(10638)
- 规划(10438)
- 部(10368)
- 自然科(10331)
- 自然科学(10330)
- 发(10315)
共检索到163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劲松 符夏莹
陈颂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女性图书馆员。她在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及实践活动主要有:首次系统地研究图书馆统计问题,深入地探讨图书馆的广告方式,提出书籍选择的方法,积极参与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陈颂是我国培养的杰出女性图书馆员,推动了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陈颂 女性馆员 图书馆 民国时期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刘劲松 符夏莹
冯陈祖怡是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图书馆学专业留学生,其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人才教育观、图书流通观等体现了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冯陈祖怡先后主持过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上海中国国际图书馆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积极参与各种图书馆协会的创设及活动。冯陈祖怡是近代中国新图书馆运动时期极为活跃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图书馆界杰出的女性图书馆员。参考文献46。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亮
民国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古典特征、外来特征和中国化特征。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催生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兴办,促进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宇 罗方 王赞
作为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会刊,《图书馆学季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学术期刊的杰出代表。《季刊》通过传播西方先进图书馆学思想,帮助国民树立现代图书馆理念、促进我国新图书分类法的诞生、完善我国图书馆学学科体系;通过对中西方图书馆学思想批判性的吸收与继承、结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推进图书馆学的本土化的实现;作为思想交流的平台,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慧丽
概述民国时期图书馆学领域的儿童阅读研究状况,重点探讨其中论及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部分,相关论题主要包括儿童图书馆的进馆年龄限制、儿童年龄与读物的选择、儿童年龄与读物的装帧设计以及儿童年龄与阅读指导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其中所体现的先进理念进行提炼,以便为当今的早期阅读研究和图书馆的早期阅读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图书馆 早期阅读 阅读服务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任家乐 姚乐野
函授教育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学习时间灵活,教育费用低廉,不受地域限制等种种优点。以上海图书馆学函授学校为据,兼及参考其他图书馆学函授学校教育情况,考察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办学史及教学各环节的相关内容。由于战争导致图书馆事业衰败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大多有过在美国各东亚图书馆从事馆藏建设、分类编目及参考咨询工作的经历,他们将中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与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技术相融合,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治学门径。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汉学家形成了知识共同体,考察二者的关系,对于汉学和图书馆学具有知识史和学术史的意义。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韦庆媛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留学生群体进行研究。1916-1953年中国留学生赴海外留学分为拓荒之旅、自由发展、纳入正轨三个阶段,共有100位留学生就读国外37所图书馆学专业院校,留学人数与全国的需求相比,总体偏少。留学生来源于国内30所中等以上院校,籍贯主要分布于湖北及东南沿海和大城市,来源省份过于集中,显示出不平衡性。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基本以学历教育为目的,获得学位普遍较高。女性是留学生中的重要力量,前期留学生全部或大部分回国,后期受时局影响回国较少。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图书馆学 留学生 学者群体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应芳
民国时期,以沈祖荣、杜定友、刘国钧、李小缘、洪有丰等人为代表的图书馆学家努力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其在借鉴西方图书馆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探索,培养了一批符合中国图馆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这对我国当今处于低符中的图书馆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学教育本土化 办学模式 课程设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洪梅
监狱图书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馆,是专门配合监狱教育而设立的一种文化教育设施。民国时期的监狱图书馆是以立法为先导创设的,在政府与社会互动碰撞及相关学术舆论推动和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是监狱教诲与教育的有效场所。与普通图书馆相比,监狱图书馆无论是读者、藏书、管理还是借阅条件、时间等都有其特殊性。对监狱图书馆发展历史的研究,为今天我国的文化事业特别是现代的监狱图书馆提供一定的借鉴,也是研究图书馆史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民国 监狱 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苏全有 臧亚慧
中华图书馆协会开展方志征集、目录整理、新书推介以及方志的研究等工作,是图书馆功能的重要体现,为方志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民国时期图书馆对方志学的积极推进,对于今天图书馆和方志学关系的发展构建,仍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 方志学 民国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书美
范凡著《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与学术传承》一书,注重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论著的调查统计,围绕图书馆学核心内容进行阐释,有着宏大而开放的学术体系,全面展现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论著的规模与特色,是近年来有关民国图书馆学学术史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该书继往开来,对推动民国图书馆学学术史研究,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沈占云
民国初期,随着中国图书馆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清末出现的对图书馆零星的理性认识也逐渐完善发展为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图书馆理论向图书馆学理论的转变,并且伴随着"新图书馆运动"掀起和深入,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在公共图书馆基础理论、图书馆管理思想和图书馆技术方法等方面完成了近代图书馆学学术的深刻转型。
关键词:
新图书馆运动 民国时期 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朱海燕
译介作品是民国时期国外图书馆学理论得以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收集整理了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期刊上刊载的译介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探究译介作品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术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学期刊 译介 文献计量 民国时期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基金会、图书馆构成了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知识圈。汉学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中文文献管理专门人才。借助洛克菲勒基金会、来华汉学家等汉学知识圈的内生力量,在国内官费留学无望的中国图书馆学人“另辟蹊径”获得了新的留美通道,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和哥大图书馆等汉籍收藏重地成为留美图书馆学人主要的工读基地。文章探究了美国早期汉学知识圈与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留美之路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如何形成了互动的知识共同体,对于汉学研究及图书馆学研究具有学术史及知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