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70)
- 2023(17375)
- 2022(14217)
- 2021(12968)
- 2020(10738)
- 2019(24199)
- 2018(24293)
- 2017(46859)
- 2016(25460)
- 2015(28618)
- 2014(28556)
- 2013(28322)
- 2012(25669)
- 2011(22874)
- 2010(22783)
- 2009(21238)
- 2008(20957)
- 2007(18754)
- 2006(16778)
- 2005(14864)
- 学科
- 济(108191)
- 经济(108057)
- 业(99666)
- 管理(81821)
- 企(81495)
- 企业(81495)
- 农(48954)
- 方法(44996)
- 业经(36908)
- 数学(35489)
- 数学方法(35149)
- 农业(32718)
- 财(30335)
- 中国(28371)
- 务(21663)
- 财务(21594)
- 财务管理(21571)
- 地方(21560)
- 制(20886)
- 企业财务(20390)
- 技术(20363)
- 学(19373)
- 和(19268)
- 理论(19212)
- 贸(18102)
- 贸易(18092)
- 易(17558)
- 策(17424)
- 划(17009)
- 体(16208)
- 机构
- 学院(365750)
- 大学(361220)
- 管理(150412)
- 济(147381)
- 经济(144285)
- 理学(129846)
- 理学院(128539)
- 管理学(126624)
- 管理学院(125966)
- 研究(116088)
- 中国(90150)
- 京(76915)
- 科学(71272)
- 农(69821)
- 财(65928)
- 业大(57396)
- 所(57027)
- 江(55304)
- 中心(54134)
- 农业(53450)
- 财经(52841)
- 研究所(51674)
- 经(48028)
- 北京(47803)
- 范(47063)
- 师范(46709)
- 州(44676)
- 经济学(42730)
- 院(41784)
- 经济管理(40691)
- 基金
- 项目(247284)
- 科学(195683)
- 研究(185714)
- 基金(179300)
- 家(154096)
- 国家(152641)
- 科学基金(133106)
- 社会(118221)
- 社会科(111702)
- 社会科学(111672)
- 省(97925)
- 基金项目(96071)
- 自然(84634)
- 教育(82719)
- 自然科(82668)
- 自然科学(82650)
- 自然科学基金(81191)
- 划(80060)
- 编号(78213)
- 资助(71301)
- 成果(62133)
- 重点(53868)
- 部(53853)
- 发(53584)
- 创(53054)
- 课题(51459)
- 创新(48888)
- 国家社会(48347)
- 项目编号(46914)
- 业(46859)
- 期刊
- 济(170582)
- 经济(170582)
- 研究(104724)
- 农(69809)
- 中国(68763)
- 管理(55563)
- 学报(54703)
- 科学(51746)
- 财(51437)
- 农业(47334)
- 大学(42469)
- 学学(39582)
- 教育(36895)
- 业经(34164)
- 融(32771)
- 金融(32771)
- 技术(32627)
- 财经(25094)
- 经济研究(24477)
- 业(24414)
- 问题(23389)
- 图书(21820)
- 经(21462)
- 技术经济(19408)
- 版(18161)
- 现代(18102)
- 科技(17568)
- 理论(17246)
- 商业(16885)
- 世界(16447)
共检索到538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雅戈 侯汉清 黄建年
民国文献载体质量较差,收藏和保护措施不力,自然损耗和人为毁坏严重,面临着断层的危机,但是目前社会需求日益增加,因而需要迅速加以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国农业遗产数字化研究所,在普查民国农业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试验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方案和技术,制订民国农业文献元数据方案、编制分类表和主题词表,建成文献数据库、知识库、主题网关,开展民国文献数据挖掘试验。
关键词:
民国文献 农业文献 文献数字化 知识组织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王雅戈
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的分层,我想可能是更多的从分工的角度来考虑。第一个层次是中央战略层次。比如说民国文献保护计划,它的初步成果是这个民国时期文献总书目的图书卷。还有一个叫做可移动文物普查,它把民国文献作为可移动文物的一部分来做调查,调查的单位更加全面,著录项目要求、著录级次更加详细。但我觉得两个计划交叉重复太多,因为是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吴瑞秀
1张其昀先生的相关文献教育家张其昀先生毕业于南京高师,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主任、所长,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先生的相关文献包括照片、剪报、书信、手稿、著作、奖章、证件以及国防研究院讲义等。2张其昀先生文献数字化流程我们数字化的流程包括整理原件、登录核对、修补照片、数字化、无酸纸包覆保存、影
关键词:
相关文献 张其昀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吴方枝
"数字人文"是当代信息技术和人文研究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为人文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迄今为止,数字人文在全球的实践已经有了丰富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数字人文实践和民国文献数字化项目进行分析,指出在数字人文研究背景下,传统的民国文献数字化工作应该充分利用数字人文的研究成果,将文本挖掘、可视化技术和GIS技术应用到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深度开发中。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晓莉 严向东
文章对民国文献的总体情况、文献分布及特征作了简要介绍,从影印编订出版、书目和索引编制、数字化三个方面对目前民国文献的整理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民国文献的进一步整理开发提出了几点认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明杰 卢彤
作为一种通变适用的哲学思想,会通观源于先秦学者对礼制的考察,其后渗透到史学、文学及文献学等领域。在漫长的历史研究和史料编纂整理实践中,会通观形成了综合性通史、典制体通史和类书三大编纂成果。对于当今的古籍数字化而言,会通观既有认识论价值,亦有方法论价值。根据会通的思想,文章重新阐释了古籍数字化价值的本质,指出会通观对于当前古籍数字化实践的参照价值有三:一是整合各类古籍数字资源;二是系统集成储存、阅览、检索和研究支持功能;三是加强古籍知识的深度开发和增值利用。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李强
1数据库建设背景我们建设民国时期文献资源总库的缘起是因为公共馆之间没有建立数据库平台,国图、上图、重图、南图这些馆藏量非常大的图书馆都没有参与到民国文献数据库的共同建设中来。所以我们希望背靠国图的资源优势,能够把尽量多的资源提供给大家使用。另外我们想建立一个一站式的平台,能够实现图书、期刊、报纸、档案之间的通检,这样能够提高检索效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于浩
1出版概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早在2007年就依托国家图书馆的资源开始进行民国文献方面的出版,尤其2012年民国文献保护计划开始之后,加快了民国文献整理和出版的步伐,先后与200多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档案馆、博物馆还有社科院各个存藏机构进行合作。截止今年10月,陆续出版了330种民国文献的专题资料,总计有7000多册,收录民国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照片、日记手札、红色文献等各类珍稀文献近万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蔡迎春
国内外很多图书馆都很重视特藏资源建设,伴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都开始将馆藏的特色资源数字化。但是,大多图书馆仅是通过简单扫描或建成数据库的形式供用户检索和利用,只有少数图书馆将数字人文理念结合进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利用数字人文相关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分析和研究。鉴于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确定了以数字化的特色馆藏服务教学和科研的目标以后,将馆藏民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为突破口,把"原版民国时期文献"和建国后出版的"新版民国时期文献"(包括编校、再版和影印出版)结合起来,建设一个能充分揭示民国时期文献及整理成果子目内容的目录数据库——"民国时期文献目录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不仅有效促进人文学者对民国文献的分析和研究,而且为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和采集的有章可循提供依据。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特藏资源 数字化 民国时期文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明杰 方正 宋时雨
“述而不作”本是孔子继承往圣、不改王道之业的政治主张,但其推行方式主要依赖于整理文献和兴办教育,因此逐渐从一种政治理想演变为文献整理的学术传统,其核心思想就是尊重历史原貌、信守典籍原文、遵从作者原义。“述而不作”的文献整理原则对古籍数字化的学术定位和学术规范的建立仍有指导意义,即古籍数字化本质上是古籍整理在数字环境下的发展和延续,通过建立相应的操作程序规范、技术标准规范、内容质量规范,可保障数字化之后的古籍以原貌、原文、原义呈现给读者,为学术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文献信息。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莉
本文从民国警察史料整理出版、史料数据库建设情况等方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数字化技术整理民国警察文献,建设融史料及研究成果的采集整理、存储更新、查询检索、校核比勘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为一体的民国警察史料智能信息处理检索系统及开放式的公共学术交流平台,供研究者和普通大众共同使用。同时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如文本挖掘、关联技术、可视化技术等,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民国警察史料的开发研究。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陈子善
1民国文学文献的影印出版成果影印的目的就是因为稀少,不容易看到,除了一些大的图书馆,很多图书馆没有收藏。到目前为止就我们所看到的综合性的,和文学密切相关的刊物的影印,从《新青年》《新潮》,到《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到《大公报》《民国日报》《申报》。文学类的《小说日报》《文学周边》《新月》《现代》《太白》《文艺阵地》等,都已经有影印本。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词:
民国文学 影印出版 小说日报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成昱
数字化文献解构模式及其理论是对于把固化在数字化文献中的知识对象化地解析成基于范畴和相关关联的本体概念体系的方法和理论的总和。知识解构理论还包括解构的逆过程,即知识的重构。参考文献4。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段晓林
2016年11月16-19日,"回眸与展望: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民国文献保护计划、原生性保护、整理出版、数字化建设、馆藏与开发利用、专题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6个主题开展讨论。会议的举行,对未来民国文献保护和普查的进一步实施,对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持续开展,对民国文献影印出版和数字化建设的全国范围合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民国文献 整理与研究 会议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