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0)
- 2023(6694)
- 2022(5526)
- 2021(5206)
- 2020(4126)
- 2019(9363)
- 2018(9037)
- 2017(16748)
- 2016(8639)
- 2015(10288)
- 2014(9976)
- 2013(10044)
- 2012(9914)
- 2011(9560)
- 2010(9460)
- 2009(8920)
- 2008(8584)
- 2007(7453)
- 2006(7024)
- 2005(6662)
- 学科
- 济(65746)
- 经济(65701)
- 方法(20927)
- 管理(20442)
- 数学(19176)
- 数学方法(19129)
- 中国(17157)
- 业(16153)
- 地方(15298)
- 学(12579)
- 地方经济(11976)
- 企(11338)
- 企业(11338)
- 贸(10901)
- 贸易(10891)
- 易(10608)
- 农(10488)
- 业经(9883)
- 环境(8625)
- 制(8243)
- 融(8152)
- 金融(8152)
- 财(7943)
- 发(7759)
- 关系(7658)
- 银(7512)
- 银行(7505)
- 行(7408)
- 经济学(7116)
- 农业(7002)
- 机构
- 大学(143372)
- 学院(139061)
- 济(78784)
- 经济(77783)
- 研究(58554)
- 管理(47795)
- 中国(44839)
- 理学(40244)
- 理学院(39737)
- 管理学(39345)
- 管理学院(39060)
- 财(32053)
- 京(30556)
- 科学(30507)
- 所(29353)
- 经济学(27886)
- 研究所(26573)
- 财经(25930)
- 经济学院(24902)
- 中心(23915)
- 经(23810)
- 北京(20352)
- 院(20244)
- 财经大学(19282)
- 江(18983)
- 范(18810)
- 师范(18703)
- 科学院(18430)
- 农(18093)
- 社会(17309)
- 基金
- 项目(85348)
- 科学(68265)
- 基金(65392)
- 研究(64315)
- 家(56658)
- 国家(56272)
- 科学基金(47272)
- 社会(46264)
- 社会科(44041)
- 社会科学(44034)
- 基金项目(32817)
- 省(28450)
- 教育(28448)
- 资助(27597)
- 自然(26273)
- 自然科(25655)
- 自然科学(25647)
- 自然科学基金(25235)
- 划(24742)
- 编号(22755)
- 中国(21456)
- 国家社会(21386)
- 部(21168)
- 发(20226)
- 成果(19791)
- 重点(19594)
- 教育部(18768)
- 济(18361)
- 经济(18212)
- 发展(17585)
共检索到225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孙大权
中国经济学在民国时期有较大发展,一是经济学论著大量出版,著作有19497种,其中专著3837种,译著1781种;明确以经济类命名的刊物2448种;报纸的经济专栏364种。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民生主义经济学以及传统经济思想等各派之间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他们对基本经济理论、社会性质、经济制度、工业化道路以及人口、土地、货币、财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些成果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经济论著 经济思想 百家争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易棉阳
构建中国经济学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学界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而且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海归"经济学家的积极探索。文章通过解读民国时期留学生们在构建中国经济学中的学术贡献,试图为当下的中国经济学构建提供历史借鉴。研究发现:(1)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们提出并践履了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三步走"路径,即先翻译外国经济学著作,然后推进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中国化,最后提出中国经济学说。(2)在"三步走"路径中,翻译是基础,留学生们大量译介外国经济学论著,打开了国人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大门;中国化是中介目标,留学生们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结合中国经济实际编撰中国版经济学教材,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中国化;创建中国经济学是最终目标,留学生们从"国家经济学"和"世界主义经济学"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探索。(3)总体而言,留学生们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上的成绩可圈可点,但在第三步上,受限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终究未能功成。当前,我国经济学界正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完成这份时代赋予的答卷,经济学家有必要全面检视民国时期留学生们在构建中国经济学上的努力,努力提高理论自觉性,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经济学的各种条件和路径。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经济学家 留学生 中国经济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民国时期,陈豹隐先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传播者、《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中文版的首译者。陈豹隐先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播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对经济生活准则和认识在今天仍具有启迪意义。他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者,需要学界给予认真的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小兵
民国经济思想的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从经济学术著作、思想家人物、经济学社或留学生群体、经济思想专题、经济期刊这几种视角展开。文章通过对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进展及成果作一简要梳理,以期为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的研究提供其借鉴。
关键词:
民国 经济思想 经济学社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方健
民国时期的经济研究刘方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中国向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变中旧伦理秩序的失范,大量的西学被先进的中国人介绍到了中国,形成一场新的文化运动。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人们逐渐开始了用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探讨中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本文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严清华 李詹
经济期刊是各种经济思想得以展现的一大载体。民国时期的经济期刊多达534种,通过综合统计与取样分析表明,面临内忧外患的复杂境况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当时经济期刊所载文献大都偏重探讨中国的实际经济问题,其中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金融是各期刊中最重要的研究主题,宏观经济政策是最主要的研究热点,各期刊还促成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学习外国经验以改造中国经济的思想热潮。对民国时期经济期刊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有助于从总体上认识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本质特征与理论贡献,为今日中国的经济理论发展与经济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与历史启示。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经济期刊 经济思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严鹏
朱伯康是民国时期的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青年时期的朱伯康曾积极参与革命,并作为经济学本科生参与了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话语体系下,运用历史解释中国社会,为革命诊断出路。留学德国后,朱伯康接受了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受德国历史学派影响极深,形成了不同于英美主流经济学的思想。归国后,朱伯康成为职业经济学家,师法李斯特,主张由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推进工业化,回应了抗战建国的时代主题。朱伯康的思想理路揭示了民国经济学的多样性传统,也蕴含着抵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霸权的思想史价值。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志新
吴鼎昌是在民国时期担任过多个财经部门负责人和贵州省政府主席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旨在为中国提供独特的富强道路但又因谬误太多而难以实施的经济发展学说;二是他在主政贵州期间提出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地方经济建设方略;三是他对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弊病所作的半真半假的批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邹进文 黄范文
清朝末年,随着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经济思想亦开始传入中国。民国以后,中国派遣了大批留学生赴西方学习运输经济管理,这些留学生有的完成了运输经济学方面的博士论文,撰写了运输经济学方面的著作,有些成果还引起了当时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中国近代运输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纳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范畴加以深入研究。
关键词:
近代海外留学生 博士论文 运输经济思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邹进文
目前有关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学术史的研究主要利用的是中文文献资料,极少利用外文文献资料。本文运用民国时期留学英、美、法等国的中国留学生的英文、法文博士论文资料,从中国经济思想史、外国经济思想史和中西经济思想比较三个方面研究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对该学术领域作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
民国 经济思想史 留学生 博士论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民国时期存在两种金融监管制度,即1927年前的市场化监管制度和国民政府时期的行政化监管制度。新比较经济学给出的分析框架可以考察民国时期金融监管的演进:民国金融业的初始状态处在制度可能性曲线的独立执法状态,随着北京政府对金融业逐渐失控,金融业进入私人侵占的私立秩序状态,导致了金融业的混乱。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步确立政府统制的行政化监管制度,此种制度因降低了市场化监管制度下私人侵占而导致的高额损失,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抗战以后,国民政府对金融业实施严厉管制,金融业进入国家专制状态,因政府专制引致的社会损失不断增大,以致金融监管完全失灵,金融经济因之全盘崩溃。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金融监管 新比较经济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合心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构想,以及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来之后,确立新的和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经济学核心伦理,就成为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而科学、客观地认识与经济科学伦理相关的种种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又是确立新时期中国经济科学伦理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经济学伦理 和谐社会 经济现实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立冰
作为我国较早提出重建中国经济学的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不仅深刻分析了中国传统理论经济学的缺陷和不足,而且提出了科学可行的重建中国经济学之路——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并从方法论、基本假设、学术方针和创新原则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学的重建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比较系统清晰的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晓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文 冯文韬
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经济学家们通过提炼美国的发展经验,建构了美国本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了美国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但是,这些美国本土形成的经济学理论因为专注于探讨国内经济问题而很少从国际经济层面看待国家发展的问题,所以在20世纪上半叶逐渐被边缘化。反观当下,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也存在"重国内而轻国际"的情况。文章旨在通过揭示经济学发展中的"美国经验"背后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规律,以此提出对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启示。通过考察美国主流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文章发现:(1)美国的主流经济思想先后经历过三个重要的阶段,分别是1815年至20世纪初的美国学派经济思想、1918年至1945年的美国制度主义学派和1945年至今的新古典经济理论。(2)美国的经济现实经历了一个从短缺到过剩的过程,与之对应,经济思想也完成了从强调发展生产力到注重国际自由贸易的转向,这说明美国经济思想的演变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理论的重要性取决于被解释对象的重要性。因此,中国经济学构建不但要关注和聚焦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并积极从中汲取和提炼经济学的学术话语养料,从而更好地阐释中国与世界在今天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而且更应重视中国与世界格局新变化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的新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