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4)
2023(7429)
2022(6682)
2021(6334)
2020(5587)
2019(12936)
2018(12853)
2017(24412)
2016(14274)
2015(16550)
2014(16848)
2013(16463)
2012(15656)
2011(14416)
2010(14804)
2009(13682)
2008(13852)
2007(12832)
2006(11090)
2005(9838)
作者
(43200)
(36342)
(36144)
(34544)
(22914)
(17377)
(16777)
(14231)
(13489)
(13061)
(12349)
(12280)
(11638)
(11477)
(11324)
(11308)
(11214)
(10727)
(10520)
(10465)
(9189)
(9115)
(8895)
(8270)
(8264)
(8216)
(8126)
(8056)
(7486)
(7445)
学科
(55781)
经济(55718)
管理(33831)
(32907)
方法(28040)
(25180)
企业(25180)
数学(24883)
数学方法(24617)
(16378)
中国(15106)
(13721)
(13289)
业经(10971)
农业(10922)
(10893)
贸易(10892)
地方(10662)
(10542)
理论(9857)
教育(9809)
(9741)
(8864)
(8553)
(8537)
金融(8534)
银行(8508)
(8111)
环境(7983)
(7861)
机构
大学(215178)
学院(207425)
(80752)
经济(78890)
管理(74309)
研究(73790)
理学(64097)
理学院(63200)
管理学(61796)
管理学院(61392)
中国(52658)
科学(48008)
(46126)
(42334)
(39382)
(36490)
研究所(36187)
业大(35007)
农业(33930)
中心(33266)
(32673)
(31562)
师范(31244)
财经(29401)
北京(28928)
(26557)
(25690)
师范大学(25332)
(25297)
经济学(25044)
基金
项目(136373)
科学(105470)
研究(98481)
基金(96640)
(85032)
国家(84316)
科学基金(69930)
社会(59956)
社会科(56553)
社会科学(56529)
(54105)
基金项目(51521)
教育(47894)
(46659)
自然(45510)
自然科(44428)
自然科学(44407)
自然科学基金(43648)
编号(40828)
资助(39765)
成果(35790)
重点(31524)
(30966)
(29409)
课题(29163)
(28074)
大学(27444)
科研(26607)
创新(26116)
教育部(26021)
期刊
(86732)
经济(86732)
研究(61598)
中国(42418)
学报(38948)
(38339)
科学(32963)
教育(32211)
大学(29396)
(28234)
学学(26292)
农业(26225)
管理(23780)
技术(16679)
(16527)
金融(16527)
(14582)
财经(14471)
经济研究(13572)
业经(13520)
图书(12608)
(12460)
问题(12022)
(11904)
技术经济(10195)
(10029)
业大(9860)
理论(9739)
统计(9689)
科技(9632)
共检索到307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侯佳  司晓宏  
民国时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完备的大学章程文本为大学的迅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正值我国大学章程全面建设时期,回顾和借鉴民国时期优秀的大学章程文本显得颇具现实意义。民国时期大学章程文本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初现了"学院制"的管理模式,体现了"教授治校"的办学理念,凸显出对"办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章程应界定学院"职、责、权"的范围,应彰显"教授治学"的大学理念,应根据学校特色确定"办学目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吴应图、沈立人、潘序伦、张辑颜等学者对审计目的这一审计基本范畴进行了探讨,认为审计目的主要围绕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等三个层面。一些学者提出审计目的因时因地而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审计主要目的变化的两大因素,即社会需求和审计能力。民国时期审计目的思想对当代的启示:一是我们在学习西方审计理论和审计文化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二是要抓审计主要目的又要兼顾审计次要目的;三是重视审计目的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不能用一套审计准则审查所有的企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意忠  
共同的理想信念、自由的探究精神及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民国大学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师生以学问为旨趣,教授前导,学生从游,朝夕相处,相互交流,关系融洽。教授对学生进行学业引领,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推荐工作。师生之间通过面对面交流、书信往来及联谊活动,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密切关系,见之温馨,思之感动。反思当今,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担当育人使命、关心爱护学生、培育学生学术兴趣、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桑宁霞  王晓丹  
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在民国时期(1912—1949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制度、思想、实践上都相当成熟,其发展状况波澜壮阔、蔚为壮观。本文从新文化运动、民主革命、教育学人、教育进化4个层面对民国时期成人教育的兴盛状况进行归因分析。针对当前中国成人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文化引领作用的缺失,民主内涵与本质的旁落,本土化路径中出现的理实分离与理念模糊的弊端,以及现代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困境与彷徨。透过民国时期成人教育兴盛的归因分析,可以寻找出当代中国成人教育走出困境、迅速发展的策略与启示:回归文化属性,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产生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政府审计思想,本文的目的是归纳它的特点及其启示。通过梳理、分析和归纳相关历史文献,发现民国时期政府审计思想有五大特点:从简单模仿日本审计制度到结合中国国情;注意事前审计;在机构设置、监察权行使方式和报告关系上实行监审合一;政府审计组织独立于行政组织,实行审计人员限制兼职和回避制度,确保人员独立;规定审计会议制度,推进民主审计。这一时期审计思想对当代的启示有:目前政府审计组织的"行政型"模式符合中国国情;由全国人大审计委员会对财政预算进行事前审计,对于预算支出,非经审计核签国库不得支付;合并监察部与审计署为监审部,提高它的地位至副总理级;在审计法规中明确审计会议制度,...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朱灵通  李长安  
民国时期的审计清官文化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清官文化中的清廉、公正、刚正不阿等特点,又发扬了我国传统的清官文化:从忠君转向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从清官到选拔清官;从礼仪道德到民主法律制度。民国审计清官文化对当代的启示有:传承清官文化,反对"四风";推进制度建设,依靠法治反对腐败;审计领导垂范,推进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鹏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专指农民,教育内容以农业教育为主,对职业教育及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于复杂社会环境,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并在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建设及实践层面有较大进步,具有西化色彩浓、重视程度高、注重实践教育等特点。应吸取和借鉴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办学,以推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在政府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具有中国近代意义的政府审计分类思想,与古代政府审计分类思想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这一时期政府审计分类思想水平的是蒋明祺和陶元琳两位学者的审计分类思想。一、蒋明祺的政府审计分类思想蒋明祺,字山青,江苏南京人,民国时期著名审计专家,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部协审、审计,重庆市审计处处长等职。他所著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廖银花  方宝璋  
民国时期审计人员责任思想主要包括:一是按对象分为对委任人的责任和第三方的责任,按性质可分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二是审计责任因审计时间、目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三是区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四是查账员的责任是有限度的,只能提供合理保证;五是国外审计人员的责任不能完全适用我国;六是负有为委托人保守秘密的责任;七是负有将事实报告给委托人的责任,如发现舞弊而作出伪证,则应负刑事责任。民国时期审计人员责任思想对当代的启示有:学习引进西方审计人员责任思想时要结合中国国情;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合理界定审计人员的责任;加强道德责任,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统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麒麟  
我国古代与当代的引文著录规范都不乏研究,但学界对我国近代引文著录规范的演变缺少关注。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从引文著录意识、引文著录项目、引文出处编排和引文标注4个研究视角分别考察了民国时期我国引文著录规范的西方化转型过程,认为其经验对当下仍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包括立足国际视野、扎根本土传统和坚持标准化的目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民国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审计考试制度,这是近代中国审计职业化开始的标志之一,其中内含的审计考试文化是中国传统科举文化与近代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在考试目的、考试资格、考试科目、考试权、保证人等方面与中国科举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谓对中国传统科举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文化又借鉴了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主要体现为:考试资格强调学历与经验并重、考试科目突出了实用性、考试有相当完备的法规保障。它对当代的启示有:一是学习西方文化时不要照搬照抄,要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民国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审计考试制度,这是近代中国审计职业化开始的标志之一,其中内含的审计考试文化是中国传统科举文化与近代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在考试目的、考试资格、考试科目、考试权、保证人等方面与中国科举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谓对中国传统科举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文化又借鉴了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主要体现为:考试资格强调学历与经验并重、考试科目突出了实用性、考试有相当完备的法规保障。它对当代的启示有:一是学习西方文化时不要照搬照抄,要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要有文化自信。二是制定《政府审计人员考试条例》,发展政府审计考试文化。三是改革民间审计考试制度,丰富民间审计的考试文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宝璋  余桔云  
民国时期中国审计思想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年代中国近代审计思想框架初步建立阶段;30年代中国近代一般审计思想和理论逐渐成熟阶段;40年代中国近代政府审计思想和理论走向成熟阶段。民国时期中国审计思想的发展对当代的启示主要有:一是引进外国审计理论必须结合中国国情;二是重视审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三是政府审计思想要吸收民间审计思想的合理成分;四是政府审计应注重事前审计;五是政府审计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政治环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长伟  姚会元  
20世纪初,中央银行缺位,北京政府为了统一纸币发行权,推广中国银行发行的纸币,开创了领券制度。其后,中国银行不断完善、革新、推广领券制度,以扩大中国银行钞票的流通范围。1942年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钞票发行权被取消,领券制度结束。领券制度是中国近代纸币发行由多元(分散)到一元(集中)的过渡性产物,是中国金融史上一次成功的制度创新。以史为鉴,领券制度发行钞票的机制、思路及创新精神对当代中国银行参与的"联汇制度"(港元发行),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中"本币互换协议"的改善均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梦云  宋美玲  
我国的职业指导思想始于民国时期,以黄炎培、何清儒、陈选善、邹韬奋、刘湛恩、庄泽宣、喻鉴清、杨贤江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致力于职业指导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职业指导的本质、功能、原则、方法几个维度探析学者们的理论体系,总结职业指导理论的基本特征,以期为现今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职业指导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实现人与职业的匹配;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始终;建立多元的指导合作体系,促进我国职业指导事业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