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8)
2023(2397)
2022(2199)
2021(2128)
2020(1730)
2019(3958)
2018(4122)
2017(7863)
2016(4388)
2015(5098)
2014(4940)
2013(4962)
2012(4857)
2011(4920)
2010(4973)
2009(4511)
2008(4716)
2007(4631)
2006(4496)
2005(4309)
作者
(12733)
(10447)
(10153)
(9912)
(6924)
(4988)
(4891)
(4115)
(4068)
(3921)
(3601)
(3572)
(3553)
(3511)
(3256)
(3238)
(3215)
(3094)
(3089)
(3006)
(2906)
(2541)
(2480)
(2454)
(2435)
(2430)
(2379)
(2286)
(2099)
(2049)
学科
(14950)
经济(14938)
管理(14333)
(13538)
(12790)
企业(12790)
图书(10283)
书馆(9760)
图书馆(9760)
工作(6130)
中国(6121)
(5474)
业经(4498)
理论(4368)
(4348)
(4160)
方法(4055)
(3969)
地方(3950)
(3937)
读者(3787)
教育(3598)
(3462)
(3346)
(3201)
贸易(3196)
(3106)
经营(3103)
技术(3088)
(2895)
机构
大学(70883)
学院(65883)
管理(24782)
(22527)
经济(21791)
研究(20805)
图书(20530)
书馆(20006)
图书馆(20003)
理学(19631)
理学院(19338)
管理学(19052)
管理学院(18842)
中国(15563)
(15179)
(12974)
师范(12937)
科学(12113)
(12084)
(11541)
(10992)
(10411)
师范大学(10022)
北京(9807)
研究所(9182)
财经(9061)
中心(8940)
大学图书馆(8864)
(8416)
(7909)
基金
项目(34755)
研究(29685)
科学(26501)
基金(23587)
(19189)
国家(18986)
社会(17797)
社会科(16830)
社会科学(16823)
科学基金(15919)
成果(15611)
编号(15309)
教育(13446)
(13004)
基金项目(11907)
(11066)
项目编号(10731)
(9900)
课题(9227)
资助(9162)
研究成果(8885)
(8399)
自然(8337)
自然科(8138)
自然科学(8138)
自然科学基金(8007)
(7446)
(7399)
重点(7314)
(7194)
期刊
(30806)
经济(30806)
图书(27910)
书馆(22849)
图书馆(22849)
研究(21755)
中国(13923)
学报(11682)
教育(10680)
管理(9765)
(9643)
大学(8477)
(8069)
论坛(8069)
科学(7714)
情报(7131)
(6058)
财经(5793)
学学(5494)
(5451)
金融(5451)
技术(5159)
(5046)
业经(5003)
图书馆学(4767)
建设(4391)
经济研究(4208)
(4054)
问题(4000)
农业(3864)
共检索到120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劲松  李美  
中德图书馆界的交流活动是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界对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有:在图书交换方面,两国图书馆界有着广泛的图书交换活动,德国图书馆界积极援助我国图书馆事业复兴;在人员交流方面,两国图书馆界互派馆员,但我国赴德人员数量较多;在活动举办方面,中德人士合办了现代德国印刷品展览会,实现了两国图书馆界交流中人与书的完美结合。中德图书馆界的交流活动促进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影响深远。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张孙彪  郑洪  
在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潮流下,中医界逐渐意识到图书馆在保存中医古典文献、推动中医学术研究和助力中医教育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医界和图书馆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各类中医图书馆应运而生,不断充实丰富。主持此事者,借鉴西方图书馆观念和方法,克服经费、人才、管理等困难,在图书劝募、图书编目、图书流通、推广社会阅读、辅助学界研究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为后世中医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经验。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劲松  符夏莹  
陈颂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女性图书馆员。她在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及实践活动主要有:首次系统地研究图书馆统计问题,深入地探讨图书馆的广告方式,提出书籍选择的方法,积极参与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陈颂是我国培养的杰出女性图书馆员,推动了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晓军  
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推动者们广泛宣传馆际互借的意义,通过图书馆协会制订馆际互借办法,推动开展馆际互借;经过图书馆员的努力,民国政府在图书馆法规中,确定了馆际互借作为图书馆工作职责的内容;从图书馆界学者的批评、图书馆借阅统计等方面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馆际互借总体规模处于较低水平;民国时期图书馆界开展馆际互借的基本特点主要有:谨慎选择服务对象;局限于本地区;图书馆协会对开展馆际互借有一定程度的推动;抗战爆发使整个图书馆事业陷入低谷,馆际互借因此失去开展的基础,直至新中国成立,民国时期的馆际互借再也没有出现新的高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华  王晓军  
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的行政地位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在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初期,多为隶属于校内某一部门;自国民政府《大学组织法》颁布后,大学发展逐渐规范化,大学图书馆也有很大发展,很多直接隶属于校长;全面抗战爆发后,大学图书馆遭到浩劫。国民政府于1939年5月颁布"大学行政组织补充要点"后,大学图书馆进入隶属于教务处的一律化阶段,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除个别私立大学外,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保持隶属于教务处的状态。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鹏  
民国时期的中美图书馆交流史不仅是理解中国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缘起的重要议题,在回应图书馆领域史学研究的"双重困境"方面,也具有其特殊的价值。梳理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的相关文献和研究主题发现,本课题难点在于庞杂的线索、社群与诸多政治、经济因素的介入等。由此,本研究吸收"世界体系理论""书籍交流圈"等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组成的理论视角,并阐述这一理论视角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界对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研究的整体理解和把控能力。研究发现,"专业交往"到"文化外交"的视角渐变是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的核心轴线,以此可以将这段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帮助我们把握不同时期的交往脉络、主要成就和基本特点。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冯佳  
依据相关资料对民国时期商会所创办的服务于工商业的图书馆进行较为深入研究,总结商会图书馆在性质、社会影响、创办目标、馆址选取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并据商会图书馆创办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当前可从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基金会等层面建立专业机构为工商业服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娜娜  
民国时期的海关图书馆是兼具图书馆和档案馆功能的文献收藏机构,是近代海关最重要的信息中心。作为图书馆,海关图书馆以丰富的经贸类馆藏为特色,向大众开放服务;作为档案馆,海关图书馆集中保存近代海关诸口岸1901年12月31日前的档案,以确保档案安全为要旨。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与考证,明晰海关图书馆馆藏图书、档案的基本内容,促进相关研究。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吴澍时  
民国时期基层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设置,并在民众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图书馆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及其开展的活动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1)历届年会有多项关于基层图书馆的提案被提交讨论并获得通过,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备受关注;(2)开展县立图书馆专题讨论,并成立专门委员会,制定县立图书馆标准,提交给教育部社会教育司;(3)协会的两种期刊《图书馆学季刊》《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刊发关于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学术论文,《会报》还刊发了全国除西藏之外其他各省基层图书馆发展状况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澍时  
中华图书馆协会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专业学术团体,在民国时期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学术研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组织编辑出版与图书馆发展相关的出版物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除编辑出版《会报》和《季刊》外,还组织策划、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包括策划出版"中华图书馆协会丛书",倡导编制索引和书目,策划出版论文集,整理年会报告、图书馆调查表和国际图书馆合作指南,出版《季刊》和《会报》抽印本。协会出版图书的内容既有对传统文献目录的整理,近现代以来研究论文索引的编制,也有对国外图书馆实用书籍的翻译和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的介绍和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晓梅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考察民国时期图书馆建筑思想构建中"图书馆精神"的作用。图书馆建筑被视为具有一定人文意涵的建筑。作为"专门建筑物",其建设须考虑区位、地质、选材、用光等因素;作为"大众教育机关",其设计既要突显大众的主体意识,又要体现现代公共事业的开放态度。这些思想的形成得益于欧美经验,对我国图书馆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具有正面价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苏全有  臧亚慧  
中华图书馆协会开展方志征集、目录整理、新书推介以及方志的研究等工作,是图书馆功能的重要体现,为方志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民国时期图书馆对方志学的积极推进,对于今天图书馆和方志学关系的发展构建,仍有重大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书美  
民国时期,我国正处于从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蜕变的重要阶段,政治风云变幻,思想文化激荡,内忧外患迭起。图书馆顺应社会潮流,及时调整使命,政治与文化并重,具体表现在实行党化教育、宣传进步思想、启发民智、激发抗日爱国情怀、介绍学术、保存国粹等方面。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超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展览呈现地域分布不均、展会地点集中、受战争因素影响大等特点。根据展品种类的不同,可以将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展览大致分为书籍、图片、文献展览3种。还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划分为人物纪念展览、节日庆祝展览、抗战主题展览。图书馆展览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宣传抗战、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集资筹款及传播文化知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今天的图书馆展览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旎  
阐述民国时期县立图书馆的起步、发展到毁损、停滞,展示了我国县市图书馆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史,时间跨度为辛亥革命前到辛亥革命后,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