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7)
- 2023(6724)
- 2022(6140)
- 2021(5831)
- 2020(4981)
- 2019(11883)
- 2018(11835)
- 2017(22538)
- 2016(12914)
- 2015(15171)
- 2014(15643)
- 2013(15457)
- 2012(14728)
- 2011(13394)
- 2010(13761)
- 2009(12564)
- 2008(12822)
- 2007(12006)
- 2006(10339)
- 2005(9334)
- 学科
- 济(53413)
- 经济(53366)
- 管理(33918)
- 业(31775)
- 方法(25081)
- 企(24584)
- 企业(24584)
- 数学(22194)
- 数学方法(21999)
- 农(15696)
- 财(15435)
- 地方(14528)
- 中国(13832)
- 学(11915)
- 制(10726)
- 农业(10419)
- 贸(10244)
- 贸易(10239)
- 业经(10118)
- 易(9861)
- 务(8728)
- 财务(8705)
- 财务管理(8666)
- 理论(8518)
- 银(8505)
- 银行(8481)
- 和(8369)
- 企业财务(8104)
- 融(8007)
- 金融(8005)
- 机构
- 学院(187453)
- 大学(185763)
- 济(73329)
- 经济(71544)
- 管理(67597)
- 研究(63165)
- 理学(57076)
- 理学院(56344)
- 管理学(55259)
- 管理学院(54889)
- 中国(49515)
- 科学(40591)
- 京(40293)
- 江(36687)
- 财(36263)
- 农(35718)
- 所(33752)
- 中心(30700)
- 研究所(30324)
- 业大(29414)
- 农业(28193)
- 财经(27917)
- 范(25617)
- 州(25433)
- 师范(25318)
- 经(24968)
- 北京(24621)
- 省(22628)
- 经济学(22536)
- 院(22335)
- 基金
- 项目(117772)
- 科学(90041)
- 研究(86991)
- 基金(81622)
- 家(70769)
- 国家(70138)
- 科学基金(58544)
- 社会(51741)
- 省(49015)
- 社会科(48816)
- 社会科学(48796)
- 基金项目(43616)
- 教育(41102)
- 划(39888)
- 自然(37752)
- 编号(37578)
- 自然科(36728)
- 自然科学(36714)
- 自然科学基金(36038)
- 资助(34345)
- 成果(31471)
- 重点(27087)
- 课题(26741)
- 发(26077)
- 部(25965)
- 创(23892)
- 科研(22742)
- 性(22671)
- 创新(22351)
- 大学(22335)
共检索到287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龚汝富
地方共有款产是中国传统社会由官方或民间组织创办的用以满足特定目的的公益性祠庙堂会款产。在清末民初庙产兴学思潮的影响下,将地方共有款产提拨公用也成为大势所趋,民国时期,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清查提拨公产运动,由此引发了大量的款产纠纷。江西作为历史上族权、绅权、神权统治的重镇,庞大的共有款产所引发的权属纠纷更为复杂,但最终都无法逃避提拨公产的制度安排。提拨公产使乡村社会各种共有款产摆脱旧势力控制,逐步融入近代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蜕变为近代国家在基层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一部分。
关键词:
共有款产 公产 提拨公产 款产纠纷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明
民国时期是中国纠纷解决机制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时期,在这个阶段,现代诉讼制度在中国建立,对传统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但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建立现代司法体制的愿望未能实现,中国的纠纷解决机制呈现出城乡二元的格局。在民国时期,由于中国的不统一,在国统区与革命根据地纠纷解决的机制有所不同,两者的对比说明,法律和机构的完备程度与法律运作和纠纷解决的实际效果并不成正比。
关键词:
民国 纠纷解决 创新 二元 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龚汝富
民国时期江西保甲制度是在传统保甲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自治组织,随着国家权力对基层乡村社会的渗透,保甲公共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潜在的各种经济利益争夺衍生出一系列保甲纠纷,成为当时乡村社会矛盾斗争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江西宜丰、万载两县民国保甲纠纷案卷的系统梳理,分析了民国时期江西保甲长的权力寻租行为所产生的经济纠纷,并探讨了经济纠纷的解决机制及其失败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
民国 江西 保甲制度 经济纠纷 解决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小军
乡村师范作为民国时期江西省的一种重要教育类型,为当时江西省乡村师资的培养和乡村建设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跟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省的乡村师范建设模式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办学主体上以省立为主地方联立为辅;办学目标上既注重培养乡村教育师资又注重推广乡村建设;建校形式上采用创建与改建并举;办学层次上既涵盖乡村师范又包含简易师范;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教育和农技培训的平衡。
关键词:
乡村师范 江西省 建设模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汝富 李岩
民国时期,本着改善单位员工福利、提供价廉物美货物、改良员工经济状况的初衷,在各级政府、学校、企业甚至军队内部纷纷举办员工消费合作社。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根据司法行政部要求,江西司法界大力推行员工消费合作社运动。但在困辱员工生计的司法体制下,要把平等互惠的员工消费合作机制引入司法机关,不仅没有达到改善员工福利的预期效果,反而成为少数人利用权力寻租的绝好借口。适逢战时物资匮乏,加之通货膨胀日益恶化,消费合作社被扭曲蜕变为损害员工福利的机构,加剧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离心离德的瓦解进程,从司法体制层面显示了国民政府彻底崩溃的败象。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里
从业权制度的视角来看,天津脚行内部缺乏有效的业权界定,使其在清末民初的业权交易中产生大量纠纷。对于天津脚行而言,始于1936年的脚行登记不仅仅是一种行业管理制度,也是一种业权界定制度。通过行业登记,脚行的业权实现了从行业惯例向政府制度的转化,获得官方界定与保障。但与此同时,脚行规避了法规的业权限制,保留了业权自行流转的行业惯例。在行业登记过程中,脚行业权人围绕业权界定发生了激烈纠纷,在利益驱动下不断建构与解构脚行的业权谱系,以争取政府的认可。经过激烈的争夺,天津最终形成全市脚行业权格局。
关键词:
行业登记 业权 脚行 纠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雯
保护文化财产现已成为一种普遍共识,针对历史遗留和正在产生的文化财产纠纷,许多国家、组织和个人在设想一些模式试图更好地解决这些纠纷,如诉讼模式、仲裁模式、双边模式等等,这些模式有的实行成本和难度很大、有的还处于设想当中。本文在比较几种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分析互惠返还协议(MBRAs模式),旨在论证这种模式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文化财产 MBRAs模式 所有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舒颖
分析一起固定总价合同纠纷案例,阐释纠纷的处理方式,并提示:要规避固定总价合同纠纷,关键要注意工程的特点,契合固定总价合同的适用性;加强合同条款的严密性与完善性的控制;加强合同的管理力度。
关键词:
固定总价合同 纠纷处理 纠纷规避 适用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范履冰 阮李全
高校作为特殊的独立法人,行使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围绕这两种权力引发的教育纠纷亦相应地分成两类不同性质的纠纷。解决高校教育纠纷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制度,并对高校教育纠纷进行分流与选择适用,最终形成教育申诉制度、教育行政复议制度、教育行政诉讼制度以及教育仲裁制度等多元化解决纠纷制度。
关键词:
高校教育纠纷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栋
民国时期江西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其在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办学形式及办学层次的多样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与扶持力度逐步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方面为今天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民国 江西 职业教育 思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龚汝富
义图制是一种以图甲为单位,由图长甲正先行垫付田赋尾欠,然后在各图甲内拢图清算的田赋催征方式,在清代江西田赋征收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初,江西省政府一度尝试在全省重新推行义图制来解决当时田赋催征中遭遇的困难,但由于地方政府敷衍其事,乡绅逃避责任,收效甚微,最后草草收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义图制已经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江西 义图制 推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卫望玺 谢屹 余尚鸿
化解集体林权纠纷是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但林权纠纷解决难度大,影响了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研究首先梳理了集体林权纠纷解决的制度安排;其次以江西省某县A、B两个村民小组因737号山场发生的林权纠纷案件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林权纠纷解决过程的特殊性;再次,探析了现行纠纷解决制度存在的低效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完善制度的顶层设计、重视非正式制度作用、加强调解机构能力建设、创新纠纷解决方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 权属纠纷 纠纷调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福林 刘瑾
清中期臻于极盛的江西商帮组织会馆,自光绪以降,便逐渐趋于停滞,而另一种跨地域商人的行业同业组织却迅速发展起来,在某些地方甚至取代会馆。清末民国跨地域商人行业组织的兴起及江西商人的融入,表明了湖南的江西帮组织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分化演变过程。在这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行业竞争,江西帮的"土著化"以及晚清民国的时政导向是促使江西帮分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江西商帮 分化 湖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高华
民国时期,当时的政学界人士对地方审计取干涉主义抑或放任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有关省、县审计监督制度体系构建方案不断提出并付诸实践。虽然有些主张及其实践未必符合审计的独立原则,从中枢、省至县的垂直型审计监督体系也并没有真正构建起来,但当时的地方审计尤其是省级审计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今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尉文龙
文章阐述了调解和处理林场纠纷的重大意义。从山西省林权演变过程中总结国有林权纠纷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一些地方政府确权发证工作不扎实、不细致,集体林产权变动与国有林确权不同步,林业调查规划继承性差等。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调处国有林场纠纷应遵循的原则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林权纠纷 调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