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4)
- 2023(12972)
- 2022(10682)
- 2021(9746)
- 2020(8038)
- 2019(18555)
- 2018(18513)
- 2017(35455)
- 2016(19459)
- 2015(21615)
- 2014(21554)
- 2013(21043)
- 2012(18976)
- 2011(16872)
- 2010(16709)
- 2009(15035)
- 2008(14369)
- 2007(12510)
- 2006(10942)
- 2005(9580)
- 学科
- 济(75271)
- 经济(75189)
- 管理(53212)
- 业(50320)
- 企(41388)
- 企业(41388)
- 方法(32589)
- 数学(27901)
- 数学方法(27589)
- 农(21286)
- 中国(20738)
- 学(19543)
- 业经(18133)
- 财(16612)
- 地方(16237)
- 农业(14333)
- 环境(13797)
- 和(12742)
- 理论(12529)
- 贸(12474)
- 贸易(12465)
- 技术(12104)
- 易(12070)
- 制(12053)
- 划(11198)
- 发(10764)
- 务(10762)
- 财务(10691)
- 财务管理(10675)
- 银(10386)
- 机构
- 大学(271683)
- 学院(270179)
- 管理(106440)
- 济(100752)
- 经济(98472)
- 研究(92974)
- 理学(92807)
- 理学院(91749)
- 管理学(90010)
- 管理学院(89552)
- 中国(65911)
- 科学(61984)
- 京(58539)
- 农(49711)
- 所(47605)
- 业大(45885)
- 研究所(44120)
- 财(43731)
- 中心(40803)
- 农业(39140)
- 江(38588)
- 北京(36905)
- 范(36279)
- 财经(35912)
- 师范(35906)
- 院(34241)
- 经(32730)
- 州(31717)
- 技术(29772)
- 经济学(29161)
- 基金
- 项目(195277)
- 科学(151659)
- 基金(140022)
- 研究(139030)
- 家(124482)
- 国家(123478)
- 科学基金(104605)
- 社会(85256)
- 社会科(80657)
- 社会科学(80633)
- 省(76893)
- 基金项目(75213)
- 自然(69971)
- 自然科(68271)
- 自然科学(68250)
- 自然科学基金(66971)
- 划(65389)
- 教育(62387)
- 资助(56545)
- 编号(56328)
- 成果(44805)
- 重点(44322)
- 发(42210)
- 部(41109)
- 创(40474)
- 课题(38891)
- 创新(37797)
- 科研(37728)
- 计划(37011)
- 大学(35403)
共检索到381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江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的退化关系到绿洲边缘荒漠化的扩张和绿洲生态安全,是荒漠化防治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起防风固沙作用的人工梭梭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已威胁到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植被调查、土壤采集与化验的基础上,对梭梭群落进行退化程度的划分,探索不同退化程度的梭梭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征,以及植被退化过程与土壤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荒漠区土壤质量监测评价、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吉小敏 宁虎森 梁继业 罗青红 雷春英
梭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与绿洲过渡带维持脆弱生态的优良树种,对退化梭梭林进行有效的更新复壮是保持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平茬复壮就是其中一种主要方法。以奇台县西北湾乡荒漠人工梭梭林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试验和观测,系统研究不同平茬时间、平茬高度和平茬强度等不同处理方式下,研究区人工梭梭林木的枝条特征(枝长和枝粗)和成枝能力(新生枝条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茬时间、强度和高度处理下梭梭成枝能力与枝长、枝粗的影响结果有所差异;就维持过渡带生态的作用而言,冬季处理的梭梭复壮效果要优于春季,100%平茬强度和60 cm平茬高度对梭梭更新复壮的综合效果最好。
关键词:
梭梭 平茬 复壮更新 荒漠与绿洲过渡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涛 韩福贵 安富博 张裕年 郭树江 段晓峰
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广泛分布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的土壤呼吸进行了野外观测,研究灌丛沙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白刺灌丛沙堆上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表现不同:生长初期和生长休眠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但是在生长旺盛期沙堆各部位日动态变化既有"单峰曲线"又有"双峰曲线";2)各部位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段不一致:生长初期峰值集中出现在11:00左右,旺盛期上午各位点的峰值集中出现在09:00左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华 吴睿 康雅茸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干旱区植被组成中的植被优势种,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揭示生长季内不同时期梭梭同化枝光合生理特性和形态性状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本研究比较分析了民勤绿洲梭梭同化枝在5月下旬和7月下旬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形态。结果表明,5月下旬和7月下旬梭梭同化枝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5月下旬中午前后Pn降低主要是气孔限制因素,7月下旬中午前后Pn降低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7月下旬的同化枝面积(L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雪梅 曹丽君
【目的】对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土壤粒度分析可为区域植被恢复以及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荒漠过渡地带典型植物群落的土壤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研究区土壤以粗砂粒、砂粒和粉砂粒为主,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粗砂粒和粉砂粒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②土壤分形维数只与黏粒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64。芦苇群落和芦苇+骆驼刺群落土壤分形维数较大,而柽柳群落和盐节木群落土壤则相反。③研究区土壤平均粒径较粗,分选性较差,粗偏程度较大,粒度较分散,土壤粒度特征在靠近绿洲的植物群落与靠近荒漠的植物群落间差异明显。④研究区土壤各粒径含量与分形维数和粒度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结论】造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粒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其次植被覆盖度、风蚀因素、有机质含量以及人为因素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高志海 纪永福
根据在我国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连续实测资料,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地区沙土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样带上,红柳沙包、白刺沙包和流动沙丘上的土温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节动态以及垂直变化规律;与红柳和白刺沙包相比,流动沙丘地表层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日较差达30 4℃,而且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变化也非常快;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层内温度的昼夜变化与地表温度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大和最小温度来临时间上的延迟以及土温变化幅度的大小上,在5cm土层土温的昼夜变化相对剧烈,温波振幅大,而到80cm处,沙土温度的昼夜变化幅度接近于0;影响沙土温...
关键词:
民勤 沙土温度 绿洲荒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锦春 徐先英 孙学兵 郭树江 强玉泉 闫沛迎 赵艳丽 段晓峰 柳小平 马福元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耗水过程研究是维持干旱区人工固沙林生存和生长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基于热扩散(TDP)监测技术获取民勤生长季梭梭茎干液流实时数据,分析梭梭茎干液流动态,为明晰梭梭生长过程的耗水提供重要佐证。结果表明:梭梭茎干液流流速随林龄生长而增大,也随着梭梭老龄化生长衰退而减弱,10龄、15龄、20龄梭梭茎干日平均液流流速分别为1.059、1.460和0.570 cm~3·(cm~2·h)~(-1),5月-10月生长季累计液流量分别为423.386、1 041.186和430.212 kg。梭梭茎干液流随梭梭地径增粗而增大,不同茎级梭梭茎干日平均液流流速介于0.276~2.132 cm~3·(cm~2·h)~(-1),生长季累计液流量介于121.656~1 722.810 kg。不同龄林梭梭液流以大径级梭梭启动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峰值高,液流启动时间07:00-08:00,日均最大液流流速2.767~5.536 cm3·(cm~2·h)~(-1),日最大液流流速出现时间随林龄生长延迟了1.5~4.0 h。不同龄林梭梭液流变化反映了梭梭生长耗水过程及其对干旱环境的响应,而不同径级梭梭液流变化反映了梭梭个体生长差异也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分析结果可为荒漠梭梭固沙林生态用水估算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查向浩 林宁 王晶 张文河 李有文
【目的】为了分析和检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荒漠中灌木"肥岛"效应对荒漠土壤肥力的作用强度。【方法】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胡杨(Populos euphraticu)灌丛林及周边过渡带中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通过计算富集率和构建土壤肥力指数模型评价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的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过渡带和灌丛下的土壤p H均呈碱性,且随土壤深度增加碱性增强;土壤中全N、全P、全K和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富集率表明,在胡杨灌丛,土壤OM、全N、全P、全K、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包永红
根据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长期连续实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 ,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荒漠过渡区 ,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月总量最大值 (12 0 2 3 3kW·m- 2 )出现在 8月份 ,最小值(5 2 0 6 5kW·m- 2 )出现在 11月份 ;流动沙丘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有植被覆盖的红柳和白刺灌丛沙丘表面的反射率 ,在植被生长季节更为明显 ,反射率日最大值分别为流动沙丘 (37 5 % ) >白刺沙丘 (2 9 7% ) >红柳沙丘 (2 7 9% ) ;流动沙丘表面...
关键词:
民勤 绿洲 荒漠化 辐射特征 热量平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建海 张虎 边彪 赵国生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建立荒漠化定位监测站,通过降水、土壤水、地下水长期定位监测,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降水、空气湿度、水面蒸发、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地下水埋深近6年均分别为135.92 mm、46.02%、1 108.10 mm、3.46%、265.31 cm;降水、水面蒸发、地下水埋深呈波动性增加趋势,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空气湿度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2)降水量、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步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展羽 苏里坦 张国华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水热传输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植被冠层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最大误差为11.3%,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5.9%,土壤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为8.3%,用该模型模拟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动态传输过程、植被蒸腾量、地表蒸发量和植被的根系吸水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晔 王雪梅
【目的】本文探索了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分布及其土壤环境特征,揭示二者之间的响应关系,为保证绿洲的稳定发展与区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运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度指数,对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区域上,按低盐区>中盐区>高盐区的顺序依次递减。(2)柽柳、盐节木和盐穗木等乔灌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高于芦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泉水 王春玲 郭志华 谭德远 史作民
根据2001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图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ARC/INFO(NT版)和数字化仪,提取梭梭荒漠植被信息,绘制梭梭荒漠植被地理分布专题图,并以此为基础,对梭梭荒漠植被的群落类型、分布格局及其斑块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近年来对梭梭荒漠植被结构的调查结果,对我国梭梭荒漠植被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现存梭梭荒漠植被总面积约11.4万km2,其中,以新疆分布的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梭梭荒漠植被总面积的73.1%,其次是内蒙古,约占全国的14.1%,青海省和甘肃省的分布面积较小,分别占全国的7.9%和4.9%;不同梭梭荒漠群落类型的面积不尽相同,其中,梭梭柴砾漠的面积约占全国梭梭荒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全林 王继和 赵明 詹科杰 刘虎俊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骁勇 刘世荣 赵广东 马全林
在甘肃省民勤绿洲选择典型的绿洲农田 流沙过渡带 ,研究了 2种主要群落类型红柳群落和白刺群落的建群物种红柳 (Tamarixledeb)和白刺 (Nitraiatongutorum)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水分利用特征 ,并比较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虽然 2种植物单位叶片干重的净光合速率相似 ,但是红柳植株和以它为建群种的红柳群落比白刺植株和白刺群落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土壤呼吸速率 ,因而也具有更大的碳素地球化学循环强度。在红柳群落到白刺群落直至流沙的荒漠化演替过程中 ,群落及整个区域的碳素循环和养分周转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循环强度和时空变异程度呈下降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