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39)
- 2023(2759)
- 2022(2405)
- 2021(2299)
- 2020(1841)
- 2019(4227)
- 2018(4010)
- 2017(8204)
- 2016(4315)
- 2015(4747)
- 2014(4654)
- 2013(4674)
- 2012(4510)
- 2011(4145)
- 2010(4177)
- 2009(3729)
- 2008(3624)
- 2007(3313)
- 2006(2904)
- 2005(2606)
- 学科
- 济(24372)
- 经济(24361)
- 业(12701)
- 企(10340)
- 企业(10340)
- 管理(10018)
- 方法(8543)
- 产业(7959)
- 数学(7257)
- 数学方法(7230)
- 结构(6591)
- 地方(6552)
- 业经(6447)
- 农(6408)
- 中国(5886)
- 制(4724)
- 技术(4446)
- 财(4411)
- 地方经济(4355)
- 学(4259)
- 农业(4204)
- 体(4193)
- 产业结构(3783)
- 体制(3679)
- 教育(3230)
- 贸(2970)
- 贸易(2967)
- 易(2838)
- 融(2753)
- 金融(2753)
- 机构
- 学院(64707)
- 大学(63740)
- 济(31424)
- 经济(30976)
- 管理(24291)
- 研究(22970)
- 理学(21243)
- 理学院(21008)
- 管理学(20722)
- 管理学院(20602)
- 中国(15938)
- 京(13239)
- 科学(13186)
- 财(12566)
- 所(11173)
- 经济学(10456)
- 财经(10300)
- 研究所(10193)
- 江(9752)
- 中心(9596)
- 经济学院(9498)
- 农(9412)
- 经(9267)
- 范(8668)
- 师范(8575)
- 业大(8555)
- 院(8353)
- 北京(8294)
- 财经大学(7587)
- 州(7543)
- 基金
- 项目(43281)
- 科学(34808)
- 研究(32751)
- 基金(31445)
- 家(26778)
- 国家(26560)
- 科学基金(22958)
- 社会(22428)
- 社会科(21448)
- 社会科学(21444)
- 省(17577)
- 基金项目(16765)
- 教育(14256)
- 划(14082)
- 自然(13291)
- 自然科(12955)
- 自然科学(12953)
- 自然科学基金(12772)
- 编号(12505)
- 资助(12447)
- 发(11145)
- 成果(10055)
- 重点(9994)
- 部(9666)
- 发展(9464)
- 创(9402)
- 国家社会(9351)
- 展(9341)
- 课题(8974)
- 创新(8810)
共检索到93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智君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实质上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道路。民国时期的产业结构思想大体上经历了民国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们或通过具体的实践,或通过痛苦的思索,或通过激烈的论争,逐渐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在于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之路。民国时期的产业结构思想作为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其不少思想成果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当代产业经济的研究以及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产业结构思想 变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建华
交易所的公司化、上市及并购是全球交易所竞争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实,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我国东北及关内主要地区的部分物券交易所基于特定原因就已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并购重组活动,而这些交易所并购重组的起因、形式、结局和影响不尽相同。20世纪20年代初东北日资取引所率先在华开展交易所合并活动1920年世界经济出现大萧条,在中国东北地区活动的日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建华
交易所的公司化、上市及并购是全球交易所竞争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实,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我国东北及关内主要地区的部分物券交易所基于特定原因就已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并购重组活动,而这些交易所并购重组的起因、形式、结局和影响不尽相同。20世纪20年代初东北日资取引所率先在华开展交易所合并活动1920年世界经济出现大萧条,在中国东北地区活动的日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庆军
民国时期,人们为了探求中国“积弱”的病因和救国良策,对人口问题曾予以关注。曾在西方社会产生轰动效应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也引起了反响,并对这一时期中国的人口思想发展造成了强烈的影响。本文拟就民国时期的人口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董琳 何玉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图书馆受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影响,在图书分类领域新说不断、百家争鸣。清华图书馆几次富有成效的新分类法的创立也都与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密切相关,经历了从登录号到新书-旧书分类法,到十进制法补编,再到八大类法的发展过程。以民国时期清华图书馆十进制分类法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分类法变革的现实意义,理清了新法创立及废弃的脉络、时间、思想精髓,探讨了分类法变革的契机和原因。论证将清华图书馆从事分类编目的开始时间从1923年提前至1916年。找到了与"补杜法"代表作《杜威书目十进法补编》(已遗失)分类思想
关键词:
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清华图书馆 民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慧梅
近代乡村社会改变的关键是民众认同并逐渐掌握新的现代性经济、政治和文化技能,而诸技能的全面导入、传播对于各种单设机关而言是力所不及的,需要设置综合性组织机构来承担。民众教育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借助行政力量掀起的民众教育运动综合机关,对当时乡村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的近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产物,它更多考虑的是政府偏好和政党意愿,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弊端妨碍了其最大绩效的发挥,最终导致整个民众教育运动走向失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长松 段蕴歆 张莉金
通达性是度量交通网络结构的有效指标,但较少被用于民国时期铁路交通的研究。通过将民国时期铁路线路图数字化,结合铁路旅行时间、客货运输量等数据,分析民国时期中国铁路交通网络通达性变迁。结果表明:铁路建设以北京为中心,华北地区成为全国的通达性中心区;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铁路客运、货运量大于其他地区,随着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华东和华南地区铁路客运、货运量明显增大,东西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增强;铁路客货运量与铁路沿线城市人口数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铁路运输促进城市规模的增长。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在路权、路政和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复杂性问题,铁路交通呈现出区域通达性较好,全国通达性差的特征。
关键词:
通达性 铁路交通 旅行时间 历史交通地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磊
本文以 1 92 8— 1 930年西北大旱灾前后的陕西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由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变迁对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影响。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近现代以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而非其它原因 ,才造就了关中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表现形式 ,即频繁的灾荒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 ,使关中地区的人地关系出现了恶性宽松的局面 ,直接导致了关中地区的自耕农社会。这也是作者所理解的所谓“关中模式”理论的真正本质。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关中地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春梅
受欧洲合作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合作思想被认为是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三农"问题的日趋严重,社会各界认为,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30年代初安徽农村的合作运动发展迅猛,截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全省各个县份基本建立了合作组织,并开展了相应的业务。从这时期安徽省对合作社的设计看,合作社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是具备多种功能,同时注意各种力量的整合,形成了安徽合作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样,受制于各种因素,这时期安徽农村合作运动的作用是有限的。然而,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制度设计本身的问题毕竟...
关键词:
合作社 安徽农村 “三农”问题 制度变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志永
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清末、民国时期我国政局动荡、战火连绵,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事业跌宕起伏,大量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数据、资料毁于战火。文章研究民国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变迁情况,重点探讨此次变迁的阶段性、时空性、层次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并分析此时期图书馆事业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事业 民国 变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池翔
清末民初,在内忧外患的情境下,中国朝野逐渐认识到“森林国有”的重要性。北京政府将东北的天然森林划为国有,并设东三省林务局进行统一管理,希望以此强化边疆控制并重建中央权威。然而,中央直辖林务局的设置遭到东三省地方军政实力集团的抵抗,进而引发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国有林管理权和收益权的纠纷,以及林、矿部门间关于国有林采伐权的争夺。本文利用东三省档案馆的林务局档案,考察民国时期内忧外患情形下“森林国有”理念在中国东北的落地和纠葛。这一时期,北京政府和东三省地方实力派围绕国有森林的管理权展开博弈,既有合作又有冲突,从而引发了从中央到地方层面政治和经济治理结构的变化,深刻影响了东北边疆森林的管理体系和空间秩序。
关键词:
东北 国有林 农商部 林务局 央地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尚季芳
民国时期,甘肃省的常川大宗财政收入主要是田赋和烟亩罚款。田赋受征收底册不一、粮差贪剥和地籍混乱等因素的影响,常年征收不足实数。斯时甘肃省军队林立,军费开支浩繁,养兵之资缺乏,于是烟亩罚款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因着毒品的厚利,政府在禁毒上首鼠两端,无彻底措施,甚而强迫民众种烟,借机征收烟亩罚款。民众在政府的高压下,不得不群趋于改种鸦片,甘肃省的鸦片种植日甚一日。不可否认,在短时期内,毒品经济刺激了产烟区的"繁荣",且对地方财政的平衡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鸦片的种植使得良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下降,民众体质被摧残,农民离村严重,农村经济备受打击,甘肃社会处在恶性循环当中。
关键词:
民国 甘肃 毒品经济 社会变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民国时期,陈豹隐先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传播者、《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中文版的首译者。陈豹隐先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播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对经济生活准则和认识在今天仍具有启迪意义。他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者,需要学界给予认真的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小兵
民国经济思想的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从经济学术著作、思想家人物、经济学社或留学生群体、经济思想专题、经济期刊这几种视角展开。文章通过对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进展及成果作一简要梳理,以期为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的研究提供其借鉴。
关键词:
民国 经济思想 经济学社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吴应图、沈立人、潘序伦、张辑颜等学者对审计目的这一审计基本范畴进行了探讨,认为审计目的主要围绕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等三个层面。一些学者提出审计目的因时因地而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审计主要目的变化的两大因素,即社会需求和审计能力。民国时期审计目的思想对当代的启示:一是我们在学习西方审计理论和审计文化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二是要抓审计主要目的又要兼顾审计次要目的;三是重视审计目的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不能用一套审计准则审查所有的企业。
关键词:
民国 审计目的 审计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