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0)
2023(5230)
2022(4352)
2021(4341)
2020(3495)
2019(7944)
2018(8080)
2017(12760)
2016(8670)
2015(9876)
2014(9985)
2013(8956)
2012(8594)
2011(8094)
2010(8525)
2009(7176)
2008(7254)
2007(6687)
2006(6118)
2005(5504)
作者
(24209)
(20123)
(20063)
(19225)
(12939)
(9721)
(9224)
(7992)
(7826)
(7470)
(7126)
(6930)
(6626)
(6625)
(6602)
(6354)
(6225)
(6112)
(5915)
(5889)
(5561)
(5285)
(4961)
(4827)
(4789)
(4647)
(4532)
(4374)
(4302)
(4144)
学科
(19847)
经济(19819)
教育(19299)
管理(14295)
中国(13250)
(11950)
(11139)
(9038)
企业(9038)
理论(8719)
方法(7483)
教学(6768)
(6721)
数学(6115)
数学方法(5925)
(5389)
(5215)
发展(4388)
技术(4341)
(4339)
农业(4298)
业经(4293)
(4266)
研究(4145)
地方(4127)
(4104)
银行(4079)
(3978)
(3960)
(3913)
机构
大学(116362)
学院(110674)
研究(48486)
科学(32198)
(30852)
管理(30558)
教育(30334)
经济(29737)
中国(29289)
(28170)
(27862)
师范(27675)
(26299)
理学(25679)
理学院(25117)
研究所(24420)
管理学(24098)
管理学院(23878)
师范大学(23068)
(21189)
中心(19954)
(19692)
北京(18852)
(17990)
技术(17851)
业大(17263)
农业(16732)
(16215)
(15047)
职业(14446)
基金
项目(72991)
科学(57642)
研究(57185)
基金(48234)
(43902)
国家(43405)
教育(34892)
科学基金(34304)
社会(31077)
(29908)
社会科(28952)
社会科学(28946)
(28578)
编号(25563)
成果(24662)
基金项目(24534)
课题(22430)
自然(22289)
自然科(21724)
自然科学(21713)
自然科学基金(21307)
资助(19455)
重点(19329)
(18370)
(17371)
(16871)
规划(15753)
(15359)
项目编号(14807)
(14758)
期刊
教育(49481)
研究(43575)
(34805)
经济(34805)
中国(33715)
学报(21857)
科学(18876)
(18552)
大学(16671)
学学(13978)
农业(12904)
技术(12664)
职业(12287)
(11709)
管理(9909)
技术教育(8065)
职业技术(8065)
职业技术教育(8065)
(7509)
(7094)
论坛(7094)
(6716)
金融(6716)
(6596)
(6235)
图书(6048)
高等(5835)
业大(5739)
财经(5669)
资源(5559)
共检索到180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李艳莉  
民国时期教育系科的地域分布表现出省份分布较全面但分布不均衡的特征;院校分布表现出教育系科主要分布在综合性大学、独立学院①教育系科迅速增加、师范大学教育系科分布却较少的特征,时间分布呈现出抗战前后分布差异较大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缘于政府政策、大学分布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当今中国教育系科的分布要合理继承和创新,重视政府的调控作用;教育系科的分布要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制订好设置标准并做好合理评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田英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系科的分布呈现出全面但不均衡的特点,主要分布在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公办本科院校、省属院校。影响教育系科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教师教育转型政策的影响、教师教育发展需求的促动、普通高等学校的分布和类型定位。为此,各地应依据教育需求制定教育系科的恰当比例,各类型院校也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合理设置教育系科,并形成各自特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木洲  刘海峰  
民国时期大学的国立化进程,是中国官方办学历史传统的文化内因与政治、战争、经济等客观存在的压力外因二者合力推动的历史产物。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在各省份的具体分布上基本呈现为"扁平化结构分布格局",即大部分省份至少有一所国立大学。反观当今基本呈现为"金字塔结构分布格局"的部属高校,其启示有三:一应加强政府引导,调整教育布局战略规划,二应依托经济振兴计划,加大中西部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三应实行发达援助落后的对口帮扶策略,以促进当代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星  
民国时期,彝族传统文化教育在凉山彝区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通过渗透在生活中的毕摩仪式、家支文化和家庭教养等方式实现对后代的培养;新兴的国家主流文化教育处于边缘地位。民国时期凉山彝区已初步形成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初期学校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抗战时期加速成长,其后因招生困难、经费短缺、双语教育缺乏等问题,多数学校停办,其中青年干部培训较有成效,民众教育则多浮于形式。民国时期凉山彝区现代教育在我国民族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明  慈鸿飞  
本文首次利用土改时期皖南祁门、屯溪、绩溪及当涂四县(市)登记的《土改前各阶层占有使用土地统计表》及歙县档案馆所藏《歙县地籍清册》等档案资料,从微观角度对民国时期皖南永佃户占当地农户比重,永佃土地占当地耕地比重及分布,永佃土地权属状况及皖南永佃租率进行实证研究。以具体的统计数字证明永佃制在民国时期皖南是普遍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对永佃制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民国时期的永佃制是一种为中农以下阶层掌握的,能够保障佃农土地产权,对佃农有利的土地制度。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韦庆媛  
收集、整理民国时期个人、机构对图书馆数量的历次调查统计,以及中华图书馆协会留下的会员统计表,对民国时期的图书馆数量、图书馆员人数、图书馆学者的群体规模及地域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图书馆学者的区域分布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受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者群体曾通过提案,影响国家决策,使全国图书馆区域分布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也有个别学者以个人魅力凝聚同行,带动一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国家调控是平衡图书馆和图书馆学者群体分布失衡的必要手段。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刚  
1930年中英两国达成协议,将英国退还的庚款为基金投资兴办实业,再以其所得利息资助教育事业。举办九届留英考试,培养193名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资助高等教育基础建设,安顿战时流亡的教授及毕业生;配合国家政策致力于西北教育开发。中英庚款对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单强  
农村信贷市场是农村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资料之匮乏与零散,它又是经济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拟利用地方档案馆藏资料及部分社会调查资料,从信贷资金之用途、信贷主体结构、融资手段与利率以及信贷习俗等方面,对民国时期江南农村信贷市场作区域性考察,为深入研究金融市场提供个案分析的例证。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亮  
民国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古典特征、外来特征和中国化特征。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催生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兴办,促进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迎春  
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历史价值、学术价值非常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经查询梳理,新中国成立后1021种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出版物中,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物有275种,占到总量约1/4,其中包括档案、公报、会议资料、政府文件、资料汇编、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名人年谱、家谱、日记、手稿及书信等,且基本上都是2000年以后的成果。本文以时间为序,将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分成3个时期: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经历了2000年以前起始发展,2000—2010年波折发展和2010年以后波浪增长3个发展阶段。分别阐述了3个阶段里非书刊的整理出版状况与特征,呈现出的问题表现为:从文献类型看,极不平衡;从出版机构看,过于集中;从出版内容看,选题集中;从编制形式看,索引缺失4个方面。需要出版社从协调选题,加大调研,突显特色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一心  
本文从考察近现代我国通俗图书馆发展始末及规模入手,调查其馆长群体生成的背景与状况。通过对其中百余位馆长的性别、籍贯、学历、任职等指标进行取样分析,归纳出该群体具有兼职官员多、学历普遍较高等特点,并显示出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政府意愿有效贯彻、馆长所受教育程度的关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启龙  
伴随着近代丝绸贸易激增,我国江南地区兴办了一批蚕业学校和农科学校蚕科,蚕桑技术人才培养从传统家族内口传心授向班级规模化教学转变,本土教材应运而生。该时期蚕科教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以国家法令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秉持"切合实用"理念进行知识选择,以"工作顺序"作为编排逻辑,通过精细的语言文字表达助力价值观形成,多样图表助力师生教学,兼顾多层次学校的教学需要。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应进一步通过立法和审查明确标准导向编写范式,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四新"优化教材内容,根据职业特点合理编排教材内容逻辑,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材辅助阅读素材,同时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开发跨学段适用教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筱宁  李忠  
劳工教育缘起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素质结构的要求与企业的赢利本性,旨在通过教育提高劳工智能水平、生产能力与思想觉悟,增加国民财富,使劳工成为有尊严的人。经历清末民初的发展,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劳工教育受到劳工本人、企业主、学者与政府的普遍关注,形成劳工教育思潮。劳工教育思潮影响所及,促成了劳工教育法律出台与制度形成,使劳工教育走向法制化,并对劳工教育实践产生广泛影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艳  谢长法  
民国初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从西方引入我国,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西方先进职业补习教育的驱使。鉴于此,一批知识分子、报刊机构、社会团体及地方教育机关等充当了引进与传播的主体,通过出国考察、译介书籍、著书发文、报告演讲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并努力在各地试行。在此过程中,显现出主体多层次、信息单向性、内容多样化、传播形式以有组织引进与分散传播相结合的特点,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补习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鹏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专指农民,教育内容以农业教育为主,对职业教育及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于复杂社会环境,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并在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建设及实践层面有较大进步,具有西化色彩浓、重视程度高、注重实践教育等特点。应吸取和借鉴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办学,以推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