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6)
2023(9322)
2022(8012)
2021(7774)
2020(6323)
2019(15311)
2018(15448)
2017(27242)
2016(16595)
2015(19445)
2014(20255)
2013(19009)
2012(18019)
2011(16540)
2010(17300)
2009(15298)
2008(15774)
2007(14620)
2006(12704)
2005(11666)
作者
(46390)
(38766)
(38604)
(37256)
(24677)
(18782)
(18055)
(15259)
(14834)
(14385)
(13124)
(13011)
(12664)
(12470)
(12349)
(12279)
(12238)
(11407)
(11373)
(11289)
(10073)
(9805)
(9577)
(9255)
(8982)
(8812)
(8732)
(8729)
(8052)
(8027)
学科
(56253)
经济(56191)
管理(38630)
(35356)
(28267)
企业(28267)
方法(26808)
教育(23761)
数学(22604)
数学方法(22302)
中国(21652)
理论(17913)
(17299)
(15855)
(15228)
教学(13613)
业经(11922)
农业(11293)
地方(11152)
(11091)
(10398)
贸易(10391)
(10034)
(9818)
(9029)
财务(9007)
(9000)
财务管理(8972)
银行(8967)
技术(8803)
机构
大学(232144)
学院(229585)
(80896)
研究(79486)
经济(78526)
管理(76439)
理学(64498)
理学院(63584)
管理学(62135)
管理学院(61661)
中国(54568)
(51588)
科学(48979)
(42013)
师范(41674)
(41392)
(39698)
(39484)
(38418)
教育(38143)
研究所(37253)
中心(36062)
北京(33794)
师范大学(33561)
技术(32929)
业大(32918)
(31383)
财经(30847)
农业(30127)
职业(28673)
基金
项目(139277)
研究(111867)
科学(107224)
基金(91819)
(78373)
国家(77454)
科学基金(64056)
社会(63089)
教育(62392)
社会科(59110)
社会科学(59090)
(58474)
编号(51792)
(50411)
基金项目(47607)
成果(45858)
课题(39808)
自然(38968)
资助(38363)
自然科(37958)
自然科学(37943)
自然科学基金(37237)
(33664)
重点(33391)
(32357)
(31165)
项目编号(30168)
(29815)
规划(29197)
(29037)
期刊
(93855)
经济(93855)
研究(77561)
教育(69228)
中国(60926)
学报(35593)
(34353)
(33289)
科学(30059)
技术(27991)
大学(27484)
管理(26320)
学学(23745)
农业(22941)
职业(20351)
(17353)
金融(17353)
财经(15573)
业经(15212)
图书(14278)
经济研究(14088)
技术教育(13597)
职业技术(13597)
职业技术教育(13597)
(13522)
(13068)
(12964)
论坛(12964)
问题(12271)
(11557)
共检索到362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志兵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实习实践十分重视,在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就将"工读结合"确定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把强化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技能训练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为职业教育服务于学生的技能提升、满足生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作出了努力。政府、职业教育界、实业界等都为积极开展"工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探索、政策措施、实施方法等不同层面进行了探析,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卫国  王京  王萍  
文章阐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现状及问题,从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制定政策与制度、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几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祥兴  
文章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认识不到位和实践层面遇到的问题,阐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和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上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以人才需求调研为依据,整体设计专业教学标准;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结构;创设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在完成任务中完成学习;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工学结合的特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义先  李一平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亟须大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以其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本文结合当今高职教育的时代要求,通过实例剖析了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实践,如"1321"、"2+1"的学期模式、"SOVO"、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在课程体系中引入双证书教育、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分析了其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文辉  马桂香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工匠以追求完美的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并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培养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关键期。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新春  邢长明  
教学考核是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成功经验,探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建设的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志革  
本文结合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进行了探讨,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主要包含全面性、国际性、发展性、技术性、基层性等五个特征,培养规格主要涵盖复合知识、综合能力和人格素质等三个要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哲明  
要想确保我国教育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的深入研究,认清当前的人才培养考核现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考核制度和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现状,然后分析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方式,最后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展开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邬雨刚  
"订单培养"的本质内涵是"定向合作培养",校企单线直接合作的"企业订单培养"模式存在先天的机制缺陷,而由行业协会主导的"行会订单培养"模式则体现出了良好的机制优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祥光  
郑文汉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重要骨干,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是推动职业指导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先驱之一。他主张服务还须救国,重视职教师资培养,倡导教育界与职业界加强联系合作。他引介国外的职业心理学知识、职业指导理论,介绍国外职业指导发展概况,并积极探索本土的职业指导理论发展,开展有益的职业调查测验,推进职业指导工具建设,给予职业青年适切建议。郑文汉在民国时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加速了国外职业教育元素引介的进程,进一步丰富了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对当时的青年就业择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建敏  赵立影  孙国良  袁新苗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当从培养目标注重"职业性"与"高等性"的有机融合,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制度注重教师与学生利益的统筹兼顾,评价体系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寻求完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德清  刘安华  高仁泽  
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及影响因素入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素进行了分析,进而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阐述,以期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宏宇  
职业精神作为职业人才的重要内在素养,对规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具有重要价值。职业精神有自身的生成逻辑,是个体职业规范的表达需求,同时也是个体对职业经验理解的需求,还是职业共同体身份认同的需要。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精神不可或缺,职业精神是构建"人与职业体系"的文化基础,亦是构建"人与职业"的基本尺度。因此,基于职业精神的逻辑,通过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路径,进而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永莲  周璇  王朔  
职业教育作为与农村地区发展有紧密联系的教育主体,因其具有普惠性的特点,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精准扶贫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二者具有双向利益共生的关系。基于共生理论,文章构建了"智志双扶、双向受益"的精准扶贫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准扶贫实践为例,探讨职业院校在"双向并进"的指引下,围绕"双轮驱动",推动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