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1)
- 2023(10482)
- 2022(8895)
- 2021(8422)
- 2020(6637)
- 2019(15166)
- 2018(14769)
- 2017(26872)
- 2016(15011)
- 2015(17120)
- 2014(17028)
- 2013(16463)
- 2012(15779)
- 2011(14496)
- 2010(14707)
- 2009(13377)
- 2008(12907)
- 2007(11509)
- 2006(10567)
- 2005(9832)
- 学科
- 济(58986)
- 经济(58910)
- 管理(36277)
- 业(34400)
- 企(25122)
- 企业(25122)
- 中国(23045)
- 地方(21666)
- 农(20294)
- 业经(15464)
- 方法(15049)
- 农业(14033)
- 教育(13895)
- 制(13561)
- 财(12235)
- 学(12210)
- 数学(12023)
- 数学方法(11861)
- 银(11553)
- 银行(11533)
- 地方经济(11474)
- 融(11253)
- 金融(11251)
- 行(11233)
- 发(11225)
- 理论(10448)
- 贸(10416)
- 贸易(10401)
- 环境(10271)
- 易(9946)
- 机构
- 大学(205016)
- 学院(202686)
- 济(78143)
- 研究(78092)
- 经济(75961)
- 管理(70505)
- 理学(58483)
- 中国(58291)
- 理学院(57566)
- 管理学(56474)
- 管理学院(56064)
- 京(46733)
- 科学(46613)
- 所(38964)
- 财(37486)
- 中心(35778)
- 江(35128)
- 研究所(34856)
- 范(34517)
- 农(34455)
- 师范(34259)
- 北京(30361)
- 院(29050)
- 州(28383)
- 财经(28108)
- 业大(28095)
- 师范大学(27523)
- 农业(26305)
- 省(25444)
- 经(25277)
- 基金
- 项目(129072)
- 研究(101557)
- 科学(101517)
- 基金(88935)
- 家(76498)
- 国家(75680)
- 科学基金(64246)
- 社会(62184)
- 社会科(58602)
- 社会科学(58591)
- 省(52807)
- 教育(48097)
- 基金项目(46909)
- 划(44612)
- 编号(43495)
- 自然(38997)
- 自然科(38007)
- 自然科学(37999)
- 自然科学基金(37261)
- 成果(37198)
- 资助(34647)
- 发(34035)
- 课题(32479)
- 重点(29930)
- 部(27800)
- 发展(27665)
- 创(27374)
- 展(27179)
- 年(26957)
- 大学(25480)
共检索到340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涛
民国时期大学招生文理分合的历史分为初创期(1912-1926)、调整期(1927-1937)、成熟期(1938-1948)三个时期。初创期文理"分科"、"合科"、"选择性"三种模式鼎立,调整期文理"分科"和"融合"模式各自深化,并行发展。成熟期文理"分科"和"合科"模式彻底融合,实现了"分科"基础上的"合科"。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招生 文理分合 考试科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涛
民国时期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有关大学招生考试的论争:"废考运动"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批判;"新法考试运动"主要致力于引进西方的测验理论;"大学入学考试改进运动"则是探索本土化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三次论争几乎涉及了大学招生考试的所有问题,探讨的深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推动了我国考试制度的现代化变迁,促进了考试文化的更新。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 招生考试 考试制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海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招生考试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其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八个阶段。高校招生考试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选拔了大量人才,维护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成就辉煌。
关键词:
高校招生考试 变迁 成就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苗学杰
"一年多考"是当下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GCE-A)在课程设置、时间部署、评价内容和成绩检定等环节构建了成熟的"一年多考"的考试评价体系。其"一年多考"政策有效地降低高利害考试失利的偶然性,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考生提供了成绩提升的发展空间。但是在高利害考试中实施"一年多考"政策也引发了考生分数膨胀、考试甄选能力弱化、学生知识体系零散、学业负担加重以及教师的课程教学受到钳制等负面影响并引起强烈的社会争论。为回应其弊端,英国政府及其考试机构正着手减少考试次数并讨论取消大学招生考试中的"一年多考"政策。
关键词:
英国 招生考试 高考改革 “一年多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肖肖 姚佳胜 李颖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政策主要经历了以高考统招为主导的依附发展期、以高校自主招生为基点的多元探索期及以分类考试为核心的深度改革期。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发现,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政策在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影响下呈现渐进式变迁特征,在政策构建成本与协同效应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此外,社会经济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是促使政策变迁的外部推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与个人价值诉求是推动政策演进的内在动力。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政策应优化制度体系,加强政策导向;加强产教融合,完善评价体系;消弭社会偏见,破除“身份”门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小娃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变迁经历了依附发展到相对独立、单轨统一到双轨并进、自主招生到分类考试的演进历程。总体来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形式的新结构基本形成,普通高考主导与考试招生多元化共存,制度体系越来越完善。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也面临选择性程度不够,考试招生的改革动力、主体身份、招考监管不明确,考试内容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需要在制度供给质量、行业企业参与考试招生组织管理机制、考试招生形式、分类考试基础上的"分类"及按照专业大类或者专业群招生等方面进行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涛
民国时期,大学单独招生占主导地位,由此曾造成了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诸如招生标准混乱,与中学教学脱节,入学资格模糊,文实(农、工、医等)科失衡等等。为此,政府采取了一些调控与整顿措施,以健全招生规则,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净化招生环境。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生质量,规范了入学资格,加强了中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平衡了文实科的发展,使单独招生制度得以在正常的区间运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虞立红
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是广集众人智慧的系统性改革,是我国谨慎推出的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高校应进行选才的跟踪分析,通过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和完善方案,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行。适应新改革,高校也应进行主动服务,使考生做出的选择更契合未来发展的期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谦 李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这一切都充分体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把"公平"、"效率"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新世纪、新阶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孟凡德 付森
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规模屡创新高,研究生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评卷压力突出,影响考试安全,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改革传统手工评卷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的做法,在不改变国家现有考试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命题科目网上评卷。总结了相关经验,提出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网上评卷的可行方案,探讨了网上评卷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丽君 边新灿 卓奕源
高职院校长期依附于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招生,影响了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独立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壮大。高职教育现存考试内容不科学、不公平,考试方式单一,招生批次"低本一等"等问题。新高考改革提出提高"职业技能"的考试内容占比,探索多元录取机制改革,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进一步适应了高职的人才培养需要。为此,高职教育应推动其体系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突出课程教学的职业特色,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从专业撤并、院校调整切入推进现代职业学校治理。
关键词:
问题分析 高考改革 高职教育 发展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铭雨
清华民国时期的生源地域分布广泛,是少数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高校之一。其招生沿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9-1924)采用各省选派与公开招考结合的方式,第二阶段(1925-1937)为自主选拔阶段,第三阶段(1938-1948)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清华通才培养、自由包容的育人理念在各个招生阶段中均不同程度地体现。除制度性原因以外,多元地理格局形成的历史基础是早期清华学校学生的分省选拔,广布的考点和广泛的来源中学是其重要保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寇焜照
美国高等教育界对于SAT和ACT两项招生标准化考试的公平性与预测效能长期存在争议。2020年5月,加州大学决定自2021年度起逐步停用两项考试。加州大学的相关档案资料表明,围绕促进公平、选拔卓越和引领加州教育三项政策目标,加州大学学术评议会与时任校长分别提出了价值取向相异的两套政策备选方案;尽管学术评议会主张沿用标准化考试能兼顾招生的卓越与公平,但为即刻提升弱势学生的入学机会,加州大学董事会最终支持了校长的提案,决定停用标准化考试。加州大学的决策反映出标准化考试的公平性问题突出,标准化考试在美国大学招生中可能走向衰落。
关键词:
本科招生 标准化考试 教育公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民国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审计考试制度,这是近代中国审计职业化开始的标志之一,其中内含的审计考试文化是中国传统科举文化与近代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在考试目的、考试资格、考试科目、考试权、保证人等方面与中国科举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谓对中国传统科举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文化又借鉴了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主要体现为:考试资格强调学历与经验并重、考试科目突出了实用性、考试有相当完备的法规保障。它对当代的启示有:一是学习西方文化时不要照搬照抄,要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要
关键词:
民国 审计考试 考试文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民国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审计考试制度,这是近代中国审计职业化开始的标志之一,其中内含的审计考试文化是中国传统科举文化与近代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在考试目的、考试资格、考试科目、考试权、保证人等方面与中国科举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谓对中国传统科举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文化又借鉴了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主要体现为:考试资格强调学历与经验并重、考试科目突出了实用性、考试有相当完备的法规保障。它对当代的启示有:一是学习西方文化时不要照搬照抄,要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要有文化自信。二是制定《政府审计人员考试条例》,发展政府审计考试文化。三是改革民间审计考试制度,丰富民间审计的考试文化。
关键词:
民国 审计考试 考试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