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1)
- 2023(12175)
- 2022(10422)
- 2021(9644)
- 2020(7934)
- 2019(18122)
- 2018(17843)
- 2017(33782)
- 2016(18207)
- 2015(20274)
- 2014(19954)
- 2013(19566)
- 2012(18319)
- 2011(16544)
- 2010(16589)
- 2009(14649)
- 2008(13991)
- 2007(12244)
- 2006(10740)
- 2005(9692)
- 学科
- 济(79325)
- 经济(79240)
- 管理(48181)
- 业(47491)
- 企(36328)
- 企业(36328)
- 方法(31159)
- 数学(27688)
- 数学方法(27266)
- 中国(24175)
- 地方(23691)
- 农(23396)
- 业经(17932)
- 财(17453)
- 农业(16233)
- 学(15223)
- 制(13755)
- 贸(13732)
- 贸易(13717)
- 易(13214)
- 银(13007)
- 银行(12977)
- 地方经济(12904)
- 环境(12857)
- 融(12640)
- 金融(12637)
- 行(12537)
- 技术(12219)
- 发(12118)
- 和(11666)
- 机构
- 学院(247519)
- 大学(245259)
- 济(102656)
- 经济(100599)
- 管理(94854)
- 研究(87067)
- 理学(80933)
- 理学院(79993)
- 管理学(78568)
- 管理学院(78097)
- 中国(66294)
- 科学(53399)
- 京(53137)
- 财(46330)
- 所(43365)
- 农(43041)
- 中心(41295)
- 研究所(39265)
- 江(38901)
- 业大(37808)
- 财经(36199)
- 范(34264)
- 师范(33911)
- 北京(33729)
- 农业(32931)
- 经(32881)
- 院(32460)
- 州(31372)
- 经济学(31046)
- 省(28500)
- 基金
- 项目(170246)
- 科学(134148)
- 研究(124630)
- 基金(122432)
- 家(107530)
- 国家(106625)
- 科学基金(91411)
- 社会(79144)
- 社会科(75069)
- 社会科学(75056)
- 省(67442)
- 基金项目(64765)
- 自然(58936)
- 自然科(57562)
- 自然科学(57544)
- 教育(57116)
- 划(56829)
- 自然科学基金(56483)
- 编号(50119)
- 资助(49672)
- 发(41875)
- 成果(39691)
- 重点(38901)
- 部(36976)
- 创(35670)
- 课题(35147)
- 创新(33377)
- 发展(33103)
- 国家社会(32829)
- 科研(32766)
- 期刊
- 济(116620)
- 经济(116620)
- 研究(74459)
- 中国(52641)
- 农(39918)
- 学报(39269)
- 科学(36668)
- 管理(36079)
- 财(35452)
- 大学(30762)
- 教育(29634)
- 学学(28858)
- 农业(27146)
- 融(25303)
- 金融(25303)
- 技术(23668)
- 业经(21371)
- 经济研究(17885)
- 财经(17657)
- 问题(15882)
- 经(15260)
- 业(14511)
- 图书(13052)
- 科技(12080)
- 资源(12000)
- 技术经济(11941)
- 版(11730)
- 贸(11430)
- 理论(11184)
- 商业(10942)
共检索到381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楠
绥远地区的植树造林活动在民国时期得到重视,成为该地区发展林业的最主要措施。尤其是20世纪20—30年代,通过宣传和规划,使植树造林成为全民性活动。由于各地区发达程度的差异性,植树造林的成效也呈现出不平衡性。因此,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应该对绥远政府的积极宣传倡导、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及对林业人才的培养等行为给予肯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绥远地区 林业举措 植树造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袁汉青
大面积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是跨世纪中国的一大课题。与之相关的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可以命名为“21世纪中国亚马逊工程”。论述了这个工程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认为发展植树造林的“未来产业”将有效地解决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大大缓解“现在产业”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有序竞争和有效管理体系建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海涛
重视植树造林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以固其地”思想是中国古代植树造林公共价值取向的主要代表;“以为民资”思想是中国古代植树造林经济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以时种树”的理念,既是中国古人对植树技术长期总结的结果,也是历代统治者对植树造林的制度性安排。这些思想和理念对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就是要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不断完善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植树造林 价值取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海涛
重视植树造林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以固其地”思想是中国古代植树造林公共价值取向的主要代表;“以为民资”思想是中国古代植树造林经济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以时种树”的理念,既是中国古人对植树技术长期总结的结果,也是历代统治者对植树造林的制度性安排。这些思想和理念对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就是要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不断完善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植树造林 价值取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怒云 龙怀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文治
论文在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土壤水分循环与平衡分析基础上, 讨论了人工林系统的土壤水文效应、 土壤干燥化──土壤干层的形成与植树造林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超 夏泉
民国时期,随着宁海镇守马麒等军阀势力在甘南的崛起,甘南地区本已十分复杂的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为谋求生存、争取权利,五世嘉木样及其兄洛桑泽旺在国民军第七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处党务特派员、共产党员宣侠父及社会进步人士的支持下,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以促进会为中心开展有利于本民族生存发展的活动,创办学校、设置图书馆、刊发杂志、推行教育等,客观上促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甘南 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 文化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侯怀银 郭建斌
教育研究方法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民国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主要有:何谓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如何分类;不同教育研究方法的使用范围和限度;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民国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引进和移植了研究方法;既重视哲学的研究方法,又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逐步发展成学科;注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
关键词:
教育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 民国时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明 于静洁
黑河流域是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在黑河流域开展了大面积的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活动。为正确认识植树造林等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和流域1959~2000年降雨、径流资料,分析了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河川径流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59~2000年黑河流域年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但整体变化趋势性不显著;黑河流域以林地、草地和耕地面积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林地面积增加了8x102hm2,草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减少了7x102hm2和1x102hm2;1980~2000年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期较1959~1979年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下降了4.1%;1980年后20年的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为-0.3mm/hm2,且有丰水年份对流域河川径流量影响最大,平水年次之,在枯水年份对流域河川径流量影响最小的现象。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张铎
民国时期是中国铁路建设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多如何发展铁路的讨论与思考。其中,如何规制铁路以促进铁路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1912-1927年间,学者们在西方铁路建设经验的影响下,基于规制公共利益论和部门利益论,围绕政府是否应该进行直接规制,分为"国营论"和"民营论"两种意见,但这两种观点均无法解决铁路公益性与发展速度之间的内在矛盾。1927-1937年形成了"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并行的思想,通过"国有为主、民有为辅"的铁路政策,试图解决铁路发展的现实性约束并实现公益性。本文考察民国时期铁路规制思想的演进历程,通过对铁路政策变迁的梳理,期望分析政策思想演变背后的逻辑,并深入地理解政府在近代铁路发展中所起作用,也为当前铁路进一步改革提供历史镜鉴。
关键词:
民国铁路 规制思想 中华全国铁路协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华雄 孔捷
保险是一种补偿与分摊意外损失的工具。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保险业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至民国时期,中国保险业和保险思想均有相当的发展。学者们在借鉴西方保险理论、结合该时期保险业实践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民国时期人寿保险、社会保险、农业合作保险、战时兵险等险种的基本原理和运营方式,并深入探讨了保险立法的选择问题。通过对民国时期保险思想的主体内容的探究,一方面,可以构建更加完善的民国时期的金融思想研究体系;另一方面以史为鉴,可以为我国现代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
保险业 保险思想 民国时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任家乐 姚乐野
民国时期,随着妇女解放运动及女学教育的兴起,中国传统封建思想被打破,女性读者群体逐渐形成,图书馆界也开设了妇女图书馆。并且,女性图书馆员也出现在图书馆界中。作为近代以来出现的新职业,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图书馆界的西方女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中国女性图书馆员不断加入图书馆界并且加强学习与研究,从"花瓶"成为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图书馆职业 女性形象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明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书院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教育机构改革特别是现代学校改革的重要制度和思想资源,书院史研究也随之兴起。这股"书院热"的社会背景是西式学校制度弊病的凸显及其引起的批判和反思,思想背景在于道尔顿制、导师制等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这两方面共同形塑了新的书院概念;同时展开的书院史研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暂时弥合了新书院概念与书院历史实践之间的割裂,并为新书院概念贡献了历史依据。这一重塑的书院概念成为中国教育史及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典范,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嗣禹 陈润好
民国时期广州红色图书是广州出版的重要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文章系统收集整理了广州红色图书目录及其相关出版史料,指出民国时期广州红色图书出版经历了1921-1927、1937-1938两大高潮,主要出版了马列主义相关著作、工农运动相关图书、抗日救亡相关图书等红色图书。研究认为,广州红色图书具有注重马列主义思想的大众化传播、着重反映实地调查研究结果、紧密结合社会时局发展变化等鲜明内容特色。这批红色图书为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对于当今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广州革命史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有着突出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红色图书 红色出版 民国时期 广州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耿达
书籍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书籍贸易反映了文化知识的流向。民国时期中国书籍进出口贸易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但出口额远远少于进口额,一直处于入超地位。在中国对外国际书籍贸易中,书籍出口地域主要是古代"汉字文化圈"影响的范畴,多为华人聚集的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书籍进口的主要来源是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作为国际贸易的中转站,在中国内地书籍进出口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国时期中国书籍国际贸易状况,反映出当时中国处于文化的"低洼地带",引进新知、向西方学习成为国家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书籍贸易 进出口 引进新知 现代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