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6)
2023(7070)
2022(5733)
2021(5889)
2020(4474)
2019(10213)
2018(10160)
2017(17501)
2016(11126)
2015(12502)
2014(12594)
2013(11649)
2012(11011)
2011(10515)
2010(11047)
2009(9736)
2008(9591)
2007(8969)
2006(8280)
2005(7414)
作者
(28953)
(24867)
(24336)
(23175)
(15292)
(11863)
(10998)
(9689)
(9530)
(8836)
(8452)
(8353)
(7733)
(7715)
(7646)
(7567)
(7420)
(7167)
(7044)
(6976)
(6527)
(6363)
(6034)
(5995)
(5891)
(5629)
(5503)
(5453)
(5201)
(5025)
学科
(48304)
(36506)
经济(36464)
农业(32324)
(28367)
教育(20087)
中国(16381)
业经(14933)
管理(14031)
农业经济(12344)
(11928)
发展(10700)
(10578)
(10051)
(9379)
农村(9355)
方法(9004)
地方(8899)
理论(8809)
(8321)
数学(7788)
数学方法(7627)
(7394)
企业(7394)
土地(7356)
(7284)
建设(7218)
及其(7093)
收入(7041)
教学(7030)
机构
学院(149287)
大学(147161)
研究(58047)
(52146)
经济(50777)
(48288)
管理(46981)
理学(40596)
理学院(39995)
管理学(39029)
管理学院(38742)
中国(38659)
农业(36502)
科学(35394)
(32878)
(32657)
师范(32501)
教育(31656)
(30217)
业大(28914)
研究所(27496)
师范大学(26156)
中心(25931)
(25612)
农业大学(22372)
(21547)
北京(21008)
技术(20377)
(19655)
(19304)
基金
项目(94389)
研究(79910)
科学(75118)
基金(63321)
(54642)
国家(53833)
社会(47246)
科学基金(43987)
社会科(43742)
社会科学(43732)
教育(43609)
(40317)
编号(37976)
(34896)
成果(33410)
基金项目(33185)
(29069)
课题(28890)
自然(24979)
(24495)
自然科(24324)
自然科学(24316)
自然科学基金(23868)
资助(23856)
(23582)
(22889)
重点(22715)
(21797)
规划(21308)
发展(19532)
期刊
(68159)
经济(68159)
(56543)
教育(52752)
研究(51449)
中国(45145)
农业(38714)
学报(24587)
科学(22796)
大学(20699)
业经(18297)
学学(18070)
(16992)
技术(16505)
(14616)
金融(14616)
农业经济(14351)
职业(14305)
农村(13662)
(13662)
(13360)
(10914)
管理(10792)
问题(10023)
技术教育(9718)
职业技术(9718)
职业技术教育(9718)
世界(9495)
农村经济(9115)
社会(9036)
共检索到239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鹏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专指农民,教育内容以农业教育为主,对职业教育及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于复杂社会环境,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并在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建设及实践层面有较大进步,具有西化色彩浓、重视程度高、注重实践教育等特点。应吸取和借鉴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办学,以推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燕  
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真正迈入近代化轨道是在民国时期,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制度的建设历程大体分为实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阶段(1912-1921年)、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初创阶段(1922-1926年)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调整阶段(1927-1949年)。这个时期职业教育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职业教育、职业指导和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同时,制度在实施中也引发了诸如与本土实际发生冲突、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等一些问题。鉴于此,对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重视制度的本土化问题是改革的基础,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核心,职业教育办学的准确定位是关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华玲  
民国政府以改善民生与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央政府通过将职业教育渗透于不同层级的民族教育之中、健全和强化民族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专款补助民族职业教育机构的建设与人员待遇,并因时调整政策等方式推动政策的实施。民国时期实践型的"大职教"观念,改善民生的职业教育政策意蕴"、点面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对完善的政策落实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朱灵通  李长安  
民国时期的审计清官文化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清官文化中的清廉、公正、刚正不阿等特点,又发扬了我国传统的清官文化:从忠君转向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从清官到选拔清官;从礼仪道德到民主法律制度。民国审计清官文化对当代的启示有:传承清官文化,反对"四风";推进制度建设,依靠法治反对腐败;审计领导垂范,推进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鸿翔  
民国学界农业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在深受国内职教思潮影响的同时与职教实践形成了互动。民国学者们在农业职业教育的目标与作用、农业学校的设置、师资选择与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诸多方面的论述视角多元,观点多样,形成了该历史时期农业职教思想史的丰富面向。民国学者们的主张对当前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启示包括:从推动乡村振兴的高度认识农业职业教育的作用、结合区域实际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本土化改造、建立农业职业教育教师定期下乡机制、根据工作任务编制农业职业教育教材、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农业职业教育机制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黄晓玲  
民国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阶段,此阶段代表性职业教育学著作的相关论述中蕴含的个人-社会论、知能-道德论、专门-普通论、职业-生活论、生活-人生论、多元统整论等,显示出该阶段职业教育目的具有的复合性、和谐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对当前厘清职业教育目的中的多重矛盾、正确定位职业教育目的并引导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吴应图、沈立人、潘序伦、张辑颜等学者对审计目的这一审计基本范畴进行了探讨,认为审计目的主要围绕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等三个层面。一些学者提出审计目的因时因地而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审计主要目的变化的两大因素,即社会需求和审计能力。民国时期审计目的思想对当代的启示:一是我们在学习西方审计理论和审计文化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二是要抓审计主要目的又要兼顾审计次要目的;三是重视审计目的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不能用一套审计准则审查所有的企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苏刚  
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影响深远,不仅推动了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一是对"仪型他国"的师范教育制度的必要修正;二是义务教育普及的迫切要求;三是对乡土中国文化特质的路径依赖;四是不同权力主体博弈的结果,其对当前我国农村师资的培养及农村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桑宁霞  王晓丹  
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在民国时期(1912—1949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制度、思想、实践上都相当成熟,其发展状况波澜壮阔、蔚为壮观。本文从新文化运动、民主革命、教育学人、教育进化4个层面对民国时期成人教育的兴盛状况进行归因分析。针对当前中国成人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文化引领作用的缺失,民主内涵与本质的旁落,本土化路径中出现的理实分离与理念模糊的弊端,以及现代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困境与彷徨。透过民国时期成人教育兴盛的归因分析,可以寻找出当代中国成人教育走出困境、迅速发展的策略与启示:回归文化属性,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启龙  
伴随着近代丝绸贸易激增,我国江南地区兴办了一批蚕业学校和农科学校蚕科,蚕桑技术人才培养从传统家族内口传心授向班级规模化教学转变,本土教材应运而生。该时期蚕科教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以国家法令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秉持"切合实用"理念进行知识选择,以"工作顺序"作为编排逻辑,通过精细的语言文字表达助力价值观形成,多样图表助力师生教学,兼顾多层次学校的教学需要。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应进一步通过立法和审查明确标准导向编写范式,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四新"优化教材内容,根据职业特点合理编排教材内容逻辑,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材辅助阅读素材,同时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开发跨学段适用教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梦云  宋美玲  
我国的职业指导思想始于民国时期,以黄炎培、何清儒、陈选善、邹韬奋、刘湛恩、庄泽宣、喻鉴清、杨贤江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致力于职业指导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职业指导的本质、功能、原则、方法几个维度探析学者们的理论体系,总结职业指导理论的基本特征,以期为现今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职业指导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实现人与职业的匹配;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始终;建立多元的指导合作体系,促进我国职业指导事业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兵  
我国科学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发端于民国初年。让人意外的是,在高校和中学之外,民国时期中国的小学也曾经开展过职业指导。民国时期小学职业指导活动的开展,既受当时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也体现了专家们"从娃娃抓起"的愿望,民国时期小学职业指导主要有演讲、谈话、参观、加授课程等形式,委员会是实施职业指导的主要形态,主要内容有职业陶冶、升学指导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这些为今天扩大学校职业指导的实施范围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峻  刘艳春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起源,它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主张通过"工读结合"的方式对平民进行"实科教育"。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农耕经济的凋敝与社会贫困的加剧、"三民主义"思想不断深化以及西方"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与中国化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基本模式;为教育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晓东  
建教合作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国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文章对民国时期建教合作职业教育的产生背景、政策措施、实施途径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长法  李红梅  
随着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也成为必然。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包括中国职业教育史整体研究、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研究、女子职业教育史研究和职业指导史研究等。这些研究,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