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6)
2023(9302)
2022(8370)
2021(8163)
2020(6814)
2019(15942)
2018(16068)
2017(31147)
2016(17049)
2015(19371)
2014(19340)
2013(19228)
2012(17557)
2011(16115)
2010(15842)
2009(14321)
2008(13751)
2007(11655)
2006(10361)
2005(9058)
作者
(48577)
(39992)
(39603)
(37936)
(25597)
(19142)
(18310)
(15808)
(15413)
(14405)
(13910)
(13161)
(12549)
(12538)
(12294)
(12286)
(11856)
(11768)
(11602)
(11235)
(9936)
(9841)
(9445)
(9138)
(9074)
(8844)
(8843)
(8792)
(8019)
(7939)
学科
(62664)
经济(62594)
管理(46216)
(42061)
(35537)
企业(35537)
方法(30263)
数学(25981)
数学方法(25686)
(18448)
中国(16384)
(15617)
(14423)
业经(13498)
地方(13002)
理论(11811)
(11614)
图书(10712)
(10642)
贸易(10636)
农业(10544)
(10302)
教育(10130)
书馆(10113)
图书馆(10113)
技术(10030)
环境(9817)
(9642)
(9386)
财务(9329)
机构
大学(242581)
学院(234427)
管理(96454)
(86531)
经济(84415)
理学(83710)
理学院(82740)
管理学(81328)
管理学院(80871)
研究(76429)
中国(53992)
(51803)
科学(49252)
(37980)
(37946)
业大(35399)
(34965)
研究所(34945)
(34885)
师范(34620)
中心(34068)
北京(33039)
(33014)
财经(31406)
(28579)
(28418)
师范大学(28164)
(27557)
农业(27530)
经济学(25062)
基金
项目(164444)
科学(127843)
研究(122488)
基金(117945)
(101693)
国家(100839)
科学基金(86225)
社会(74460)
社会科(70387)
社会科学(70368)
基金项目(63632)
(63538)
自然(56254)
教育(56008)
自然科(54887)
自然科学(54875)
自然科学基金(53875)
(53866)
编号(52362)
资助(48089)
成果(44052)
(35899)
重点(35820)
课题(34316)
(34097)
(33761)
项目编号(33358)
科研(31416)
创新(31345)
大学(31101)
期刊
(91328)
经济(91328)
研究(68352)
中国(40041)
学报(39921)
图书(34135)
科学(33402)
管理(32751)
(30857)
教育(29873)
大学(29389)
(26595)
书馆(25743)
图书馆(25743)
学学(25273)
农业(22375)
技术(19135)
(15912)
金融(15912)
情报(14824)
业经(14568)
财经(14268)
经济研究(14046)
理论(12980)
(12636)
论坛(12636)
实践(12254)
(12254)
(11968)
问题(11736)
共检索到340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大多有过在美国各东亚图书馆从事馆藏建设、分类编目及参考咨询工作的经历,他们将中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与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技术相融合,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治学门径。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汉学家形成了知识共同体,考察二者的关系,对于汉学和图书馆学具有知识史和学术史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基金会、图书馆构成了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知识圈。汉学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中文文献管理专门人才。借助洛克菲勒基金会、来华汉学家等汉学知识圈的内生力量,在国内官费留学无望的中国图书馆学人“另辟蹊径”获得了新的留美通道,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和哥大图书馆等汉籍收藏重地成为留美图书馆学人主要的工读基地。文章探究了美国早期汉学知识圈与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留美之路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如何形成了互动的知识共同体,对于汉学研究及图书馆学研究具有学术史及知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郑锦怀  
20世纪上半叶,江亢虎、戴志骞、袁同礼、裘开明等一大批中国现代图书馆学人先后与美国结缘。他们主要通过推进中文馆藏建设、编撰汉学书目索引、参与汉学研究3种方式,间接或直接地促进了美国汉学研究的发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顾烨青  
徐燮元,上海嘉定人,1914年6月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任该校图书馆馆长。任职期间建成新馆,"一切设施,至是大备",开架阅览,"教员学生可随意观览"。1916年秋,徐赴美入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1917年夏肄业回国复任馆长,"对于管理上及组织上,大加整顿"。因染肺病,于1918年11月辞职,赴庐山休养。1922年11月,他受南开大学的聘请,担任该校图书馆主任,对该馆"竭力整顿"。因肺病复发,于1923年3月10日去世,年仅三十二岁(据《徐燮元君小史》,见《约翰年刊》1923年版365页;黄维廉撰《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图书馆学的引进和本土化受益于归国留学生的倡导和推动。中国早期职业图书馆员的培养深受美国影响,赴美习图书馆学在民国时期始开风潮。文章以1924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本土培养的图书馆员裘开明赴美为界,将民国时期赴美的图书馆学人分为前后两代。相较于第一代,第二代赴美的图书馆员数量倍增,且群体性特征更为突出。文章通过对海内外相关史料钩沉,统计出赴美的第二代图书馆学人名单,并结合史实,系统分析了赴美第二代图书馆学人的出洋背景、留美途径、在美经历、影响与贡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任家乐  姚乐野  
函授教育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学习时间灵活,教育费用低廉,不受地域限制等种种优点。以上海图书馆学函授学校为据,兼及参考其他图书馆学函授学校教育情况,考察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办学史及教学各环节的相关内容。由于战争导致图书馆事业衰败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应芳  
民国时期,以沈祖荣、杜定友、刘国钧、李小缘、洪有丰等人为代表的图书馆学家努力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其在借鉴西方图书馆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探索,培养了一批符合中国图馆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这对我国当今处于低符中的图书馆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勇明  李禹阶  
民国时期,因旧有的汉字检字法难以满足图书馆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一些图书馆学人便致力于检字新法的创制和理论探讨,并很快成为该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学术争鸣,探讨检字法的评判标准,正名专业术语,批评抄袭之风,将中华图书馆协会作为交流平台,将图书馆作为检字法实践的场所,从而引领着学术潮流。这些图书馆学人不仅为汉字检字法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是种豆得瓜,解放了禁锢人们的语言文字思想,拓展了对汉字构成单元和结构的认知,促进了汉字的规范化和简化,其价值和影响已经超越了图书馆业与检字法本身。图书馆学人这种勇于打破学术畛域,不囿于自身行业的学术取向,至今犹具借鉴价值,但任意拆分汉字结构、盲目创造新字的教训亦有警戒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黎飞   罗雯文  
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学人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统计民国时期女性图书馆学学人数量基础上,考察了这一时期女性图书馆学学人群体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学人通过图书馆学术研究、图书馆工作实践、图书馆人才培养、图书馆社团活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海燕  
文章研究民国留美的部分图书馆学人1912-1949年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四种类型的英文著述:学位毕业论文、图书馆学专业论文、国际会议论文暨发言稿和编读来往信函。通过对这四种类型的英文文章的分析,从中看出这批民国图书馆学人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与美国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提出了对民国图书馆学人英文著述研究不足的一些问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宇  罗方  王赞  
作为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会刊,《图书馆学季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学术期刊的杰出代表。《季刊》通过传播西方先进图书馆学思想,帮助国民树立现代图书馆理念、促进我国新图书分类法的诞生、完善我国图书馆学学科体系;通过对中西方图书馆学思想批判性的吸收与继承、结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推进图书馆学的本土化的实现;作为思想交流的平台,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书美  
范凡著《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与学术传承》一书,注重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论著的调查统计,围绕图书馆学核心内容进行阐释,有着宏大而开放的学术体系,全面展现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论著的规模与特色,是近年来有关民国图书馆学学术史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该书继往开来,对推动民国图书馆学学术史研究,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朱海燕  
译介作品是民国时期国外图书馆学理论得以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收集整理了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期刊上刊载的译介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探究译介作品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术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慧丽  
概述民国时期图书馆学领域的儿童阅读研究状况,重点探讨其中论及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部分,相关论题主要包括儿童图书馆的进馆年龄限制、儿童年龄与读物的选择、儿童年龄与读物的装帧设计以及儿童年龄与阅读指导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其中所体现的先进理念进行提炼,以便为当今的早期阅读研究和图书馆的早期阅读服务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作丹  
译介日书是近代日本图书馆学思想传入我国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主题分布、时间分布、载体分布等几个维度,分析清末民国这一时期我国译介日本图书馆学作品的特征,挖掘日本图书馆学思想对我国近代图书馆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以进一步厘清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初期的发展脉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