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4)
2023(7196)
2022(5917)
2021(5728)
2020(4554)
2019(10454)
2018(10333)
2017(17721)
2016(11055)
2015(12697)
2014(12849)
2013(11541)
2012(10599)
2011(9893)
2010(10294)
2009(9191)
2008(9000)
2007(8266)
2006(7464)
2005(7102)
作者
(27440)
(22865)
(22744)
(21868)
(14495)
(10835)
(10509)
(8958)
(8688)
(8385)
(7752)
(7711)
(7451)
(7380)
(7307)
(7168)
(7076)
(6831)
(6748)
(6562)
(6074)
(5633)
(5402)
(5393)
(5289)
(5273)
(5142)
(5027)
(4529)
(4528)
学科
管理(31379)
(29013)
经济(28941)
(25430)
(22234)
企业(22234)
教育(20107)
中国(16009)
(12355)
(12253)
方法(10255)
理论(9937)
(8666)
(8531)
(8452)
数学(8359)
数学方法(8196)
业经(8013)
教学(7444)
体制(7230)
(6967)
财务(6947)
财务管理(6928)
技术(6917)
(6845)
银行(6838)
企业财务(6565)
(6513)
(6162)
金融(6160)
机构
大学(146875)
学院(142800)
研究(51421)
(50447)
经济(49032)
管理(46785)
理学(39615)
理学院(39034)
管理学(38257)
管理学院(37939)
中国(33443)
(32343)
教育(31527)
(29719)
师范(29549)
(28684)
科学(28072)
(25030)
(24503)
师范大学(24274)
中心(22201)
研究所(22159)
财经(21435)
北京(21225)
技术(19709)
(19330)
职业(19102)
(18838)
(18516)
(17492)
基金
项目(89044)
研究(75348)
科学(72360)
基金(61408)
(51751)
国家(51140)
社会(46221)
教育(44183)
科学基金(43587)
社会科(43415)
社会科学(43408)
(35987)
编号(33451)
(32419)
基金项目(31301)
成果(30889)
课题(27343)
自然(24899)
自然科(24273)
自然科学(24268)
资助(24047)
自然科学基金(23841)
(23568)
(23045)
(22382)
重点(21992)
规划(20907)
(20875)
教育部(20408)
项目编号(20190)
期刊
(58979)
经济(58979)
研究(55415)
教育(54315)
中国(43716)
(24151)
管理(18668)
学报(18351)
技术(17456)
科学(17073)
大学(16063)
(16007)
职业(15546)
学学(13310)
(12932)
金融(12932)
财经(11528)
技术教育(10546)
职业技术(10546)
职业技术教育(10546)
农业(10322)
(9936)
(8795)
论坛(8795)
经济研究(8619)
业经(8591)
问题(7245)
(7238)
高等(6284)
(6226)
共检索到235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大伟  
民国时期是中国职业教育制度建立之时,与职业师范教育相伴而生。最初,以"实业教员讲习所"的面目出现,之后又和其他普通教育混合在一起,直至最终成为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过程复杂而又艰辛。国家的命运、时局的动荡,生产力的水平……无不影响着职业师范教育制度建立和发展。对这一演变过程进行梳理,了解此期间职业师范教育制度建立的特点,对今日我国职业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有益的参考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苏刚  
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影响深远,不仅推动了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一是对"仪型他国"的师范教育制度的必要修正;二是义务教育普及的迫切要求;三是对乡土中国文化特质的路径依赖;四是不同权力主体博弈的结果,其对当前我国农村师资的培养及农村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查玉凤  杨大伟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因而,它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民国时期,得益于当时特殊的国内外环境,职业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师资培养日渐成为教育者、研究者们等关注的焦点。因而,这一时期对职教师资的研究与探索活动逐渐增多,且呈现出诸如研究队伍形成一定规模、研究内容多样、研究成果丰富的特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燕  
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真正迈入近代化轨道是在民国时期,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制度的建设历程大体分为实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阶段(1912-1921年)、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初创阶段(1922-1926年)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调整阶段(1927-1949年)。这个时期职业教育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职业教育、职业指导和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同时,制度在实施中也引发了诸如与本土实际发生冲突、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等一些问题。鉴于此,对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重视制度的本土化问题是改革的基础,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核心,职业教育办学的准确定位是关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旭东  
本文通过对师范教育时代、后师范教育时代、教师教育制度重建时代的概念界定和确立的分析框架,研究了师范教育时代终结后进入到一个后师范教育时代的特征,并探讨了后师范教育时代的治理化趋势,从而提出了专业教育的教师教育制度重建的方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克尔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教育的发展比同时期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达,并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时期蒙古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在蒙古族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师范教育的楷模——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和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的创建过程、办学宗旨、教学计划与学制、教学管理体制、办学特点等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忠  
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界,民国劳工教育可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劳工教育无法律而有相应制度,劳工教育实施视企业主或行业负责人对劳工教育与企业发展关系的认识程度及劳工对教育的需求程度而定,带有自发性特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大批劳工教育法律、法令、实施细则,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工教育法律体系,并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工教育职能部门,承担劳工教育职责成为企业的法定责任,劳工教育带有强制性得以普遍展开,并取得一定成绩。然而,由于劳工教育法律本身及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最终使劳工教育走向自己的反面而陷于失败。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失败,不意味着劳工教育没有成功的可能,民国时期劳工教育中积淀的思想资源和域外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丽梅  修杨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根据职业师范院校的生源特点、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实施"1+6"式导师制,即在一个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下,通过专业辅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为师教导、处世引导、做人示导6个分层目标对学生进行指导,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拉  
新世纪以来,我国特殊师范教育制度在整个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发生了较大的调整与变革。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可为我们了解这种变革的性质与模式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从制度变迁的理论来看,新世纪我国特殊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在性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在模式上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林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逯长春  
基于政策分析和职业师范院校视角,发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职业师范教育"政策主题上具有明显的逻辑转向,即从"师范教育+在职培训"的传统模式向"企业实践+教师教育"的新模式转变,其更加切合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新的政策语境下,职业师范院校要突破传统模式,重构专业教育,改革师范教育;要面向教师企业来源新结构,确立教师教育"职后培训"新定位,统整教师教育资源,构建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新框架。以教师职后培训卓越化为宗旨,职业师范院校应构筑"三位一体"教师培训模式、打造多元化培训团队、建构卓越的课程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培训与教学对接、强化质量管理与改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殷利民  陈晓春  李朝晖  
当前我国职教师资严重短缺,且培养培训机构严重不足,在地方高师院校引入职业师范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解决措施,具有重大战略价值:能消解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既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也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必然要求;能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促进地方高师院校顺利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进与完善职教师资培养相关条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严奇岩  
随着20世纪初教育收费制度的确立,民国的助学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尝试。即近代的助学制度由清末的膏火转化为民国时期的公费、免费、奖学金和贷学金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民国时期助学制度的鲜明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性的实现。民国时期的助学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慧梅  
近代乡村社会改变的关键是民众认同并逐渐掌握新的现代性经济、政治和文化技能,而诸技能的全面导入、传播对于各种单设机关而言是力所不及的,需要设置综合性组织机构来承担。民众教育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借助行政力量掀起的民众教育运动综合机关,对当时乡村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的近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产物,它更多考虑的是政府偏好和政党意愿,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弊端妨碍了其最大绩效的发挥,最终导致整个民众教育运动走向失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莹  张祺午  
大赛期间的6月27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广西、西藏、新疆三自治区举行合作培养"免费中职师范生"签约仪式。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自2007年我国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实施师范生免费培养政策以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