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2)
- 2023(3407)
- 2022(2934)
- 2021(2828)
- 2020(2357)
- 2019(5169)
- 2018(5382)
- 2017(9447)
- 2016(5398)
- 2015(6402)
- 2014(6602)
- 2013(6174)
- 2012(5889)
- 2011(5722)
- 2010(5614)
- 2009(4960)
- 2008(4777)
- 2007(4445)
- 2006(4223)
- 2005(3925)
- 学科
- 济(13160)
- 经济(13120)
- 管理(13100)
- 图书(10447)
- 书馆(9858)
- 图书馆(9858)
- 业(8383)
- 学(7688)
- 工作(7004)
- 中国(6976)
- 企(6551)
- 企业(6551)
- 制(5563)
- 体(5133)
- 农(4712)
- 和(4415)
- 理论(4256)
- 财(4111)
- 读者(3976)
- 教育(3917)
- 地方(3833)
- 方法(3656)
- 银(3507)
- 银行(3493)
- 行(3474)
- 融(3357)
- 金融(3349)
- 组织(3183)
- 业经(2999)
- 体制(2909)
- 机构
- 大学(75400)
- 学院(70299)
- 研究(25836)
- 管理(24421)
- 图书(21891)
- 书馆(21328)
- 图书馆(21325)
- 济(21244)
- 经济(20390)
- 中国(19479)
- 理学(19300)
- 理学院(18989)
- 管理学(18505)
- 管理学院(18320)
- 科学(17232)
- 京(17096)
- 农(14257)
- 所(13646)
- 江(13299)
- 范(12641)
- 师范(12471)
- 研究所(12382)
- 中心(12233)
- 财(11777)
- 州(11375)
- 业大(11286)
- 农业(11170)
- 北京(10814)
- 技术(10316)
- 师范大学(9535)
- 基金
- 项目(45147)
- 研究(35534)
- 科学(33374)
- 基金(29815)
- 家(26237)
- 国家(25987)
- 科学基金(20819)
- 社会(20005)
- 社会科(18735)
- 社会科学(18732)
- 省(17983)
- 编号(17783)
- 成果(17386)
- 教育(15769)
- 基金项目(15560)
- 划(15227)
- 自然(12120)
- 项目编号(12060)
- 自然科(11830)
- 自然科学(11823)
- 自然科学基金(11598)
- 资助(11548)
- 一(11255)
- 课题(11126)
- 研究成果(10206)
- 体(10199)
- 重点(9764)
- 年(9756)
- 发(9445)
- 部(9032)
共检索到128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黎飞 罗雯文
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学人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统计民国时期女性图书馆学学人数量基础上,考察了这一时期女性图书馆学学人群体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学人通过图书馆学术研究、图书馆工作实践、图书馆人才培养、图书馆社团活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女性 图书馆学学人 图书馆事业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图书馆学的引进和本土化受益于归国留学生的倡导和推动。中国早期职业图书馆员的培养深受美国影响,赴美习图书馆学在民国时期始开风潮。文章以1924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本土培养的图书馆员裘开明赴美为界,将民国时期赴美的图书馆学人分为前后两代。相较于第一代,第二代赴美的图书馆员数量倍增,且群体性特征更为突出。文章通过对海内外相关史料钩沉,统计出赴美的第二代图书馆学人名单,并结合史实,系统分析了赴美第二代图书馆学人的出洋背景、留美途径、在美经历、影响与贡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宇 罗方 王赞
作为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会刊,《图书馆学季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学术期刊的杰出代表。《季刊》通过传播西方先进图书馆学思想,帮助国民树立现代图书馆理念、促进我国新图书分类法的诞生、完善我国图书馆学学科体系;通过对中西方图书馆学思想批判性的吸收与继承、结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推进图书馆学的本土化的实现;作为思想交流的平台,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苏全有 臧亚慧
中华图书馆协会开展方志征集、目录整理、新书推介以及方志的研究等工作,是图书馆功能的重要体现,为方志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民国时期图书馆对方志学的积极推进,对于今天图书馆和方志学关系的发展构建,仍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 方志学 民国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沈占云
民国初期,随着中国图书馆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清末出现的对图书馆零星的理性认识也逐渐完善发展为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图书馆理论向图书馆学理论的转变,并且伴随着"新图书馆运动"掀起和深入,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在公共图书馆基础理论、图书馆管理思想和图书馆技术方法等方面完成了近代图书馆学学术的深刻转型。
关键词:
新图书馆运动 民国时期 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曾凡菊
在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学人群体中,徐家麟是为近代中国图书馆学学术转型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杰出代表。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将世界最新的图书馆学理论引入中国,而且还充分体现在他积极尝试将之与中国传统图书馆学理论相结合。他所提出的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构想,以及对图书馆学是一门什么样科学的思考,是站在世界图书馆学理论发展前沿的突出表现,也反映出近代中国图书馆学学术转型逐渐走向成熟。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韦庆媛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留学生群体进行研究。1916-1953年中国留学生赴海外留学分为拓荒之旅、自由发展、纳入正轨三个阶段,共有100位留学生就读国外37所图书馆学专业院校,留学人数与全国的需求相比,总体偏少。留学生来源于国内30所中等以上院校,籍贯主要分布于湖北及东南沿海和大城市,来源省份过于集中,显示出不平衡性。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基本以学历教育为目的,获得学位普遍较高。女性是留学生中的重要力量,前期留学生全部或大部分回国,后期受时局影响回国较少。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图书馆学 留学生 学者群体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大多有过在美国各东亚图书馆从事馆藏建设、分类编目及参考咨询工作的经历,他们将中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与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技术相融合,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治学门径。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汉学家形成了知识共同体,考察二者的关系,对于汉学和图书馆学具有知识史和学术史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余光
图书馆学学人研究对于图书馆学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于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尚显不足。文章讨论了学人研究亟待厘清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学人研究的历史分期依据,并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图书馆学学人 图书馆学史 图书馆学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洪权
民国时期 ,新书出版业与图书馆建设形成了较为良性的互动关系 ,古籍出版表现尤为显著。本文着重从图书经费、图书采访两方面探讨了民国时期古籍出版业对我国图书馆建设的贡献。
关键词:
民国 古籍出版 图书馆建设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韦庆媛
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建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在本土培养图书馆学专业学者。采用文献调研法、定量分析法,重点梳理1916—1949年在中国本土接受图书馆学专业启蒙教育的大学专业院校、系科及其他培训的学者信息,包括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包括建系前开设图书馆学课程时期)、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包括文华大学、华中大学图书馆学系时期)、上海国民大学图书馆学系、四川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博系(包括苏州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以及其他参加图书馆学课程、函授教育、暑期学校及各种短期讲习会学习的学者,依据出版著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韦庆媛
民国时期,涉华外国图书馆学者包括在中国图书馆工作的外国馆员、在华从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外国学者、在华工作的外国图书馆交换馆员、外国来华访问的图书馆学者、中华图书馆协会外籍会员、中华图书馆协会外籍名誉会员、美国援助中国征求图书赞助委员会委员等。其特点是:涉华美国图书馆学者最多,外国学者20世纪30年代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学者专长呈现多样化,女性学者是实际工作的主力军,涉华学者从中国延伸至国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郑锦怀
20世纪上半叶,江亢虎、戴志骞、袁同礼、裘开明等一大批中国现代图书馆学人先后与美国结缘。他们主要通过推进中文馆藏建设、编撰汉学书目索引、参与汉学研究3种方式,间接或直接地促进了美国汉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现代图书馆学人 美国汉学 历史贡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基金会、图书馆构成了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知识圈。汉学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中文文献管理专门人才。借助洛克菲勒基金会、来华汉学家等汉学知识圈的内生力量,在国内官费留学无望的中国图书馆学人“另辟蹊径”获得了新的留美通道,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和哥大图书馆等汉籍收藏重地成为留美图书馆学人主要的工读基地。文章探究了美国早期汉学知识圈与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留美之路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如何形成了互动的知识共同体,对于汉学研究及图书馆学研究具有学术史及知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海燕
文章研究民国留美的部分图书馆学人1912-1949年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四种类型的英文著述:学位毕业论文、图书馆学专业论文、国际会议论文暨发言稿和编读来往信函。通过对这四种类型的英文文章的分析,从中看出这批民国图书馆学人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与美国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提出了对民国图书馆学人英文著述研究不足的一些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