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51)
2023(2719)
2022(2235)
2021(2343)
2020(1620)
2019(3814)
2018(3736)
2017(6224)
2016(4223)
2015(4930)
2014(4841)
2013(4174)
2012(4055)
2011(3691)
2010(3890)
2009(2881)
2008(2813)
2007(2409)
2006(2065)
2005(1963)
作者
(8874)
(7195)
(7125)
(6891)
(4686)
(3496)
(3390)
(2925)
(2880)
(2718)
(2469)
(2442)
(2387)
(2320)
(2316)
(2279)
(2259)
(2197)
(2091)
(2086)
(1990)
(1946)
(1774)
(1756)
(1741)
(1653)
(1644)
(1626)
(1518)
(1503)
学科
中国(7218)
(6225)
经济(6203)
管理(5825)
教育(5019)
教学(4998)
理论(4673)
(4371)
(3619)
学法(3597)
教学法(3597)
学理(3038)
学理论(3038)
(2930)
企业(2930)
农业(2439)
学校(2417)
(2210)
(2193)
金融(2193)
技术(2191)
业经(2140)
职业(1971)
(1959)
银行(1955)
(1904)
工作(1753)
(1735)
地方(1691)
(1663)
机构
学院(43953)
大学(41190)
研究(16473)
职业(12878)
教育(12433)
(11425)
中国(11322)
技术(11286)
(10979)
师范(10907)
管理(10872)
经济(10832)
(9371)
科学(9182)
职业技术(8964)
师范大学(8671)
(8649)
理学(8612)
(8467)
理学院(8425)
管理学(8150)
管理学院(8047)
中心(7636)
研究所(7521)
技术学院(7321)
(6789)
北京(6475)
(6423)
(6202)
(5733)
基金
研究(26193)
项目(26025)
科学(20091)
教育(17288)
基金(14526)
编号(13986)
社会(12737)
成果(12325)
课题(11876)
社会科(11740)
社会科学(11739)
(11724)
(11687)
国家(11501)
(11011)
(10792)
科学基金(8936)
规划(8139)
项目编号(7756)
(7698)
(7276)
基金项目(6987)
职业(6844)
重点(6831)
研究成果(6779)
年度(6646)
(6640)
(6512)
(6509)
(6493)
期刊
教育(24612)
中国(17654)
(14659)
经济(14659)
研究(14406)
职业(12636)
技术(11229)
技术教育(9405)
职业技术(9405)
职业技术教育(9405)
(5902)
(5629)
论坛(5629)
管理(4971)
(4816)
学报(4469)
(4441)
金融(4441)
农业(4332)
图书(4319)
职教(3958)
科学(3939)
大学(3833)
书馆(3352)
图书馆(3352)
(3008)
学学(2997)
(2712)
世界(2393)
成人(2129)
共检索到78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兵  
我国科学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发端于民国初年。让人意外的是,在高校和中学之外,民国时期中国的小学也曾经开展过职业指导。民国时期小学职业指导活动的开展,既受当时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也体现了专家们"从娃娃抓起"的愿望,民国时期小学职业指导主要有演讲、谈话、参观、加授课程等形式,委员会是实施职业指导的主要形态,主要内容有职业陶冶、升学指导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这些为今天扩大学校职业指导的实施范围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梦云  宋美玲  
我国的职业指导思想始于民国时期,以黄炎培、何清儒、陈选善、邹韬奋、刘湛恩、庄泽宣、喻鉴清、杨贤江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致力于职业指导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职业指导的本质、功能、原则、方法几个维度探析学者们的理论体系,总结职业指导理论的基本特征,以期为现今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职业指导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实现人与职业的匹配;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始终;建立多元的指导合作体系,促进我国职业指导事业的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军  
民国时期的学生职业指导实践活动很有特色,不仅有教育家自发的探索,也有政府意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大规模行政手段,还有战争岁月的无奈选择。本文基于职业指导萌芽、探索、成长三个阶段,对学生职业指导实践予以述评,以期对当今职业指导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智  李森  
民国初年,教育与职业不沟通成为职业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职业指导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方式被职业教育界寄予厚望而引入我国,这一时期的职业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注重建立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注重调查职业状况和学生个性,采用多种实施方法,对民国时期的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晓玲  
民国时期中小学职业指导是当时社会职业指导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实施针对各级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通过教学课程、训育课程和补习课程三个途径,以挖掘常规课程的职业指导价值,增设职业指导必修课和选修课,补充职业指导的参观、体验和调查活动,联络社会职业指导机构和各界资源为重点,体现出职业指导的重要地位、深受当时主导教育理念影响、发挥多种课程的育人价值、构建多元合作网络体系及注重专业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分析民国时期中小学职业指导的课程形态及实施途径,对当前中小学学生发展指导、职业渗透和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冰洁  张霞  刁哲军  
1927年成立的上海职业指导所,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免费向社会提供职业指导的机构。在职业教育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中国职业指导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使得职业指导从理论转为现实,具有较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在简要介绍了上海职业指导所的历史沿革、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它所开展的职业介绍、指导谈话、职业指导等工作,并从历史的视角阐述其对职业指导事业的作用和贡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长法  
民国时期,为了沟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解决数以万计的学生毕业后的生计及社会失业问题,受西方职业指导运动和国内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职业指导被人视为"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以致,在对职业指导进行宣传、倡导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求加强对职业指导理论的探讨,而其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诸多理论著作的编写、翻译和撰写。在1927年之前、1927-1937年、以及抗战时期和战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职业指导的发展要求,职业指导的理论著作,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金兵  
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解决各种职业问题的重要手段。民国初年职业指导被介绍到中国,一些专家试图用它来推动学生出路问题的解决。随着20世纪20年代初壬戌学制颁行后中等教育承上启下地位的凸显,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活动逐渐兴起。中等学校后成为学校系统中实施职业指导的主力。民国时期,职业指导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等学校毕业生的出路问题,但它作为一种改良手段,也确实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兵  
民国初年,西方的职业指导理念传入中国,一部分专家把它当做是解决学生出路问题的办法。随着1922年学制改革以后中等教育承上启下地位的凸显,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活动逐渐兴起,并成为各级学校职业指导的实施主力。民国时期的中等学校职业指导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出路问题,但它作为一种社会改良,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志兵  
要深入、广泛、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职业指导员尤为重要。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青年会等少数团体和以职业教育界为主的教育专家大力倡导下,民国职业指导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民国职业指导过程中,对职业指导员的来源、责任与作用、资格条件、工作要求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推动了民国职业指导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鹏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专指农民,教育内容以农业教育为主,对职业教育及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于复杂社会环境,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并在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建设及实践层面有较大进步,具有西化色彩浓、重视程度高、注重实践教育等特点。应吸取和借鉴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办学,以推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吴应图、沈立人、潘序伦、张辑颜等学者对审计目的这一审计基本范畴进行了探讨,认为审计目的主要围绕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等三个层面。一些学者提出审计目的因时因地而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审计主要目的变化的两大因素,即社会需求和审计能力。民国时期审计目的思想对当代的启示:一是我们在学习西方审计理论和审计文化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二是要抓审计主要目的又要兼顾审计次要目的;三是重视审计目的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不能用一套审计准则审查所有的企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红  周燕  
职业生涯辅导的概念发展到今天,不再停留在短期的就业行为层面上,更多的是关注个人长期乃至终身的职业取向、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本文从分析欧美高校职业指导的特点、理念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我国高校有效的职业指导模式和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靖  刘冬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通过了专门的职业教育法规和多起职业教育议案,形成了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三者有机结合、较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指导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对当前职业指导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燕  
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真正迈入近代化轨道是在民国时期,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制度的建设历程大体分为实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阶段(1912-1921年)、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初创阶段(1922-1926年)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调整阶段(1927-1949年)。这个时期职业教育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职业教育、职业指导和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同时,制度在实施中也引发了诸如与本土实际发生冲突、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等一些问题。鉴于此,对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重视制度的本土化问题是改革的基础,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核心,职业教育办学的准确定位是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