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85)
2023(2578)
2022(2247)
2021(2187)
2020(1763)
2019(3992)
2018(4049)
2017(7186)
2016(4232)
2015(4943)
2014(4773)
2013(4477)
2012(4450)
2011(3867)
2010(4605)
2009(4241)
2008(4094)
2007(3615)
2006(3328)
2005(3154)
作者
(12758)
(10546)
(10430)
(10015)
(6960)
(4841)
(4658)
(4034)
(3989)
(3932)
(3723)
(3706)
(3412)
(3406)
(3394)
(3186)
(3098)
(3085)
(3081)
(3000)
(2827)
(2717)
(2653)
(2545)
(2439)
(2422)
(2316)
(2289)
(2194)
(2162)
学科
(12848)
经济(12826)
审计(12092)
管理(8832)
(8095)
(6722)
企业(6722)
各类(5855)
方法(5639)
(5287)
中国(4767)
(4344)
教育(4124)
数学(3834)
数学方法(3744)
(3648)
(3108)
业经(2869)
(2865)
金融(2864)
理论(2761)
农业(2563)
(2500)
思想(2428)
(2408)
财务(2403)
(2368)
银行(2355)
财务管理(2337)
地方(2323)
机构
大学(61364)
学院(59689)
研究(21856)
(19816)
经济(19277)
管理(18598)
中国(16781)
理学(15865)
理学院(15600)
管理学(15160)
管理学院(15053)
(14754)
科学(14677)
(12495)
(12357)
(11289)
研究所(10932)
(10591)
财经(9768)
(9700)
师范(9605)
中心(9515)
(8858)
农业(8842)
北京(8673)
业大(8600)
(8046)
师范大学(7833)
(7627)
(7555)
基金
项目(37215)
科学(28529)
研究(26705)
基金(26671)
(24029)
国家(23815)
科学基金(19245)
社会(16229)
社会科(15219)
社会科学(15209)
(14181)
基金项目(14016)
教育(12832)
自然(12789)
(12514)
自然科(12418)
自然科学(12411)
自然科学基金(12186)
资助(10903)
编号(10893)
成果(10688)
重点(9005)
(8460)
课题(8219)
(7668)
科研(7556)
(7380)
(7350)
大学(7107)
教育部(7082)
期刊
(23628)
经济(23628)
研究(20394)
中国(18341)
学报(12158)
(11289)
(10192)
科学(10098)
审计(9170)
大学(8999)
教育(8827)
学学(8273)
农业(6968)
管理(6054)
(4924)
金融(4924)
财经(4867)
会计(4365)
(4275)
财会(4234)
(4142)
经济研究(4070)
(3715)
图书(3500)
技术(3370)
业大(3106)
内部(2953)
国内(2953)
问题(2866)
世界(2831)
共检索到98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维护审计职业在公众心目中应有的权威性,审计学者都比较重视探讨审计人员的资格,并对此发表了一些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的有关思想。一、吴应图的监查人资格思想应图认为:"监查人(审计人员)欲完全尽其职责,自有种种必要之资格,但可大别之为技能的资格与性格的资格。"(一)技能的资格。吴氏所谓"技吴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建平  郑骏锋  
民国时期是中国由古代审计向现代审计演变的过渡时期,在中国审计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民国时期审计的发展概况出发,结合我国现代审计的发展现状,从审计体制、法律法规、程序方法、人才队伍等方面分析该时期对我国现代审计的借鉴之处,并对民国时期审计作出客观评价,分析其对现代审计的启示,以期为审计实践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廖银花  方宝璋  
民国时期审计人员责任思想主要包括:一是按对象分为对委任人的责任和第三方的责任,按性质可分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二是审计责任因审计时间、目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三是区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四是查账员的责任是有限度的,只能提供合理保证;五是国外审计人员的责任不能完全适用我国;六是负有为委托人保守秘密的责任;七是负有将事实报告给委托人的责任,如发现舞弊而作出伪证,则应负刑事责任。民国时期审计人员责任思想对当代的启示有:学习引进西方审计人员责任思想时要结合中国国情;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合理界定审计人员的责任;加强道德责任,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统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吴应图、沈立人、潘序伦、张辑颜等学者对审计目的这一审计基本范畴进行了探讨,认为审计目的主要围绕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等三个层面。一些学者提出审计目的因时因地而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审计主要目的变化的两大因素,即社会需求和审计能力。民国时期审计目的思想对当代的启示:一是我们在学习西方审计理论和审计文化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二是要抓审计主要目的又要兼顾审计次要目的;三是重视审计目的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不能用一套审计准则审查所有的企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秉福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也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朱灵通  李长安  
民国时期的审计清官文化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清官文化中的清廉、公正、刚正不阿等特点,又发扬了我国传统的清官文化:从忠君转向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从清官到选拔清官;从礼仪道德到民主法律制度。民国审计清官文化对当代的启示有:传承清官文化,反对"四风";推进制度建设,依靠法治反对腐败;审计领导垂范,推进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产生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政府审计思想,本文的目的是归纳它的特点及其启示。通过梳理、分析和归纳相关历史文献,发现民国时期政府审计思想有五大特点:从简单模仿日本审计制度到结合中国国情;注意事前审计;在机构设置、监察权行使方式和报告关系上实行监审合一;政府审计组织独立于行政组织,实行审计人员限制兼职和回避制度,确保人员独立;规定审计会议制度,推进民主审计。这一时期审计思想对当代的启示有:目前政府审计组织的"行政型"模式符合中国国情;由全国人大审计委员会对财政预算进行事前审计,对于预算支出,非经审计核签国库不得支付;合并监察部与审计署为监审部,提高它的地位至副总理级;在审计法规中明确审计会议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在政府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具有中国近代意义的政府审计分类思想,与古代政府审计分类思想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这一时期政府审计分类思想水平的是蒋明祺和陶元琳两位学者的审计分类思想。一、蒋明祺的政府审计分类思想蒋明祺,字山青,江苏南京人,民国时期著名审计专家,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部协审、审计,重庆市审计处处长等职。他所著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宝璋  余桔云  
民国时期中国审计思想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年代中国近代审计思想框架初步建立阶段;30年代中国近代一般审计思想和理论逐渐成熟阶段;40年代中国近代政府审计思想和理论走向成熟阶段。民国时期中国审计思想的发展对当代的启示主要有:一是引进外国审计理论必须结合中国国情;二是重视审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三是政府审计思想要吸收民间审计思想的合理成分;四是政府审计应注重事前审计;五是政府审计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政治环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祎卓  李亚楠  郑备军  
基于历史大背景下的"尊古不泥古"的考察与研究发现,民国房捐体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民国时期中央当局在房捐"分税制"划分中的不坚定、不彻底,以及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重叠冗滥的房捐税收机构,成为整个民国时期房捐税收混乱的"酵母";二是民国时期当局根据时局变化而不断变革房捐征收体制的主动行为,使得房捐税收成为适应政府实现其战时财政目标需要而提供物质保障的"油门"。这些研究结论,对当前我国房产税制度改革提供些许可能的历史启示与有益借鉴:以民国时期房捐税收混乱为"历史明鉴",鞭策现行房产税征管体制;依据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工作;在开征房地产税前,应先为现行土地出让金制度"解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庆军  
民国时期,人们为了探求中国“积弱”的病因和救国良策,对人口问题曾予以关注。曾在西方社会产生轰动效应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也引起了反响,并对这一时期中国的人口思想发展造成了强烈的影响。本文拟就民国时期的人口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瑞铧  朱灵通  王宇靖  廖金锋  邱瑶  
以控制论、代理理论和审计独立性理论分析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及其历史经验,在理论上可以深化审计史研究,在实践上可为健全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提供启示。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使用制度和考核制度。其中,准入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侧重于事前控制,使用制度侧重于事中控制,考核制度侧重于事后控制。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从理论上有助于降低社会公众与审计人员、政府部门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审计独立性,但由于受政治腐败和战争环境的制约,实践效果有限。可借鉴民国时期审计人员制度中的有益经验,优化完善政府审计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与考核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雪峰  
生态经济思想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其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中用大量的篇幅剖析了生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奠基于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以商品二重性分析为起点,分析背后的劳动二重性,经过逻辑引申充分阐释了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生态经济思想自然流露。充分借鉴《资本论》中的生态经济思想,对于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理顺经济发展方式、创设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助推生态环保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灵通  
民国时期产生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审计精神文化。它包括"既学习西方又结合国情"的审计理念、"独立、诚信、廉洁、勤奋"的审计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审计职业精神。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民国审计精神文化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但它对当代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培养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审计理念;敢于摸老虎屁股,实现审计实质独立;以培育诚信为基础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文化;勇于参与制度博弈,践行创新文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鹏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专指农民,教育内容以农业教育为主,对职业教育及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于复杂社会环境,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并在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建设及实践层面有较大进步,具有西化色彩浓、重视程度高、注重实践教育等特点。应吸取和借鉴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办学,以推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