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5)
2023(4172)
2022(3747)
2021(3638)
2020(2880)
2019(6806)
2018(6726)
2017(12734)
2016(7193)
2015(8185)
2014(7652)
2013(7670)
2012(7388)
2011(6802)
2010(6457)
2009(5783)
2008(5506)
2007(4791)
2006(4387)
2005(3897)
作者
(22911)
(19118)
(19084)
(17846)
(12215)
(9577)
(8640)
(7519)
(7455)
(7018)
(6564)
(6511)
(6330)
(6113)
(5986)
(5966)
(5885)
(5681)
(5635)
(5474)
(4908)
(4862)
(4671)
(4567)
(4345)
(4322)
(4252)
(4143)
(4052)
(3994)
学科
(27558)
经济(27519)
管理(14275)
(13616)
地方(11416)
(9913)
方法(9385)
(8784)
企业(8784)
数学(8330)
中国(8316)
数学方法(8206)
(7576)
农业(7255)
地方经济(5686)
业经(5551)
人口(5242)
(5108)
(4734)
环境(4518)
(4173)
贸易(4168)
(3926)
(3729)
理论(3408)
(3301)
(3253)
金融(3251)
资源(3192)
(3079)
机构
大学(97697)
学院(96794)
研究(41623)
(35199)
经济(34261)
管理(31148)
科学(29344)
中国(29024)
理学(26685)
理学院(26181)
(25917)
管理学(25494)
管理学院(25329)
(23671)
(22834)
研究所(21780)
农业(20691)
业大(18900)
中心(18575)
(15533)
(14882)
(14759)
(14748)
师范(14636)
(14596)
北京(14240)
科学院(13967)
农业大学(13262)
(12928)
(12294)
基金
项目(70384)
科学(53212)
基金(49369)
研究(47004)
(46122)
国家(45732)
科学基金(36808)
(28140)
社会(27689)
基金项目(26850)
自然(26047)
社会科(25854)
社会科学(25846)
自然科(25365)
自然科学(25348)
(25007)
自然科学基金(24881)
教育(20608)
资助(20016)
编号(18522)
(16781)
重点(16656)
计划(15531)
成果(15111)
(14495)
科技(14207)
(14041)
科研(13925)
课题(13770)
创新(13231)
期刊
(40785)
经济(40785)
研究(29574)
(23885)
中国(22911)
学报(22810)
科学(20224)
农业(16290)
大学(15758)
学学(14893)
(10778)
管理(10372)
教育(10103)
(9106)
(7030)
金融(7030)
技术(7008)
资源(6973)
业大(6689)
(6318)
业经(6197)
经济研究(5922)
农业大学(5757)
问题(5743)
(5446)
图书(5266)
财经(5186)
科技(5084)
中国农业(4783)
(4564)
共检索到149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玉尚  
民国时期影响西北地区人口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一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与产妇、婴幼儿疾病,防治这些疾病也成为20世纪30年代之后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民国时期的公共卫生虽然使烈性传染病对人口死亡的影响较以前减弱,但并未改变其他急性传染病和产妇、婴幼儿疾病对人口发展所造成的影响。1949年以后,西北地区才发生流行病学转型和人口死亡结构的根本转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如森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市场体系,在区内和区外贸易都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以三级市场和四个区域性市场网络为依托而逐步构建起来,从而使西北地区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对于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全国经济的近代化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健兴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更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在简要阐述西北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概况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分析其城乡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养老服务现状发现,甘肃省虽然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存在城乡养老服务差异较大、养老服务供需失衡、人才供给不足、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等问题,最后提出优化甘肃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并给出具体的优化路径,包括推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持续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多层次可持续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护理员等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示范带动作用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瑞萍  吕春瑜  陈前恒  
本文以陕西、甘肃和宁夏地区的农户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西北地区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和培训状况。通过分析发现:西北地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素质距离中央提出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还比较远;农村女性劳动力培训现状与女性劳动力的培训需求之间还存在一些缺口,主要表现在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上还不能满足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西北地区农村女性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聂华林  周建鹏  张华  
本文立足于西北地区农业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困境,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和三重螺旋理论,分析在该地区构建新型的农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分析表明:在西北地区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三元互动的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不仅有利于提高该地区农业公共服务水平,还能够从根本上推动该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学宏  朱立芸  
以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对甘肃白银市景泰县6个乡镇所在6个村的不同类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及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相对贫穷落后的地区,较贫困的农民接受科技信息需求意识越弱;而越是相对富裕的农民受体,科技信息需求意识更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效率则较高。提出了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民间信息服务组织、创建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建议。明确基层农村信息服务主体的角色和职责定位是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的关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录民  毛宁军  刘甲  
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长庆油田的发源地,近年来该市经济在第二产业带动下取得了全面发展,2020年末国民生产总值在甘肃排名第二,仅次于省会城市兰州,在西北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2010~2020年,庆阳市居民住房价格每平方米从2600元上涨到7000元,10年间房价涨幅达27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荣凤  李卫海  蒋爱群  
本文基于通过对甘肃两村的实际调查,论述了西北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西北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笔者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对西北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活动的组织以及农村社区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云杰  
[目的]休闲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形态,也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甘肃省休闲农业的分布格局,为西北地区休闲农业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点指数、集中指数模型、核密度模型等方法研究甘肃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休闲农业分布的因素,最后用模糊计分法计算14个市(州)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数。[结果]通过最近邻点指数和集中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甘肃省整体休闲农业最近邻点指数N为0. 082 4,集中指数G大于平均值,结果表明休闲农业呈凝聚分布,分布比较集中。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甘肃省休闲农业的分布存在多个密集区,均是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潜力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平凉市的发展潜力最大,潜力指数为7. 846 9;甘南州的发展潜力最小,潜力指数为4. 583 2。[结论]甘肃省休闲农业类型丰富,但发展不均衡,休闲农业的分布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凝聚分布,其中平凉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最大,甘南州发展潜力最小,建议政府发挥核心的带动作用,促进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丽凤  刘冀徽  张焘  
与四川、河南等中部和西南部劳动力输出大省相比,西北地区大多正处于外出打工这一发展进程的初始阶段。西北地区有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和产业结构特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长期相对劣势,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外出务工究竟给当地留守家庭的经济带来了哪些改变?以甘肃省为例,本文从家庭收入构成及家庭消费等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学兰  
职业教育是个体为取得某种职业资格而接受的各种教育与培训。残疾人职业教育既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技能,促进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2007年在甘肃省19个"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调查点所得的问卷资料为基础,采用列联表和Logit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考察了甘肃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残疾人职业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性别、残疾类别、教育期望、是否知道家庭所在地有无职业学校和城乡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侯杨方  
文章搜集、整理了民国时期中国人口的死亡率资料,认为该时期粗死亡率在25‰~35‰之间,婴儿死亡率可能在170‰~200‰之间,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随着地区和时期的不同,有着较大差异,在某些地区已经超过了40岁。另外,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对降低死亡率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石钢  郑丹丹  
西北地区的传统典当业在清代经历了一个繁荣、发展时期。然而进入民国时期以来,该地区典当业从整体上呈现出由盛到衰的转变,这一变化趋势和同期全国其他地区非常相似。由于受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西北地区传统典当业的发展变化和中、东部地区相比又明显呈现出当铺数量少,且以小押当居多,农户典当的比例低;典当业的资本来源与用途较为单一,缺乏商业资本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且典当业资本多涉足高利贷活动或转化为高利贷资本;农户典当资金的用途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典当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等特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昝欣  李孟刚  
欠发达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人口及劳动力资源、农机设施与科技水平、思想观念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西北地区的粮食安全在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结构、粮食供需与对外依存、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等多方面都有所表现。针对西北地区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虚拟水资源"战略,调剂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优化粮食结构,统筹地区发展;关注人口增长和有效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提高农业人口素质;在保证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实施的同时,建立预防突发情况的应急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得桂  喻淼  
文章基于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的资料,从农民的视角考察了我国西北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农民对林改成效的评价与政策预期存在不小的差距;林权改革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但是它的经济成效并不明显;林权改革既要体现农民本位和保障农民权益,也要关注村社权利和村庄整体福利的提升;林改政策执行出现了某些程度的偏差,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此外,要密切关注林改后的农民需求及其变化,努力建构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供给机制,促进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