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9)
2023(11465)
2022(10197)
2021(10065)
2020(8177)
2019(19087)
2018(19340)
2017(35517)
2016(20400)
2015(23281)
2014(23564)
2013(22469)
2012(20876)
2011(18815)
2010(18895)
2009(16941)
2008(16473)
2007(14504)
2006(12884)
2005(11201)
作者
(56702)
(46726)
(46600)
(44482)
(29873)
(22636)
(21340)
(18515)
(18056)
(16937)
(16305)
(15548)
(14786)
(14666)
(14507)
(14335)
(14250)
(14016)
(13454)
(13310)
(11720)
(11676)
(11245)
(10735)
(10586)
(10418)
(10368)
(10344)
(9386)
(9256)
学科
(71305)
经济(71218)
管理(52858)
(48277)
(40751)
企业(40751)
方法(33510)
数学(28598)
数学方法(28140)
中国(24066)
教育(23111)
(19549)
(19225)
(17279)
理论(16751)
业经(15693)
地方(15526)
农业(12595)
(12429)
(12416)
(12370)
贸易(12361)
技术(12337)
(11964)
环境(10878)
(10792)
财务(10727)
财务管理(10699)
教学(10693)
(10167)
机构
大学(282989)
学院(276745)
管理(105382)
(97198)
经济(94612)
研究(94483)
理学(91493)
理学院(90323)
管理学(88458)
管理学院(87936)
中国(64139)
(62266)
科学(60586)
(47711)
(47108)
师范(46775)
(44226)
研究所(43663)
(41783)
中心(41742)
(41234)
业大(40712)
北京(40093)
教育(38371)
师范大学(38343)
财经(35711)
(34228)
(33736)
技术(33416)
农业(32676)
基金
项目(188616)
科学(148011)
研究(143524)
基金(132734)
(114837)
国家(113732)
科学基金(96547)
社会(85946)
社会科(80854)
社会科学(80831)
(74373)
教育(72285)
基金项目(70411)
(64623)
自然(62501)
编号(61502)
自然科(61029)
自然科学(61016)
自然科学基金(59883)
资助(54515)
成果(52828)
课题(44652)
重点(42940)
(42453)
(40256)
(38752)
项目编号(38065)
教育部(36802)
(36550)
大学(36084)
期刊
(108008)
经济(108008)
研究(89138)
教育(62544)
中国(59617)
学报(45119)
科学(40606)
管理(38199)
(37973)
大学(34796)
(32562)
学学(31130)
技术(27676)
农业(26879)
(18888)
金融(18888)
图书(17411)
财经(17010)
业经(16936)
经济研究(16021)
职业(14879)
(14463)
理论(13626)
(13564)
问题(13523)
科技(13259)
(13143)
(12725)
论坛(12725)
实践(12721)
共检索到410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冬梅  
本文对民国时期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中的民族认同问题进行研究,以此窥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变革中的民族认同问题。通过内容分析,探究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中民族认同的存在、内涵等问题;透过文本分析来探究民国时期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中民族认同问题产生的"情境";藉此对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中民族认同的内涵、建构等问题进行解析,并归纳出对当前我国培养国民民族认同的启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宗玉梅  
民国时期,面对民族危机,有识之士发出了开发西北、发展西北民族教育的呼声,提出了普及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引进内地人才等诸多合理化建议。这引起了当时各级政府对西北教育问题的重视,西北民族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西北边疆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天平  
本文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路线 ,运用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晚清教育宗旨的理论基础、演变过程及其内容、形态和意义作了深入细致、系统全面的整理和评述 ,从而揭示了教育宗旨这一概念在清季五十年间由简单到丰富、由分散到综合、逐步规范一统的运动轨迹和发展规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炼  侯雁  刘军  
一般认为,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的有关规则主要针对与贸易有关的政府行为,而不直接涉及企业的营销行为。然而,WTO约束政府行为的目的,是要为企业创造一个自由而公平的市场营销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WTO宗旨恰是自由贸易环境下现代营销思想的高度概括,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企业在自由竞争环境下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趋势。事实上,实现自由贸易的微观基础正是企业的营销行为,WTO宗旨也必然对企业营销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分析并遵循WTO宗旨中的营销思想,对于已经处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等多重阻击中的中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侯怀银  郭建斌  
教育研究方法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民国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主要有:何谓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如何分类;不同教育研究方法的使用范围和限度;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民国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引进和移植了研究方法;既重视哲学的研究方法,又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逐步发展成学科;注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晓东  
建教合作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国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文章对民国时期建教合作职业教育的产生背景、政策措施、实施途径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智  何光全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职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传入我国,经过职业教育提倡者的探索,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补习教育制度,文章从职业补习教育内涵、制度、类型、课程、编制、管理和师资等几方面对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以期能对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长法  李红梅  
随着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也成为必然。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包括中国职业教育史整体研究、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研究、女子职业教育史研究和职业指导史研究等。这些研究,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妍  
立信会计教育在20世纪30、40年代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其办学经验与特色体现在:"三位一体"模式创"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先河,面向时代、面向社会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坚持"学验并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突出,最早倡导会计诚信教育,魅力型校长凝聚办学力量。研究立信的办学经验与特色对当代中国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均有诸多借鉴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英  
民国时期,在政府边疆教育的大力推行下,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现代教育得以展开。在现代教育的影响下,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民族意识、思想观念、语言文字等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推动蒙藏人民迈出了向现代社会前进的步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华玲  
民国政府以改善民生与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央政府通过将职业教育渗透于不同层级的民族教育之中、健全和强化民族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专款补助民族职业教育机构的建设与人员待遇,并因时调整政策等方式推动政策的实施。民国时期实践型的"大职教"观念,改善民生的职业教育政策意蕴"、点面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对完善的政策落实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刚  
1930年中英两国达成协议,将英国退还的庚款为基金投资兴办实业,再以其所得利息资助教育事业。举办九届留英考试,培养193名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资助高等教育基础建设,安顿战时流亡的教授及毕业生;配合国家政策致力于西北教育开发。中英庚款对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潇  
由官方与民间代表共同参加的全国教育会议,是民国教育史上颇具特色的教育决策形式。综观历次全国教育会议的全貌,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及会议组织者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议或是对教育决策民主化的较好践行,或是在追求教育决策民主化的道路上陷入困境,这反映出中国现代教育决策的民主化道路充满艰辛。事实上,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必然受到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制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不可能真正实现政治的民主化,教育决策的民主化也只能是人们的美好向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