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6)
- 2023(10832)
- 2022(9605)
- 2021(9175)
- 2020(7648)
- 2019(17755)
- 2018(17987)
- 2017(34323)
- 2016(19111)
- 2015(21718)
- 2014(21912)
- 2013(21400)
- 2012(19647)
- 2011(17870)
- 2010(17579)
- 2009(15812)
- 2008(15160)
- 2007(13120)
- 2006(11655)
- 2005(10138)
- 学科
- 济(67668)
- 经济(67580)
- 管理(52948)
- 业(47086)
- 企(39419)
- 企业(39419)
- 方法(31829)
- 数学(27257)
- 数学方法(26913)
- 中国(19445)
- 学(18805)
- 农(18556)
- 财(17015)
- 业经(15118)
- 地方(14689)
- 制(13494)
- 理论(13329)
- 和(12653)
- 农业(12207)
- 贸(11460)
- 贸易(11455)
- 教育(11303)
- 易(11096)
- 技术(10989)
- 图书(10808)
- 环境(10758)
- 务(10597)
- 财务(10525)
- 财务管理(10506)
- 银(10456)
- 机构
- 大学(265567)
- 学院(260150)
- 管理(104730)
- 济(94302)
- 经济(91873)
- 理学(90418)
- 理学院(89346)
- 管理学(87681)
- 管理学院(87174)
- 研究(86269)
- 中国(62317)
- 京(57325)
- 科学(56184)
- 所(43473)
- 农(43333)
- 财(43051)
- 业大(41079)
- 研究所(39973)
- 中心(38868)
- 江(38465)
- 范(37041)
- 师范(36659)
- 北京(36204)
- 财经(34775)
- 农业(34104)
- 州(32355)
- 经(31586)
- 院(31571)
- 技术(29722)
- 师范大学(29318)
- 基金
- 项目(182680)
- 科学(141589)
- 研究(134726)
- 基金(130113)
- 家(113442)
- 国家(112478)
- 科学基金(95681)
- 社会(81201)
- 社会科(76685)
- 社会科学(76665)
- 省(71863)
- 基金项目(69804)
- 自然(62927)
- 教育(61466)
- 自然科(61431)
- 自然科学(61415)
- 划(60599)
- 自然科学基金(60276)
- 编号(57371)
- 资助(53267)
- 成果(47981)
- 重点(40127)
- 部(39345)
- 课题(38612)
- 发(37999)
- 创(37486)
- 项目编号(36097)
- 科研(34972)
- 创新(34845)
- 大学(33808)
- 期刊
- 济(102388)
- 经济(102388)
- 研究(74340)
- 中国(50026)
- 学报(47110)
- 农(38897)
- 科学(38849)
- 管理(36709)
- 图书(34469)
- 大学(34465)
- 教育(32859)
- 财(31301)
- 学学(30434)
- 农业(27291)
- 书馆(26034)
- 图书馆(26034)
- 技术(22326)
- 融(18747)
- 金融(18747)
- 业经(17262)
- 财经(15906)
- 经济研究(15728)
- 情报(14923)
- 坛(13916)
- 论坛(13916)
- 理论(13604)
- 经(13411)
- 业(13398)
- 科技(13268)
- 问题(13127)
共检索到384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图书馆学的引进和本土化受益于归国留学生的倡导和推动。中国早期职业图书馆员的培养深受美国影响,赴美习图书馆学在民国时期始开风潮。文章以1924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本土培养的图书馆员裘开明赴美为界,将民国时期赴美的图书馆学人分为前后两代。相较于第一代,第二代赴美的图书馆员数量倍增,且群体性特征更为突出。文章通过对海内外相关史料钩沉,统计出赴美的第二代图书馆学人名单,并结合史实,系统分析了赴美第二代图书馆学人的出洋背景、留美途径、在美经历、影响与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黎飞 罗雯文
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学人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统计民国时期女性图书馆学学人数量基础上,考察了这一时期女性图书馆学学人群体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学人通过图书馆学术研究、图书馆工作实践、图书馆人才培养、图书馆社团活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女性 图书馆学学人 图书馆事业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尹吉星 邓小昭
第二代图书馆学人无论是在图书馆学基本理论还是在发展图书馆事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根据学者对图书馆学人的代际划分,综述第二代学人图书馆学基本理论思想、图书分类思想、图书馆管理思想及其研究特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大多有过在美国各东亚图书馆从事馆藏建设、分类编目及参考咨询工作的经历,他们将中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与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技术相融合,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治学门径。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汉学家形成了知识共同体,考察二者的关系,对于汉学和图书馆学具有知识史和学术史的意义。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韦庆媛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留学生群体进行研究。1916-1953年中国留学生赴海外留学分为拓荒之旅、自由发展、纳入正轨三个阶段,共有100位留学生就读国外37所图书馆学专业院校,留学人数与全国的需求相比,总体偏少。留学生来源于国内30所中等以上院校,籍贯主要分布于湖北及东南沿海和大城市,来源省份过于集中,显示出不平衡性。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基本以学历教育为目的,获得学位普遍较高。女性是留学生中的重要力量,前期留学生全部或大部分回国,后期受时局影响回国较少。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图书馆学 留学生 学者群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阙宁南
从两代学科馆员的比较入手,结合第二代学科馆员的职责,从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引导用户自助式利用信息,开展以参考咨询为基础的网络化数字参考咨询,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发展多种合作的学科形式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拓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第二代学科馆员 服务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韦庆媛
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建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在本土培养图书馆学专业学者。采用文献调研法、定量分析法,重点梳理1916—1949年在中国本土接受图书馆学专业启蒙教育的大学专业院校、系科及其他培训的学者信息,包括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包括建系前开设图书馆学课程时期)、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包括文华大学、华中大学图书馆学系时期)、上海国民大学图书馆学系、四川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博系(包括苏州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以及其他参加图书馆学课程、函授教育、暑期学校及各种短期讲习会学习的学者,依据出版著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韦庆媛
民国时期,涉华外国图书馆学者包括在中国图书馆工作的外国馆员、在华从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外国学者、在华工作的外国图书馆交换馆员、外国来华访问的图书馆学者、中华图书馆协会外籍会员、中华图书馆协会外籍名誉会员、美国援助中国征求图书赞助委员会委员等。其特点是:涉华美国图书馆学者最多,外国学者20世纪30年代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学者专长呈现多样化,女性学者是实际工作的主力军,涉华学者从中国延伸至国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余姣
1909年至1949年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含京师图书馆、北平北海图书馆)构成了20世纪一个独特的"精英思想世界",在这个精英思想世界里,涌现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个奇异的人才井喷现象。加强对该馆学人群体的研究,不但有利于丰富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还可为当下的图书馆员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借鉴。本课题拟采用社会学的"小群体"等理论对该群体进行研究,并基于管理学中的"美第奇效应"等理论来分析该馆人才荟萃的原因,将重点探讨:群体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社会历史背景;群体的来源、构成、社会声望与基本特征;群体的学术交流、著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基金会、图书馆构成了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知识圈。汉学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中文文献管理专门人才。借助洛克菲勒基金会、来华汉学家等汉学知识圈的内生力量,在国内官费留学无望的中国图书馆学人“另辟蹊径”获得了新的留美通道,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和哥大图书馆等汉籍收藏重地成为留美图书馆学人主要的工读基地。文章探究了美国早期汉学知识圈与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留美之路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如何形成了互动的知识共同体,对于汉学研究及图书馆学研究具有学术史及知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海燕
文章研究民国留美的部分图书馆学人1912-1949年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四种类型的英文著述:学位毕业论文、图书馆学专业论文、国际会议论文暨发言稿和编读来往信函。通过对这四种类型的英文文章的分析,从中看出这批民国图书馆学人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与美国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提出了对民国图书馆学人英文著述研究不足的一些问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一心
本文从考察近现代我国通俗图书馆发展始末及规模入手,调查其馆长群体生成的背景与状况。通过对其中百余位馆长的性别、籍贯、学历、任职等指标进行取样分析,归纳出该群体具有兼职官员多、学历普遍较高等特点,并显示出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政府意愿有效贯彻、馆长所受教育程度的关联。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通俗图书馆 馆长群体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任家乐 姚乐野
函授教育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学习时间灵活,教育费用低廉,不受地域限制等种种优点。以上海图书馆学函授学校为据,兼及参考其他图书馆学函授学校教育情况,考察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办学史及教学各环节的相关内容。由于战争导致图书馆事业衰败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应芳
民国时期,以沈祖荣、杜定友、刘国钧、李小缘、洪有丰等人为代表的图书馆学家努力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其在借鉴西方图书馆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探索,培养了一批符合中国图馆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这对我国当今处于低符中的图书馆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学教育本土化 办学模式 课程设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韦庆媛
文章从学者的学术经历、学术思想、学术著述、学术流派、代际划分等方面,回顾和梳理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者开展研究的现状,指出未来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完善学者生平经历资料、注重对学者著述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探讨学者群体的学术思想、加强对学术流派的研究。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图书馆学者 研究现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