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6)
2023(3395)
2022(3086)
2021(3120)
2020(2687)
2019(6129)
2018(6035)
2017(11280)
2016(6798)
2015(7613)
2014(7434)
2013(7287)
2012(6699)
2011(5733)
2010(5974)
2009(5673)
2008(6192)
2007(5916)
2006(5242)
2005(4893)
作者
(16739)
(13454)
(13283)
(12746)
(8853)
(6370)
(6238)
(5322)
(5064)
(4989)
(4646)
(4572)
(4364)
(4294)
(4176)
(4075)
(4006)
(3991)
(3954)
(3929)
(3341)
(3285)
(3253)
(3240)
(3140)
(3069)
(2972)
(2911)
(2751)
(2643)
学科
管理(35506)
(25791)
(25360)
企业(25360)
(19398)
(16635)
经济(16600)
(13337)
财务(13314)
财务管理(13272)
企业财务(12735)
(7761)
国家(7670)
方法(7003)
(6818)
财政(6014)
人事(5799)
人事管理(5797)
(5206)
银行(5202)
(5055)
中国(5045)
数学(4947)
(4924)
数学方法(4911)
业经(4832)
(4656)
(4591)
(4162)
理论(4157)
机构
大学(82180)
学院(81824)
管理(34877)
(29931)
经济(28998)
理学(27277)
理学院(26982)
管理学(26812)
管理学院(26589)
研究(24340)
中国(23854)
(23733)
(18043)
财经(15709)
(14569)
(14142)
科学(12852)
中心(12499)
(12369)
(11682)
北京(11673)
财经大学(11548)
研究所(10327)
(9870)
师范(9798)
公司(9514)
(9393)
商学(9100)
商学院(9007)
(8912)
基金
项目(43922)
研究(35433)
科学(33775)
基金(30796)
(25359)
国家(25115)
科学基金(21755)
社会(21112)
社会科(19976)
社会科学(19967)
教育(16640)
(16631)
基金项目(16013)
编号(15343)
成果(14666)
(13779)
自然(13200)
资助(13055)
自然科(12845)
自然科学(12844)
自然科学基金(12641)
课题(10570)
(10558)
项目编号(10473)
(10232)
重点(9429)
(9150)
教育部(9096)
人文(8936)
(8934)
期刊
(39959)
经济(39959)
研究(27823)
(26074)
中国(21992)
管理(16484)
(12159)
金融(12159)
教育(10195)
会计(9730)
财会(9235)
学报(8863)
科学(8628)
财经(8293)
(7624)
大学(7322)
(7020)
技术(6890)
(6585)
通讯(6530)
学学(6523)
会通(6503)
图书(5707)
经济研究(5290)
(4985)
农业(4881)
业经(4582)
现代(4548)
(4417)
书馆(4204)
共检索到145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金华  赵一凡  
民国时期的地方债发行始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泛滥失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得到制约和监督,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而最终取缔。本文通过对民国各个时期地方政府债务发展脉络、特征分析和管理机制的研究,为当今地方债的偿债机制、风险管理、用途规范、立法完善、融资渠道等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靖  田亮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依靠举债出政绩、大肆借钱融资做法比较普遍,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了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其中,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达188.95%,如果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达219.57%。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涛  
从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开始,地方政府在事权扩大时财力却不断收紧,地方政府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为地方政府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等奠定物质基础,保证地方经济增长和完成地方事务。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不规范的渠道广泛举债,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剧增,成为焦点问题。在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期国家地方政府管理债务的有益经验之后,提出了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实现制度化管理,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以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丽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拉动不无关系。但从1994年开始的财政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在事权扩大的同时,财力不断收紧,为了保证地方经济增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举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剧增,债务风险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日渐成为焦点问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地方政府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债务规模庞大,特别是体制外的隐性、或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廖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为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渠道积累了大量债务,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为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埋下了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虽然打开了地方债发行的"正门",开展了大规模地方债置换,并在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尚未建立一套完备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本文通过梳理典型市场经济国家在地方债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毛晖  陈志勇  雷莹  
美国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时间较长,经历过数次债务危机。危机的成因包括财政管理不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危机以及突发性事件等。面对债务危机,美国地方政府形成了事前防范风险、事中严格管理、事后采取恢复措施的管理体系。中国可适当借鉴美国的经验,构建地方债务风险预警体系、规范债务管理制度,以及推动地方产业结构适时调整升级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洪范  
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直接借入、提供担保、欠账等形式形成的最终必须由其偿还的债务,包括显性直接负债、显性或有负债、隐性直接负债、隐性或有负债四种。其主要渠道是以公开、证券化的形式进行融资,可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也用于弥补市政当局的季节性或暂时性赤字,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提供公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廖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为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渠道积累了大量债务,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为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埋下了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虽然打开了地方债发行的"正门",开展了大规模地方债置换,并在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尚未建立一套完备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本文通过梳理典型市场经济国家在地方债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任太  
2004年初,笔者赴澳大利亚进行短期学习访问。鉴于政府债务问题在国家和国际公共事务以及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在澳大利亚学习访问期间,笔者对澳大利亚如何监督和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做了重点了解和考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立伟  
举借债务是国外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普遍做法。从世界范围看,按照分权和集权程度不同,目前国际上存在四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是四种管理体制的代表。本文从赋予地方政府举债主体地位、严格限定举债用途、控制债务规模、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重视债务风险防范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四个国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的共性做法,提出改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邹晓梅  
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占比大约是60:40,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主要靠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和债务融资弥补。地方政府融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中央政府贷款、地方公共团体金融机构贷款、在资本市场公开发债募资以及向私人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等。中央政府明确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担保,并通过地方分配税体系平衡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确保地方政府债务本息及时偿付。同时,中央政府还建立了完备的信息披露机制和风险预警体系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恩涛  杨璇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线上,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政府债务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帆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年不断增长,风险上升。在短期,经济周期是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在长期,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雇员的高工资、医疗保险和福利支出。解决美国的财政和债务问题,必须进行较大的制度改革。美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为我国解决地方债问题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美国地方政府的现有监管制度(包括信用评级、监管、破产和救助机制)可以为我国地方债提供借鉴,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注意吸取这些制度在金融危机中显示的经验和教训。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金华  符旺  
近代浙江地方政府债务跨了四个历史时期:始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盛行于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取缔于国民政府时期。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浙江省近代地方公债的历史,以其发债历程为线索,试图从中把握浙江近代地方公债的发展规律,并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地方公债的管理提供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世君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重整制度,又称地方政府破产制度,其本质是在保留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债务清偿和财政再建的破产重整法律程序,目的在于保护地方政府及其债权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重整的法律制度,构筑我国处理地方债务危机的法治化途径。应当从理念、规则、体制三个层面入手研究解决相应的制度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