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
2023(1065)
2022(966)
2021(1077)
2020(898)
2019(1885)
2018(1891)
2017(2765)
2016(2094)
2015(2752)
2014(2676)
2013(2158)
2012(2022)
2011(2022)
2010(2036)
2009(1687)
2008(1612)
2007(1490)
2006(1370)
2005(1186)
作者
(4993)
(4123)
(4098)
(4098)
(2623)
(2034)
(1971)
(1686)
(1607)
(1603)
(1423)
(1360)
(1355)
(1334)
(1323)
(1291)
(1284)
(1258)
(1243)
(1195)
(1178)
(1048)
(1043)
(1010)
(986)
(961)
(955)
(884)
(882)
(874)
学科
教育(4724)
中国(3224)
(2922)
经济(2919)
教学(2447)
管理(2433)
政治(2166)
思想(2153)
思想政治(2109)
政治教育(2109)
治教(2109)
德育(2108)
理论(2017)
学校(1614)
研究(1446)
(1311)
(1309)
高等(1274)
学法(1257)
教学法(1257)
工作(1182)
高等教育(1029)
(996)
方法(948)
地方(865)
数学(859)
数学方法(838)
(822)
企业(822)
(777)
机构
大学(27503)
学院(21563)
研究(9816)
教育(6554)
科学(6439)
(6385)
(6262)
师范(6233)
中国(5331)
管理(5086)
(5077)
师范大学(5061)
(4946)
经济(4839)
研究所(4553)
北京(4378)
理学(4317)
理学院(4176)
(4025)
(3998)
(3992)
管理学(3798)
管理学院(3752)
中心(3689)
业大(3663)
研究院(3159)
农业(3113)
(3022)
图书(2770)
书馆(2695)
基金
项目(14631)
研究(11987)
科学(11275)
基金(8977)
(7674)
教育(7593)
国家(7591)
社会(6296)
(6242)
科学基金(6093)
成果(5867)
社会科(5831)
社会科学(5829)
(5816)
大学(5411)
编号(5331)
课题(4933)
基金项目(4458)
(4242)
自然(3889)
资助(3842)
自然科(3793)
自然科学(3793)
重点(3751)
自然科学基金(3715)
规划(3462)
(3406)
研究成果(3369)
项目编号(3240)
高校(3219)
期刊
教育(14330)
研究(11698)
中国(9513)
(6301)
经济(6301)
学报(5254)
大学(5213)
高等(3902)
(3599)
科学(3514)
图书(3450)
高等教育(3317)
学学(3208)
农业(2727)
书馆(2688)
图书馆(2688)
职业(2194)
成人(2050)
成人教育(2050)
管理(1843)
(1783)
教研(1731)
高教(1731)
(1664)
(1495)
技术(1469)
科技(1425)
(1417)
(1254)
论坛(1254)
共检索到40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木洲  刘海峰  
民国时期大学的国立化进程,是中国官方办学历史传统的文化内因与政治、战争、经济等客观存在的压力外因二者合力推动的历史产物。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在各省份的具体分布上基本呈现为"扁平化结构分布格局",即大部分省份至少有一所国立大学。反观当今基本呈现为"金字塔结构分布格局"的部属高校,其启示有三:一应加强政府引导,调整教育布局战略规划,二应依托经济振兴计划,加大中西部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三应实行发达援助落后的对口帮扶策略,以促进当代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育红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育经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不仅与国家的财政状况密切相关,亦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形及校长的个人影响力等因素有关。北京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初期,中央财政支绌,国立大学教育经费频遭拖欠;战时国立各校遭受折减与通货膨胀的双重打击,教育经费不足情形益发严重。同时,国家政局之稳定与否及当权者因政治利益而有所侧重之权衡,亦对国立大学教育经费有着显著影响。此外,民国国立大学校长之人脉关系在争取大学经费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薛国瑞  商丽浩  
薪酬制度的确定是推动大学教师职业化的前提,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术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民国初期国立大学在吸纳新式知识分子时遭遇政府竞争,难以聘得优秀学者,此种情形反复引发教育部、学界与大学对于国立大学教师是否纳入官僚体系的争论。为保障大学质量,教育部逐渐限制官员与专任教员相互兼任,国立大学教师的薪酬也从依附于官僚薪酬体系中逐步独立出来,且薪酬水平得到提升。随着大学学术性的增强,区别于官俸的大学教师薪酬结构要素不断拓展,学术研究要素日益突显,大学教师职业自主性也日益增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明  慈鸿飞  
本文首次利用土改时期皖南祁门、屯溪、绩溪及当涂四县(市)登记的《土改前各阶层占有使用土地统计表》及歙县档案馆所藏《歙县地籍清册》等档案资料,从微观角度对民国时期皖南永佃户占当地农户比重,永佃土地占当地耕地比重及分布,永佃土地权属状况及皖南永佃租率进行实证研究。以具体的统计数字证明永佃制在民国时期皖南是普遍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对永佃制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民国时期的永佃制是一种为中农以下阶层掌握的,能够保障佃农土地产权,对佃农有利的土地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李艳莉  
民国时期教育系科的地域分布表现出省份分布较全面但分布不均衡的特征;院校分布表现出教育系科主要分布在综合性大学、独立学院①教育系科迅速增加、师范大学教育系科分布却较少的特征,时间分布呈现出抗战前后分布差异较大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缘于政府政策、大学分布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当今中国教育系科的分布要合理继承和创新,重视政府的调控作用;教育系科的分布要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制订好设置标准并做好合理评估。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韦庆媛  
收集、整理民国时期个人、机构对图书馆数量的历次调查统计,以及中华图书馆协会留下的会员统计表,对民国时期的图书馆数量、图书馆员人数、图书馆学者的群体规模及地域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图书馆学者的区域分布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受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者群体曾通过提案,影响国家决策,使全国图书馆区域分布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也有个别学者以个人魅力凝聚同行,带动一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国家调控是平衡图书馆和图书馆学者群体分布失衡的必要手段。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尚小明  
民国时期大学哲学科系的"热"是短暂的、特殊的情况,主要以五四前后的北大哲学系"热"为标志,其原因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密切关系,但"热"的表象背后也包含某种假象。而哲学科系的"冷"则是长期的、普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各大学哲学科系设置少、寿命短、就读人数少、毕业后往往转行等。除了因哲学被视为深奥的、玄虚的、不切实用的学科而青年学子普遍不愿就读之外,五四以后学术潮流的变化,特别是以文史研究为主的"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也是造成哲学科系"冷"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萤  
合会是我国民间旧有金融合作组织,起源久远且流行于全国,对民间融资、储蓄和救济等有着重要作用。民国时期,广西是合会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省份,当地以标会最为盛行且年限相对较长,摇会结构简单且规模较小,不同类型的合会之间存在重合现象,反映出地缘因素、社会经济、文化习俗与合会的密切关系。此外,虽然广西合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其具备融资、储蓄、抵制高利贷、沟通情谊等功能,透视出民间金融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日本第三次高等教育改革中,"国立大学法人化"也许是最为值得关注的。"法人化的实施,使日本国立大学迎来了其130余年历史发展上最大的变革期。"2004年开始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所建立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已经8年,根据六年一个计划周期的制度设计,各国立大学法人已经开始了第二个六年计划周期。法人化给日本国立大学带来了国立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改变、国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国立大学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三个方面的影响。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田芳  
通过对曾在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任职的洪有丰、桂质柏、戴超、柳诒徵等9位图书馆学家的生平事迹的梳理,探讨其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背后的精神实质,将近代图书馆学家的精神总结为:责任力、专业精神与恒持之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玥  王运来  
答辩时间2013年5月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对研究的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等做了具体说明。第一章作为研究的开端,对抗战时期的国立大学与大学校长做了仔细梳理和介绍;并在结合中外理论和校长们、研究者们的著述基础上,提出了"掌舵人"概念,将之作为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校长的主要角色。第二章以"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石嘉  朱通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图书馆在抢救中国文化、恢复图书馆事业、发起文化救亡运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抗战爆发后,日军有意破坏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国立大学图书馆也惨遭劫难,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只得内迁、重建。各图书馆通过积极寻找馆舍、增加藏书数量、调整运营管理等措施得以重建,并且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各图书馆采取征集抗战史料,抢救珍贵典籍,购置、编印及展览救亡图书,助力后方民众教育等措施,担负起文化救国、传承文脉的重要使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越彻  陈洁   李敏  
日本国立大学正面临着其120年历史中从末遇到过的危机。在今后的三年中,日本99所国立大学将被改为非政府法人团体,政府则鼓励大学彼此之间的合并与联合。然而不幸的是,所有这些改革措施不是由各大学自发地发动起来的,而是作为联合政府行政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侯玮青  
本文阐述2004年4月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开始实施以来国立大学图书馆在地位及领导成员、工作目标与工作模式、运营组织结构、职员、经费等方面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