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1)
- 2023(12443)
- 2022(10282)
- 2021(9582)
- 2020(7727)
- 2019(17515)
- 2018(17205)
- 2017(30590)
- 2016(18113)
- 2015(20171)
- 2014(20025)
- 2013(18801)
- 2012(17393)
- 2011(15890)
- 2010(16193)
- 2009(14666)
- 2008(14704)
- 2007(13536)
- 2006(12173)
- 2005(10734)
- 学科
- 济(57803)
- 经济(57696)
- 管理(50222)
- 业(44677)
- 企(35543)
- 企业(35543)
- 中国(24254)
- 方法(23160)
- 教育(21301)
- 数学(19872)
- 数学方法(19591)
- 农(19317)
- 财(19066)
- 制(16324)
- 学(15818)
- 业经(14722)
- 农业(12997)
- 理论(12901)
- 贸(11514)
- 贸易(11509)
- 易(11223)
- 体(11134)
- 技术(11092)
- 地方(10986)
- 务(10874)
- 财务(10840)
- 财务管理(10816)
- 银(10482)
- 银行(10436)
- 环境(10320)
- 机构
- 大学(252339)
- 学院(246243)
- 济(91687)
- 研究(89806)
- 经济(89590)
- 管理(85069)
- 理学(73283)
- 理学院(72264)
- 管理学(70813)
- 管理学院(70316)
- 中国(60977)
- 科学(55516)
- 京(54703)
- 农(46033)
- 所(45872)
- 财(45456)
- 研究所(41784)
- 范(41513)
- 师范(41060)
- 江(39897)
- 中心(39199)
- 业大(39151)
- 教育(36486)
- 农业(36250)
- 财经(35332)
- 北京(34672)
- 师范大学(33694)
- 院(32570)
- 经(32132)
- 州(30519)
- 基金
- 项目(165708)
- 科学(131004)
- 研究(122947)
- 基金(117780)
- 家(104773)
- 国家(103757)
- 科学基金(86875)
- 社会(77320)
- 社会科(72817)
- 社会科学(72802)
- 省(65946)
- 教育(64209)
- 基金项目(61960)
- 划(58225)
- 自然(55614)
- 自然科(54295)
- 自然科学(54272)
- 自然科学基金(53345)
- 编号(50168)
- 资助(46371)
- 成果(43703)
- 重点(39574)
- 课题(38896)
- 部(38234)
- 发(35956)
- 创(34971)
- 制(34517)
- 教育部(33058)
- 创新(32576)
- 科研(31734)
共检索到381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忠
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界,民国劳工教育可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劳工教育无法律而有相应制度,劳工教育实施视企业主或行业负责人对劳工教育与企业发展关系的认识程度及劳工对教育的需求程度而定,带有自发性特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大批劳工教育法律、法令、实施细则,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工教育法律体系,并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工教育职能部门,承担劳工教育职责成为企业的法定责任,劳工教育带有强制性得以普遍展开,并取得一定成绩。然而,由于劳工教育法律本身及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最终使劳工教育走向自己的反面而陷于失败。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失败,不意味着劳工教育没有成功的可能,民国时期劳工教育中积淀的思想资源和域外劳...
关键词:
民国 劳工教育 法律 述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筱宁 李忠
劳工教育缘起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素质结构的要求与企业的赢利本性,旨在通过教育提高劳工智能水平、生产能力与思想觉悟,增加国民财富,使劳工成为有尊严的人。经历清末民初的发展,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劳工教育受到劳工本人、企业主、学者与政府的普遍关注,形成劳工教育思潮。劳工教育思潮影响所及,促成了劳工教育法律出台与制度形成,使劳工教育走向法制化,并对劳工教育实践产生广泛影响。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劳工教育 思想 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大伟
民国时期是中国职业教育制度建立之时,与职业师范教育相伴而生。最初,以"实业教员讲习所"的面目出现,之后又和其他普通教育混合在一起,直至最终成为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过程复杂而又艰辛。国家的命运、时局的动荡,生产力的水平……无不影响着职业师范教育制度建立和发展。对这一演变过程进行梳理,了解此期间职业师范教育制度建立的特点,对今日我国职业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有益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实业教员 职业师范 职业师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燕
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真正迈入近代化轨道是在民国时期,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制度的建设历程大体分为实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阶段(1912-1921年)、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初创阶段(1922-1926年)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调整阶段(1927-1949年)。这个时期职业教育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职业教育、职业指导和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同时,制度在实施中也引发了诸如与本土实际发生冲突、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等一些问题。鉴于此,对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重视制度的本土化问题是改革的基础,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核心,职业教育办学的准确定位是关键。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职业教育 制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严奇岩
随着20世纪初教育收费制度的确立,民国的助学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尝试。即近代的助学制度由清末的膏火转化为民国时期的公费、免费、奖学金和贷学金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民国时期助学制度的鲜明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性的实现。民国时期的助学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国 助学 形式 特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苏刚
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影响深远,不仅推动了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一是对"仪型他国"的师范教育制度的必要修正;二是义务教育普及的迫切要求;三是对乡土中国文化特质的路径依赖;四是不同权力主体博弈的结果,其对当前我国农村师资的培养及农村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慧梅
近代乡村社会改变的关键是民众认同并逐渐掌握新的现代性经济、政治和文化技能,而诸技能的全面导入、传播对于各种单设机关而言是力所不及的,需要设置综合性组织机构来承担。民众教育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借助行政力量掀起的民众教育运动综合机关,对当时乡村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的近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产物,它更多考虑的是政府偏好和政党意愿,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弊端妨碍了其最大绩效的发挥,最终导致整个民众教育运动走向失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长伟 姚会元
20世纪初,中央银行缺位,北京政府为了统一纸币发行权,推广中国银行发行的纸币,开创了领券制度。其后,中国银行不断完善、革新、推广领券制度,以扩大中国银行钞票的流通范围。1942年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钞票发行权被取消,领券制度结束。领券制度是中国近代纸币发行由多元(分散)到一元(集中)的过渡性产物,是中国金融史上一次成功的制度创新。以史为鉴,领券制度发行钞票的机制、思路及创新精神对当代中国银行参与的"联汇制度"(港元发行),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中"本币互换协议"的改善均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领券制度 中国银行 中央银行 纸币发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铭雨
清华民国时期的生源地域分布广泛,是少数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高校之一。其招生沿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9-1924)采用各省选派与公开招考结合的方式,第二阶段(1925-1937)为自主选拔阶段,第三阶段(1938-1948)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清华通才培养、自由包容的育人理念在各个招生阶段中均不同程度地体现。除制度性原因以外,多元地理格局形成的历史基础是早期清华学校学生的分省选拔,广布的考点和广泛的来源中学是其重要保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瑞铧 朱灵通 王宇靖 廖金锋 邱瑶
以控制论、代理理论和审计独立性理论分析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及其历史经验,在理论上可以深化审计史研究,在实践上可为健全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提供启示。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使用制度和考核制度。其中,准入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侧重于事前控制,使用制度侧重于事中控制,考核制度侧重于事后控制。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从理论上有助于降低社会公众与审计人员、政府部门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审计独立性,但由于受政治腐败和战争环境的制约,实践效果有限。可借鉴民国时期审计人员制度中的有益经验,优化完善政府审计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与考核制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艳 谢长法
民国初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从西方引入我国,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西方先进职业补习教育的驱使。鉴于此,一批知识分子、报刊机构、社会团体及地方教育机关等充当了引进与传播的主体,通过出国考察、译介书籍、著书发文、报告演讲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并努力在各地试行。在此过程中,显现出主体多层次、信息单向性、内容多样化、传播形式以有组织引进与分散传播相结合的特点,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补习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职业补习教育 引进与传播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庭 贺俊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对是否将核心劳工标准纳入世贸组织制度争论激烈。文章着重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核心劳工标准与比较优势、社会倾销、贫困化增长等热点问题,认为其既具有合理之处,也反映了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庭 赵新奎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将劳工权利保护纳入WTO制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文章对WTO的宗旨、相关条款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WTO制度内存在纳入劳工权利保护的空间。将劳工权利保护纳入WTO制度会提高劳工权利保护的权威性、有效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关键词:
WTO制度 国际劳工标准 劳工权利保护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骆云 李文渊 臧遇时
民国时期矿产资源法律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沿用时期、创建时期和完善时期,不同时期各具特点:沿用时期援用了首次与国际矿政接轨的晚清矿务章程;创建时期首次提出了矿业权的概念,把以往中国传统的矿业管理思想、理念、制度等提升到"矿业权"的高度;完善时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修改完善法律制度。通过对其中两部重要法律制度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这对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矿产资源法律制度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矿产资源 法律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王恒
北京大学学术休假制度肇始于1914年胡仁源校长拟定的《北京大学计划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教育运动兴起,以1918年10月所公布之《大学校长等派赴外国考察规程》为标志,北京大学的学术休假制度初步确立。南京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力整顿,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1934年12月,北京大学公布《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休假研究规程》,学术休假制度基本定型。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局动荡,有关规程并未得到有效执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