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8)
2023(5964)
2022(5294)
2021(5119)
2020(4395)
2019(10575)
2018(10704)
2017(19291)
2016(11886)
2015(13873)
2014(14394)
2013(13676)
2012(12997)
2011(12005)
2010(12436)
2009(11210)
2008(11269)
2007(10583)
2006(9138)
2005(8286)
作者
(33047)
(27781)
(27611)
(26702)
(17481)
(13353)
(12997)
(10905)
(10532)
(10007)
(9294)
(9180)
(9161)
(8919)
(8767)
(8702)
(8664)
(8262)
(8105)
(8016)
(7104)
(7071)
(6797)
(6504)
(6322)
(6290)
(6285)
(6230)
(5722)
(5638)
学科
(42426)
经济(42390)
管理(25559)
(24968)
方法(22443)
数学(20272)
数学方法(20078)
教育(19545)
(19067)
企业(19067)
中国(16557)
(12415)
(11536)
(11130)
理论(9882)
(8317)
贸易(8316)
地方(8311)
(8061)
农业(8012)
(7693)
业经(7401)
教学(6963)
(6537)
(6507)
财务(6493)
财务管理(6471)
(6441)
技术(6423)
企业财务(6068)
机构
大学(170573)
学院(165059)
(60961)
研究(59615)
经济(59379)
管理(55973)
理学(48055)
理学院(47381)
管理学(46388)
管理学院(46035)
中国(38296)
(37579)
科学(36515)
(32049)
师范(31846)
教育(31298)
(31016)
(28734)
研究所(28317)
(28041)
(26867)
中心(26547)
师范大学(26102)
业大(24604)
北京(24554)
农业(22869)
财经(22420)
技术(21369)
(20831)
(20741)
基金
项目(103468)
研究(81357)
科学(81135)
基金(70454)
(60547)
国家(59911)
科学基金(49433)
社会(47545)
教育(45902)
社会科(44673)
社会科学(44656)
(42177)
(37636)
基金项目(36903)
编号(36638)
成果(32811)
自然(30603)
自然科(29831)
自然科学(29819)
自然科学基金(29284)
资助(29193)
课题(28133)
(25108)
重点(25008)
(23571)
(23179)
教育部(21805)
(21640)
项目编号(21572)
(21221)
期刊
(64961)
经济(64961)
研究(57104)
教育(50322)
中国(39776)
学报(25877)
(25159)
(22569)
科学(22216)
大学(19958)
技术(18067)
学学(17111)
管理(17073)
农业(16831)
职业(12408)
(11726)
金融(11726)
财经(11254)
业经(10326)
经济研究(10260)
(9676)
(9449)
问题(9015)
(8447)
论坛(8447)
图书(8356)
技术教育(8121)
职业技术(8121)
职业技术教育(8121)
(7945)
共检索到250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唯  
20世纪 2 0年代 ,中国教育界曾经涌动起一股要求“教育独立”的思潮和运动 ,追求思想、学术自由构成该思潮的观念动因 ,而教育经费的奇缺则是其直接成因。这段史实所蕴涵的合理诉求 ,值得后人重视和深思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筱宁  李忠  
劳工教育缘起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素质结构的要求与企业的赢利本性,旨在通过教育提高劳工智能水平、生产能力与思想觉悟,增加国民财富,使劳工成为有尊严的人。经历清末民初的发展,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劳工教育受到劳工本人、企业主、学者与政府的普遍关注,形成劳工教育思潮。劳工教育思潮影响所及,促成了劳工教育法律出台与制度形成,使劳工教育走向法制化,并对劳工教育实践产生广泛影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刚  
1930年中英两国达成协议,将英国退还的庚款为基金投资兴办实业,再以其所得利息资助教育事业。举办九届留英考试,培养193名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资助高等教育基础建设,安顿战时流亡的教授及毕业生;配合国家政策致力于西北教育开发。中英庚款对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英  
民国时期,在政府边疆教育的大力推行下,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现代教育得以展开。在现代教育的影响下,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民族意识、思想观念、语言文字等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推动蒙藏人民迈出了向现代社会前进的步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丁道勇  
民国学者在教育哲学的初创阶段,对这门学问的属性进行过三个方面的讨论。对于这些讨论的分析,可以得到有关教育哲学属性的认识——教育哲学是一个体系,是独断的、特殊的哲学。对于教育哲学属性的判断,有助于规范教育哲学的表达方式、排除各种伪教育哲学,从而在教育实证研究高度发达的今天,保持教育哲学研究的合法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敏  廖一波  杨安娜  
民国初期,西式复式簿记传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推广普及西方新式会计,培养新式会计人才。湖南作为民国时期的教育大省,在会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民国时期湖南的会计教育公、私立相结合,尤以私立会计学校众多,名人办学,名师授课,以传授西式复式簿记方法为主,学制灵活,课程设置科学先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新会计人才,为传播和推广复式簿记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燕慧  张学强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回族教育发展迅速,逐渐向近代化迈进,除受国家时局和政策影响外,与这一时期回族社会形成发展回族教育以挽救国家危机并振兴回族发扬教义的认知密切相关。在这一认知影响下,西北回教有识之士改革经堂教育,创办新式回族学校,以回族教育近代化为兴教救国的出路;西北回族各界人士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成为回族教育近代化重要经济来源;西北地区经堂教育与新式回族学校教育并存、互补,成为回族教育近代化的一种特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慧梅  
近代乡村社会改变的关键是民众认同并逐渐掌握新的现代性经济、政治和文化技能,而诸技能的全面导入、传播对于各种单设机关而言是力所不及的,需要设置综合性组织机构来承担。民众教育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借助行政力量掀起的民众教育运动综合机关,对当时乡村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的近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产物,它更多考虑的是政府偏好和政党意愿,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弊端妨碍了其最大绩效的发挥,最终导致整个民众教育运动走向失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江俊伟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虽历经种种困境与干扰,但从整体上来讲较好地处理了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与联动的关系。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一般以政府为宏观管理主体,以高等学校为自主办学主体,以政府、学校、社会为多元评价主体;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以宏观管理为主,高等学校的"办"主要体现为学校拥有相对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多元参与之"评"涉及政府督导、校内评议、第三方评价等多种形式;高等教育的"管"、"办"、"评"呈现为主体相对分离与效能积极联动的状态。这可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提供历史镜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齐  
童谣作为儿童之间经常传唱的一种表现形式,因其形式简短,富有韵脚和格律,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流传。而悠久的教育传统,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使得童谣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教育学人所关注,并从思想性和内容上进行了改造。受此启迪,民间也创作出了一批新童谣。随着童谣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大,童谣与"儿童本位"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侯怀银  郭建斌  
教育研究方法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民国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主要有:何谓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如何分类;不同教育研究方法的使用范围和限度;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民国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引进和移植了研究方法;既重视哲学的研究方法,又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逐步发展成学科;注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峻  刘艳春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起源,它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主张通过"工读结合"的方式对平民进行"实科教育"。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农耕经济的凋敝与社会贫困的加剧、"三民主义"思想不断深化以及西方"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与中国化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基本模式;为教育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晓东  
建教合作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国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文章对民国时期建教合作职业教育的产生背景、政策措施、实施途径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长法  李红梅  
随着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也成为必然。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包括中国职业教育史整体研究、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研究、女子职业教育史研究和职业指导史研究等。这些研究,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