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79)
- 2023(8019)
- 2022(6527)
- 2021(6191)
- 2020(4895)
- 2019(11056)
- 2018(10737)
- 2017(18356)
- 2016(11512)
- 2015(12551)
- 2014(12309)
- 2013(11244)
- 2012(10388)
- 2011(9514)
- 2010(9675)
- 2009(8342)
- 2008(8306)
- 2007(7453)
- 2006(6710)
- 2005(5847)
- 学科
- 济(32986)
- 经济(32937)
- 管理(24673)
- 业(24554)
- 教育(19152)
- 企(17542)
- 企业(17542)
- 中国(16984)
- 方法(15370)
- 数学(13638)
- 数学方法(13454)
- 农(11757)
- 学(11531)
- 财(9146)
- 理论(8882)
- 农业(8586)
- 贸(7880)
- 贸易(7879)
- 易(7685)
- 业经(7583)
- 技术(7165)
- 劳(6311)
- 劳动(6294)
- 发(6196)
- 教学(6042)
- 制(5650)
- 环境(5504)
- 发展(5285)
- 地方(5174)
- 展(5163)
- 机构
- 大学(159251)
- 学院(152859)
- 研究(58626)
- 济(53450)
- 经济(52311)
- 管理(50044)
- 理学(44429)
- 理学院(43739)
- 管理学(42667)
- 管理学院(42373)
- 科学(38406)
- 中国(35101)
- 京(34719)
- 农(32717)
- 教育(30940)
- 所(30821)
- 范(30695)
- 师范(30352)
- 研究所(28845)
- 业大(27161)
- 农业(26247)
- 师范大学(25296)
- 中心(24147)
- 江(23824)
- 财(23035)
- 北京(22070)
- 院(20796)
- 技术(19880)
- 财经(19307)
- 州(18043)
- 基金
- 项目(107502)
- 科学(85436)
- 研究(77609)
- 基金(76342)
- 家(69570)
- 国家(68853)
- 科学基金(56641)
- 社会(48296)
- 社会科(45466)
- 社会科学(45455)
- 教育(43878)
- 省(42846)
- 基金项目(40261)
- 划(39641)
- 自然(37468)
- 自然科(36642)
- 自然科学(36624)
- 自然科学基金(36010)
- 编号(31522)
- 资助(29773)
- 成果(27122)
- 重点(26368)
- 课题(25337)
- 部(25244)
- 发(23823)
- 创(22821)
- 教育部(21692)
- 创新(21084)
- 计划(21041)
- 科研(20954)
共检索到224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筱宁 李忠
劳工教育缘起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素质结构的要求与企业的赢利本性,旨在通过教育提高劳工智能水平、生产能力与思想觉悟,增加国民财富,使劳工成为有尊严的人。经历清末民初的发展,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劳工教育受到劳工本人、企业主、学者与政府的普遍关注,形成劳工教育思潮。劳工教育思潮影响所及,促成了劳工教育法律出台与制度形成,使劳工教育走向法制化,并对劳工教育实践产生广泛影响。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劳工教育 思想 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忠
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界,民国劳工教育可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劳工教育无法律而有相应制度,劳工教育实施视企业主或行业负责人对劳工教育与企业发展关系的认识程度及劳工对教育的需求程度而定,带有自发性特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大批劳工教育法律、法令、实施细则,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工教育法律体系,并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工教育职能部门,承担劳工教育职责成为企业的法定责任,劳工教育带有强制性得以普遍展开,并取得一定成绩。然而,由于劳工教育法律本身及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最终使劳工教育走向自己的反面而陷于失败。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失败,不意味着劳工教育没有成功的可能,民国时期劳工教育中积淀的思想资源和域外劳...
关键词:
民国 劳工教育 法律 述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唯
20世纪 2 0年代 ,中国教育界曾经涌动起一股要求“教育独立”的思潮和运动 ,追求思想、学术自由构成该思潮的观念动因 ,而教育经费的奇缺则是其直接成因。这段史实所蕴涵的合理诉求 ,值得后人重视和深思
关键词:
教育独立 学术自由 蔡元培 胡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艳 谢长法
民国初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从西方引入我国,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西方先进职业补习教育的驱使。鉴于此,一批知识分子、报刊机构、社会团体及地方教育机关等充当了引进与传播的主体,通过出国考察、译介书籍、著书发文、报告演讲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并努力在各地试行。在此过程中,显现出主体多层次、信息单向性、内容多样化、传播形式以有组织引进与分散传播相结合的特点,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补习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职业补习教育 引进与传播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刚
1930年中英两国达成协议,将英国退还的庚款为基金投资兴办实业,再以其所得利息资助教育事业。举办九届留英考试,培养193名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资助高等教育基础建设,安顿战时流亡的教授及毕业生;配合国家政策致力于西北教育开发。中英庚款对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中英庚款 民国教育 公费留英 西北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鹏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专指农民,教育内容以农业教育为主,对职业教育及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于复杂社会环境,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并在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建设及实践层面有较大进步,具有西化色彩浓、重视程度高、注重实践教育等特点。应吸取和借鉴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办学,以推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村职业教育 教育实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李艳莉
民国时期教育系科的地域分布表现出省份分布较全面但分布不均衡的特征;院校分布表现出教育系科主要分布在综合性大学、独立学院①教育系科迅速增加、师范大学教育系科分布却较少的特征,时间分布呈现出抗战前后分布差异较大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缘于政府政策、大学分布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当今中国教育系科的分布要合理继承和创新,重视政府的调控作用;教育系科的分布要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制订好设置标准并做好合理评估。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教育系科 分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华玲
民国政府以改善民生与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央政府通过将职业教育渗透于不同层级的民族教育之中、健全和强化民族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专款补助民族职业教育机构的建设与人员待遇,并因时调整政策等方式推动政策的实施。民国时期实践型的"大职教"观念,改善民生的职业教育政策意蕴"、点面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对完善的政策落实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应芳
民国时期,以沈祖荣、杜定友、刘国钧、李小缘、洪有丰等人为代表的图书馆学家努力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其在借鉴西方图书馆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探索,培养了一批符合中国图馆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这对我国当今处于低符中的图书馆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学教育本土化 办学模式 课程设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宇文
社会本位思潮是影响当前教育的重要思潮之一。社会本位思潮所提倡的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利益高于一切、社会是制约教育的惟一因素等思想,导致了教育功能功利化、教育阶级性泛化、公民教育极端化、办学模式单一化、教育内容演绎化、教学过程模式化等现象,这些正是当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病理表现。
关键词:
社会本位 思潮 教育病理表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亮
20世纪20年代太平洋科学会议兴起,旨在联合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开展资源调查和保护等,增进太平洋沿岸人民的友谊。欧美国家及亚洲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均成为永久组织太平洋科学协会的会员,并实行轮流举办制。中华民国自第三次东京会议开始正式参加该会,并争取到会员国地位。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该会的资源调查和研究,在林学、气象学等科学研究上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通过参加该会,推进了中国科学体制化的进程,并对当时中国地质学、植物学、海洋学等地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际科学界的新思潮如天然纪念物保护也传入中国。
关键词:
太平洋科学会议 民国时期 科学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超
民国时期苏联农业技术通过官方聘请苏联专家、派遣留学生、进出口贸易,以及两国侨民移居、兴办企业、边民往来等途经向中国转移,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经验和农业机械、良种等的技术要素。这些技术比较适合中国农业自然条件和生产需要,应用推广改造传统农业增产增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消费结构改善,促进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进而推进了区域农业近代化。同时,在一些方面为新中国初期引进与推广应用苏联农业技术奠定了初步基础,引进农牧品种改良地方品种,形成杂种群在新中国先后育成一批新品种。
关键词:
农业技术转移 作用与影响 苏联 民国时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育红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育经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不仅与国家的财政状况密切相关,亦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形及校长的个人影响力等因素有关。北京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初期,中央财政支绌,国立大学教育经费频遭拖欠;战时国立各校遭受折减与通货膨胀的双重打击,教育经费不足情形益发严重。同时,国家政局之稳定与否及当权者因政治利益而有所侧重之权衡,亦对国立大学教育经费有着显著影响。此外,民国国立大学校长之人脉关系在争取大学经费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国立大学 教育经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艳莉 李妍
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912-1915年传播的起步阶段,1916-1926年传播的繁荣阶段,1927-1949年传播的变通阶段。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学的萌生、开阔了中国职业教育学人的国际视野、丰富了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的改革。反思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路径为:加强原创,自觉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学;立足本土,扎根中国实际传播西方职业教育学;扩展领域,多维途径传播西方职业教育学;理性思考,批判分析西方职业教育学的传播。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职业教育学 中国 传播 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文臣
劳工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先后出现了国际劳工标准、核心劳工标准、社会条款、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以及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等,它们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从长远来看,劳工权益保护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些劳工标准还可能成为贸易壁垒。中国企业需要认真分析,积极应对。调整企业的竞争策略,加强企业的劳工权益保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