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0)
- 2023(7238)
- 2022(6273)
- 2021(5940)
- 2020(4930)
- 2019(11351)
- 2018(11633)
- 2017(20768)
- 2016(11783)
- 2015(13047)
- 2014(13385)
- 2013(12641)
- 2012(11601)
- 2011(10558)
- 2010(10975)
- 2009(10299)
- 2008(10484)
- 2007(9429)
- 2006(8618)
- 2005(8173)
- 学科
- 济(38098)
- 经济(38018)
- 管理(37658)
- 业(31276)
- 企(28120)
- 企业(28120)
- 制(17796)
- 财(15283)
- 中国(12629)
- 方法(12054)
- 体(11625)
- 农(11060)
- 业经(10843)
- 体制(9977)
- 教育(9717)
- 数学(9518)
- 数学方法(9338)
- 银(9222)
- 银行(9206)
- 务(8835)
- 财务(8806)
- 理论(8769)
- 财务管理(8768)
- 行(8742)
- 度(8379)
- 制度(8348)
- 融(8332)
- 金融(8329)
- 企业财务(8287)
- 学(8028)
- 机构
- 大学(159626)
- 学院(158772)
- 济(61692)
- 经济(59942)
- 研究(55994)
- 管理(55605)
- 理学(45925)
- 理学院(45346)
- 管理学(44559)
- 管理学院(44220)
- 中国(42931)
- 财(35563)
- 京(34583)
- 科学(31183)
- 所(27988)
- 江(27986)
- 财经(25860)
- 中心(24998)
- 研究所(24303)
- 经(23149)
- 农(22886)
- 范(22611)
- 师范(22392)
- 北京(22290)
- 州(21685)
- 院(20949)
- 业大(19975)
- 省(19388)
- 经济学(18971)
- 财经大学(18844)
- 基金
- 项目(95890)
- 研究(75701)
- 科学(74682)
- 基金(66852)
- 家(57271)
- 国家(56715)
- 科学基金(48219)
- 社会(46422)
- 社会科(43740)
- 社会科学(43732)
- 省(38413)
- 教育(37282)
- 基金项目(34533)
- 编号(32438)
- 划(31762)
- 自然(29082)
- 成果(28780)
- 自然科(28347)
- 自然科学(28339)
- 自然科学基金(27837)
- 资助(26823)
- 课题(24355)
- 制(24105)
- 重点(22243)
- 部(21588)
- 性(20744)
- 发(20352)
- 创(20248)
- 年(19978)
- 项目编号(19380)
共检索到266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铭雨
清华民国时期的生源地域分布广泛,是少数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高校之一。其招生沿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9-1924)采用各省选派与公开招考结合的方式,第二阶段(1925-1937)为自主选拔阶段,第三阶段(1938-1948)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清华通才培养、自由包容的育人理念在各个招生阶段中均不同程度地体现。除制度性原因以外,多元地理格局形成的历史基础是早期清华学校学生的分省选拔,广布的考点和广泛的来源中学是其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兵
民国初年,西方的职业指导理念传入中国,一部分专家把它当做是解决学生出路问题的办法。随着1922年学制改革以后中等教育承上启下地位的凸显,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活动逐渐兴起,并成为各级学校职业指导的实施主力。民国时期的中等学校职业指导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出路问题,但它作为一种社会改良,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
民国 中等学校 职业指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涛
民国时期,大学单独招生占主导地位,由此曾造成了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诸如招生标准混乱,与中学教学脱节,入学资格模糊,文实(农、工、医等)科失衡等等。为此,政府采取了一些调控与整顿措施,以健全招生规则,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净化招生环境。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生质量,规范了入学资格,加强了中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平衡了文实科的发展,使单独招生制度得以在正常的区间运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涛
民国时期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有关大学招生考试的论争:"废考运动"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批判;"新法考试运动"主要致力于引进西方的测验理论;"大学入学考试改进运动"则是探索本土化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三次论争几乎涉及了大学招生考试的所有问题,探讨的深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推动了我国考试制度的现代化变迁,促进了考试文化的更新。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 招生考试 考试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少龙 潘懋元 黄宇智
广东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问题的探索厦门大学硕士生:沈少龙导师:潘懋元黄宇智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1996年6月26日作为高等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学校招生体制的改革首当其冲。其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其它方面。广东自80年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庆军
民国时期,人们为了探求中国“积弱”的病因和救国良策,对人口问题曾予以关注。曾在西方社会产生轰动效应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也引起了反响,并对这一时期中国的人口思想发展造成了强烈的影响。本文拟就民国时期的人口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桥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借鉴世界上的先进经验,需要对世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成败得失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分析,总结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进而结合我们的实际和基本国情提出逐步取消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设想,倡导全力普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发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后发优势,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招生 考试制度 大众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严奇岩
随着20世纪初教育收费制度的确立,民国的助学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尝试。即近代的助学制度由清末的膏火转化为民国时期的公费、免费、奖学金和贷学金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民国时期助学制度的鲜明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性的实现。民国时期的助学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国 助学 形式 特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章 张智 潘久政 姜运隆
高职院校单招考试制度实施数年来,创新了高职院校多元化选拔学生机制,扩大了办学自主权,但该制度的实施是否有利于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的提高尚未可知。因此,本研究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2007级单招生和高考统招生为样本,从生源质量、在校表现,在校成绩和就业创业质量入手进行了生源及培养质量的对比分析,并据此对比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虞立红
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是广集众人智慧的系统性改革,是我国谨慎推出的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高校应进行选才的跟踪分析,通过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和完善方案,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行。适应新改革,高校也应进行主动服务,使考生做出的选择更契合未来发展的期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云南
博士生生源质量是能否培养出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现实录取的博士生生源不尽如人意。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博士生招生政策、改革博士生招生制度、加强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等对策,以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关键词:
博士生 招生政策 招生制度 生源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亦菡 韩映雄 朱公孟
认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经历了起步、稳步和调步三个阶段,分析了研究生招生规模数字的起落与政策变化的对应表现,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政策越来越尊重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 规模 历史 政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谷平 赵师红
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农学研究生教育的产生背景和实施概况,探讨其发展的特点,即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科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的自主性;以留学生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及特色鲜明的专业分布等,并分析了它对我国农学教育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学 研究生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培江 王敏弦
以新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制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为切入点,以新疆高职单独招生试点院校为样本,调研结果表明:新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制度社会认可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套较完整规范的招考流程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但也存在面试方式欠科学、技能考核形式过于单一、对优秀考生吸引力不足、对民族考生的招生考核办法亟待加强等问题。对此,应从完善"知识+技能"特点的高职单独招生考核模式、建立统一第三方单独招生考核机构、推行单独招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加大双语考核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着力解决。
关键词:
新疆 高职院校 单独招生 考核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德平 刘永峰
目前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是一种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下的运行模式,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宏观调控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已愈来愈突出,这种招生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已经成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思路及方向,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招生 改革 考试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