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75)
2023(2996)
2022(2448)
2021(2441)
2020(1835)
2019(4234)
2018(4277)
2017(6339)
2016(4622)
2015(5311)
2014(5350)
2013(4431)
2012(4047)
2011(3938)
2010(4127)
2009(3417)
2008(3364)
2007(3113)
2006(2857)
2005(2682)
作者
(9760)
(7853)
(7688)
(7675)
(4942)
(3864)
(3677)
(3233)
(3030)
(2986)
(2675)
(2665)
(2538)
(2522)
(2507)
(2392)
(2392)
(2385)
(2377)
(2286)
(2192)
(2039)
(1998)
(1842)
(1785)
(1784)
(1775)
(1679)
(1665)
(1638)
学科
教育(18860)
中国(9146)
管理(7273)
(6815)
经济(6808)
理论(6344)
(5871)
教学(5420)
(5407)
企业(5407)
(4447)
(3646)
发展(3459)
思想(3396)
(3337)
(3321)
政治(3292)
改革(3154)
思想政治(3109)
政治教育(3109)
治教(3109)
(3109)
高等(3077)
德育(3073)
研究(3055)
教育改革(2804)
技术(2618)
方法(2600)
学校(2541)
学法(2442)
机构
大学(56640)
学院(51858)
教育(26392)
研究(21153)
(19580)
师范(19539)
师范大学(16456)
(13982)
管理(12573)
(11721)
科学(11524)
经济(11164)
职业(11086)
理学(10969)
理学院(10649)
教育学(10456)
管理学(10241)
管理学院(10097)
(10039)
技术(9983)
北京(9908)
(9428)
研究所(9148)
中国(8346)
中心(7952)
(7710)
教育学院(7623)
职业技术(7570)
(7236)
技术学院(6521)
基金
研究(31178)
项目(30597)
科学(25742)
教育(23699)
基金(18344)
社会(17053)
成果(16013)
编号(15764)
社会科(15712)
社会科学(15710)
(14721)
课题(14574)
国家(14398)
(13628)
(13190)
(13023)
科学基金(11697)
规划(10614)
项目编号(9553)
(9359)
(9007)
研究成果(8830)
(8780)
重点(8621)
基金项目(8535)
年度(8439)
教育部(8415)
(8124)
(8086)
阶段(8070)
期刊
教育(45302)
研究(27014)
中国(21303)
(13110)
经济(13110)
职业(10714)
技术(8411)
技术教育(6925)
职业技术(6925)
职业技术教育(6925)
(5658)
大学(5599)
学报(5573)
高等(5050)
科学(4759)
成人(4703)
成人教育(4703)
(4658)
论坛(4658)
高等教育(4488)
管理(4134)
(4042)
发展(3666)
(3666)
职教(3621)
学学(3374)
比较(3347)
图书(3176)
(3126)
教研(2828)
共检索到88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齐  
童谣作为儿童之间经常传唱的一种表现形式,因其形式简短,富有韵脚和格律,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流传。而悠久的教育传统,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使得童谣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教育学人所关注,并从思想性和内容上进行了改造。受此启迪,民间也创作出了一批新童谣。随着童谣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大,童谣与"儿童本位"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明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书院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教育机构改革特别是现代学校改革的重要制度和思想资源,书院史研究也随之兴起。这股"书院热"的社会背景是西式学校制度弊病的凸显及其引起的批判和反思,思想背景在于道尔顿制、导师制等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这两方面共同形塑了新的书院概念;同时展开的书院史研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暂时弥合了新书院概念与书院历史实践之间的割裂,并为新书院概念贡献了历史依据。这一重塑的书院概念成为中国教育史及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典范,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郑薏苡  
民间童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给予一代又一代儿童独特的教育。然而当代儿童对民间童谣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容乐观,这与当代儿童对地方方言、家乡文化的疏远以及来自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职责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议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当代儿童民间童谣的学习、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梦倩  杜成宪  
传统社会视儿童为"小大人"或成人的附庸,这种儿童观深刻影响了童谣与儿童的关系。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政治生活缠杂不清,远离儿童。王阳明提出儿童教育当顺应"童子之情"后,童谣才见转折,开始贴近儿童和儿童生活。清末时,在"西学东渐"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儿童教育踏入近代的门槛。而就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真正意义上的童谣集。故此,童谣发展的历史恰好清晰地反映了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变化的历史。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刚  
1930年中英两国达成协议,将英国退还的庚款为基金投资兴办实业,再以其所得利息资助教育事业。举办九届留英考试,培养193名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资助高等教育基础建设,安顿战时流亡的教授及毕业生;配合国家政策致力于西北教育开发。中英庚款对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江山  
民国时期关于儿童阅读的理论层出不穷,包括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阅读指导以及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等方面。这些理论和实践直到现在还有着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万驰  
当今中国存在乡土文化流失的问题,乡土课程建设成为振兴乡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举措。以歌谣研究为个案来考察民国时期知识精英的乡土课程实验,可以丰富课程史研究议题,深化乡土课程理解。民国时期知识精英开展乡土课程实验的成功经验包括三点:第一,知识精英能够扎根于地方文化教育传统,且接受西方乡土文化思潮的影响。这促发知识精英产生乡土文化自觉意识和视界的转向。第二,以歌谣为代表的乡土文化研究能够在学界顺利开展,与知识精英在教育界中得到中小学界以及社会教育界的支持密切有关。学校教师及民众教育人士开展了歌谣学研究,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将之作为学校教材以及民众读物的内容。第三,歌谣课程实验的知识根基是历时已久的现代乡土学术研究。同时,这场知识精英主导的乡土课程实验也面临了诸多挫折,虽然得到学界的大力支持,但还是遭遇部分保守知识分子与世人的排斥与不理解,这使得课程实验的开展面临困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华玲  
民国政府以改善民生与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央政府通过将职业教育渗透于不同层级的民族教育之中、健全和强化民族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专款补助民族职业教育机构的建设与人员待遇,并因时调整政策等方式推动政策的实施。民国时期实践型的"大职教"观念,改善民生的职业教育政策意蕴"、点面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对完善的政策落实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崔娅辉  
周口方言童谣是指在周口形成发展,并用周口方言传唱的童谣,具有浓郁的周口地方特色。陈楚文化是从古到今陈楚人民创造的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陈楚文化是周口方言童谣产生的基础,周口方言童谣则从语言形式、表现内容到写作特色,无不深受陈楚文化的影响。陈楚文化使周口方言童谣更富周口味道,也更具文化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侯怀银  郭建斌  
教育研究方法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民国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主要有:何谓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如何分类;不同教育研究方法的使用范围和限度;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民国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引进和移植了研究方法;既重视哲学的研究方法,又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逐步发展成学科;注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峻  刘艳春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起源,它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主张通过"工读结合"的方式对平民进行"实科教育"。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农耕经济的凋敝与社会贫困的加剧、"三民主义"思想不断深化以及西方"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与中国化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基本模式;为教育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晓东  
建教合作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国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文章对民国时期建教合作职业教育的产生背景、政策措施、实施途径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长法  李红梅  
随着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也成为必然。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包括中国职业教育史整体研究、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研究、女子职业教育史研究和职业指导史研究等。这些研究,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妍  
立信会计教育在20世纪30、40年代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其办学经验与特色体现在:"三位一体"模式创"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先河,面向时代、面向社会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坚持"学验并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突出,最早倡导会计诚信教育,魅力型校长凝聚办学力量。研究立信的办学经验与特色对当代中国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均有诸多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