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2)
2023(4359)
2022(3627)
2021(3441)
2020(2617)
2019(6039)
2018(5885)
2017(9963)
2016(5287)
2015(6105)
2014(5910)
2013(5740)
2012(5428)
2011(5136)
2010(4939)
2009(4118)
2008(3659)
2007(3055)
2006(2813)
2005(2290)
作者
(14686)
(12425)
(11999)
(11430)
(7738)
(5925)
(5626)
(4787)
(4773)
(4320)
(4293)
(3970)
(3877)
(3834)
(3735)
(3666)
(3568)
(3510)
(3504)
(3492)
(3080)
(2978)
(2912)
(2890)
(2837)
(2717)
(2668)
(2665)
(2647)
(2518)
学科
(20152)
经济(20128)
管理(13005)
(11838)
(11194)
(8790)
企业(8790)
农业(8225)
业经(7665)
地方(7660)
方法(5509)
中国(5486)
理论(4994)
农业经济(4910)
教学(4891)
(4541)
(4385)
数学(4362)
(4314)
数学方法(4253)
技术(4236)
发展(3596)
(3584)
工作(3498)
教育(3437)
(3300)
建设(3240)
学法(3236)
教学法(3236)
(2929)
机构
学院(73423)
大学(71929)
管理(26544)
研究(23180)
(22915)
理学(22714)
理学院(22375)
经济(22128)
管理学(21843)
管理学院(21698)
中国(16056)
(15651)
科学(15395)
(14118)
师范(13916)
(11897)
中心(11708)
(11549)
师范大学(11293)
(10776)
业大(10600)
(9962)
(9852)
研究所(9852)
技术(9366)
北京(9259)
农业(8655)
(8437)
职业(8205)
教育(8155)
基金
项目(52321)
研究(41997)
科学(40470)
基金(35241)
(30121)
国家(29795)
科学基金(25806)
社会(24517)
社会科(23013)
社会科学(23008)
(22109)
教育(20056)
基金项目(19916)
编号(18979)
(17698)
自然(15951)
成果(15782)
自然科(15532)
自然科学(15529)
自然科学基金(15236)
课题(13138)
资助(12381)
(11779)
(11748)
重点(11455)
(11030)
项目编号(10954)
大学(10616)
(10543)
规划(10247)
期刊
(29216)
经济(29216)
研究(20630)
中国(16763)
教育(14884)
(12976)
管理(10240)
科学(10056)
技术(9819)
学报(9790)
农业(9210)
(7796)
大学(7783)
学学(6818)
图书(6802)
业经(6520)
资源(4856)
(4707)
职业(4548)
书馆(4533)
图书馆(4533)
情报(4323)
(4242)
(4047)
问题(3980)
(3950)
论坛(3950)
(3871)
金融(3871)
科技(3799)
共检索到108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万驰  
当今中国存在乡土文化流失的问题,乡土课程建设成为振兴乡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举措。以歌谣研究为个案来考察民国时期知识精英的乡土课程实验,可以丰富课程史研究议题,深化乡土课程理解。民国时期知识精英开展乡土课程实验的成功经验包括三点:第一,知识精英能够扎根于地方文化教育传统,且接受西方乡土文化思潮的影响。这促发知识精英产生乡土文化自觉意识和视界的转向。第二,以歌谣为代表的乡土文化研究能够在学界顺利开展,与知识精英在教育界中得到中小学界以及社会教育界的支持密切有关。学校教师及民众教育人士开展了歌谣学研究,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将之作为学校教材以及民众读物的内容。第三,歌谣课程实验的知识根基是历时已久的现代乡土学术研究。同时,这场知识精英主导的乡土课程实验也面临了诸多挫折,虽然得到学界的大力支持,但还是遭遇部分保守知识分子与世人的排斥与不理解,这使得课程实验的开展面临困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竞蓉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近现代最早从事职业教育实验活动的团体。上世纪20、30年代,该社进行的中华职业学校教育实验活动和江苏昆山徐公桥农村职业教育实验活动,推动了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变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齐  
童谣作为儿童之间经常传唱的一种表现形式,因其形式简短,富有韵脚和格律,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流传。而悠久的教育传统,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使得童谣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教育学人所关注,并从思想性和内容上进行了改造。受此启迪,民间也创作出了一批新童谣。随着童谣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大,童谣与"儿童本位"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思文  
《乡土志例目》是清代瑞安学派代表黄绍箕编订的一部颇为成功的方志学著作,它的出现为清末民国乡土志的编纂提供了直接依据,并成为乡土教材编写制度化的标志。同时,此书也较好地体现了黄绍箕的方志观、文献观和教育观,对后代方志学、目录学和乡土教材的编纂影响深远。从民国学术史的视角,考察《乡土志例目》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彰显该书的学术价值与影响,蠡测清末民国对该书的接受情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兰  
中国的撤点并校过去了十余年,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有学者认为十年撤点并校政策改变了中国乡村文化传承的模式,对新农村建设、乡村文明的负面影响极为深远,几乎遍及所有农村地区。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基层教育部门在面临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断根的危机之下做出了诸多努力和尝试,令乡村文明回归学校。为深入了解"撤点并校"政策导致乡村文明衰落的情况及乡土文化传承应采取的方法,本研究选择了长顺县构建乡土教育课程,促使乡村文明回归的实践进行了调研,对如何构建乡土教育课程进行了阐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卓雯  张天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利利  李占萍  
民国时期的乡村职业教育发展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文章以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为个案,展现其独特的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社会影响及作用,为当今职教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春文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浙江乡土旅游"基于信息化教学需要和差异化教学要求进行在线资源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在线分类教学、精准过程管理、个性化施教及分层分类考核评价等手段进行差异化教学,便利了师生的教与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该课程着力打造"课内外演练结合""校内外校企联合"以及"课程设置情景交融"等特色,以此顺应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加大校企合作以及教学实训相结合的大背景,对于同类专业在线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娄敏  
通过商号之间资本与人力的联合,民国时期的组合伙贸实现了原产地、集散地与销售地之间的大宗商品贸易,其商业利润主要来自对市场的占有,从而达到控制价格与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公权力对组合伙贸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为商人提供了庇护,另一方面破坏了股权平等与债权平等的原则。本文揭示组合伙贸的本质是有限责任,有助于扩大市场占有且规避风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雨晴  
乡土小说一直在台湾文坛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文坛涌现了一批具有新风貌的乡土小说,以袁哲生、吴明益、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许荣哲、张耀升、王聪威、高翊峰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小说迥异于以启蒙为立场的描写乡村社会或以批判为态度描写城乡对立的前代乡土小说,以“零度写作”的姿态,通过描写乡村的怪力乱神来实现较为私人化的文学关怀,体现了新乡土小说的显著特征。文章在介绍新乡土小说的概念和特点的同时,以新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童伟格为例,分析他作品中对死亡与时间的关注,并将这种关注与他书写的“弱者”“废人”的生存逻辑联系在一起,来具体考察台湾新乡土小说的写作实践,指出了新乡土小说创作中的不足和对当下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萤  
合会是我国民间旧有金融合作组织,起源久远且流行于全国,对民间融资、储蓄和救济等有着重要作用。民国时期,广西是合会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省份,当地以标会最为盛行且年限相对较长,摇会结构简单且规模较小,不同类型的合会之间存在重合现象,反映出地缘因素、社会经济、文化习俗与合会的密切关系。此外,虽然广西合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其具备融资、储蓄、抵制高利贷、沟通情谊等功能,透视出民间金融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文军  袁俊  
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及南京市政府根据中央授权,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南京城市管理的法规。这些法规确定了城市管理机关的组织和权限,内容涉及公用事业管理、市民生活、社会问题解决、教育事业、地政、自治事项等方面。城市管理法规将南京的城市管理纳入了制度化轨道,是城市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但由于种种因素,这些法规的实效受到了限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尤育号  
同乡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同籍人士在旅居地设立的乡缘性民间自治社团。会员构成的多元化,组织结构的科层化与分权制衡,以及运行机制的规范性和民主性,强化了同乡会作为民间社团的自治特征,使它得以排斥外部力量的控驭,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发挥护侨和助乡的社会功能。温州旅沪同乡会在其存续的34年间,除致力于护侨活动之外,还通过信息互通、内部组织网络的拓展、与家乡民间社团的协作互助等方式,维系与家乡社会之间持续不断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张基于乡谊且颇具权势内涵的家乡网络。依托这张网络,同乡会得以在维护商民利益、慈善赈济和地方政治等方面,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家乡公共事务,在发挥助乡功能的同时,强化了旅居地和家乡社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