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1)
2023(2306)
2022(1938)
2021(1800)
2020(1532)
2019(3400)
2018(3394)
2017(5660)
2016(3250)
2015(3770)
2014(3689)
2013(3611)
2012(3512)
2011(3121)
2010(3119)
2009(2615)
2008(2703)
2007(2326)
2006(2111)
2005(1850)
作者
(12200)
(10415)
(10371)
(9896)
(6527)
(5295)
(4532)
(4055)
(3994)
(3664)
(3630)
(3620)
(3553)
(3480)
(3337)
(3153)
(3136)
(3045)
(2939)
(2926)
(2782)
(2654)
(2600)
(2378)
(2352)
(2345)
(2305)
(2214)
(2200)
(2165)
学科
(10850)
经济(10841)
(6575)
管理(5060)
(4987)
地方(4720)
(4006)
(3193)
贸易(3189)
(3062)
方法(3043)
(2899)
企业(2899)
农业(2824)
(2764)
生态(2666)
数学(2593)
税收(2558)
数学方法(2547)
(2532)
(2498)
环境(2460)
中国(2454)
地方经济(2240)
(2191)
业经(2182)
(2061)
植物(2017)
土地(1815)
(1787)
机构
学院(46483)
大学(45871)
研究(22628)
科学(18393)
中国(15971)
(15728)
(13832)
经济(13388)
(13363)
管理(13055)
研究所(12656)
农业(12471)
业大(11681)
(11058)
理学(10858)
理学院(10601)
管理学(10173)
管理学院(10098)
中心(9926)
(9082)
(8875)
(8842)
实验(8624)
实验室(8268)
科学院(8109)
重点(7850)
农业大学(7844)
(7668)
资源(7511)
环境(7437)
基金
项目(37105)
科学(27502)
(26406)
国家(26266)
基金(26022)
研究(21152)
科学基金(20125)
自然(15826)
自然科(15323)
自然科学(15317)
自然科学基金(15002)
基金项目(14295)
(14131)
(13431)
社会(11410)
社会科(10702)
社会科学(10700)
资助(10439)
科技(9753)
重点(9724)
计划(9667)
(8662)
教育(8478)
科研(7749)
专项(7665)
编号(7565)
(6965)
(6961)
创新(6686)
(6648)
期刊
(15557)
经济(15557)
学报(14891)
(13487)
科学(12655)
研究(11595)
大学(10114)
学学(9953)
中国(9355)
农业(9070)
(5863)
资源(5407)
林业(5332)
业大(4710)
(3636)
管理(3608)
自然(3578)
(3524)
科技(3357)
农业大学(3287)
(2784)
中国农业(2706)
教育(2682)
技术(2510)
(2487)
国际(2478)
科技大(2430)
科技大学(2430)
(2430)
金融(2430)
共检索到69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常兆丰  赵明  韩福贵  仲生年  李发明  
选择在民勤沙区有代表性的48种植物,利用1985—2004年的观测资料,先就48种植物的9个主要物候期按平均期距进行系统聚类,进而对聚类结果按中生、旱生和沙地旱(中)生植物归并为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从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再到沙地旱(中)生植物,同一物候期的多年变幅增大;从旱生植物到沙生植物的物候期的多年变幅大于从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多年变幅;不同植物的物候期差异主要表现为从花蕾花序期开始到果实脱落末期的各个物候期,从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再到沙地旱(中)生植物,这些物候期表现出逐渐延迟的趋势;当地冬季漫长,夏季持续日数较长,秋季最短,春季和秋季物候频数分布较多,植物活动日数相对较短;运用聚类分析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常兆丰  韩福贵  仲生年  
以民勤荒漠区1974年以来的36种植物的物候观测资料,运用物候频数的统计方法,划分5个物候相,分析物候相的持续特征和组合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的活动期物候相持续日数平均为212天,绿色期物候相持续日数较长,花色期物候相持续日数最短;花色期、挂果期和绿色期3个物候相不同植物之间相互重叠;旱柳的活动期物候相最长,火炬树和芦苇的活动期物候相最短,胡杨和火炬树的绿色期物候相最短,芦苇的秋色期物候相最短;荒漠区不同植物的花色期以及挂果期差异很大。在花色期物候相中,开花始期较早的植物开花末期也相对较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骁勇  刘世荣  赵广东  马全林  
在甘肃省民勤绿洲选择典型的绿洲农田 流沙过渡带 ,研究了 2种主要群落类型红柳群落和白刺群落的建群物种红柳 (Tamarixledeb)和白刺 (Nitraiatongutorum)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水分利用特征 ,并比较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虽然 2种植物单位叶片干重的净光合速率相似 ,但是红柳植株和以它为建群种的红柳群落比白刺植株和白刺群落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土壤呼吸速率 ,因而也具有更大的碳素地球化学循环强度。在红柳群落到白刺群落直至流沙的荒漠化演替过程中 ,群落及整个区域的碳素循环和养分周转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循环强度和时空变异程度呈下降趋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怀东  陈芳  张勃  周兰萍  李亚  杨雪梅  
植物体内水分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量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的主要因素之一,植物含水率的调查是植被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高光谱进行典型荒漠植物含水率与冠层光谱的关系研究对荒漠区植被遥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助ASD便携地物光谱仪实地测定了10种典型荒漠植物的冠层光谱曲线,并采用相关系数法和植被指数法,分析了不同荒漠植物光谱特征及其与冠层含水率的关系,结果显示:1)荒漠植物反射光谱曲线具有绿色植物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普遍特征,有明显的"绿峰"特征和"红边效应"。2)在954-973,1 184-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丹  韩芳  陈云云  杨丽萍  陈素华  
物候常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一项可靠指标,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荒漠区5种灌木物候的影响,对阐明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阿拉善左旗荒漠区5种灌木30年来的物候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温平均增幅0.43℃·10a-1,降水量无显著变化,气候朝着暖干化方向发展;2)5种灌木春季物候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枯黄期则表现出显著的提前或不明显的推后趋势,生长季长度有所延长;3)3月均温、4月均温和10月均温对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高志海  纪永福  
根据在我国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连续实测资料,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地区沙土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样带上,红柳沙包、白刺沙包和流动沙丘上的土温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节动态以及垂直变化规律;与红柳和白刺沙包相比,流动沙丘地表层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日较差达30 4℃,而且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变化也非常快;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层内温度的昼夜变化与地表温度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大和最小温度来临时间上的延迟以及土温变化幅度的大小上,在5cm土层土温的昼夜变化相对剧烈,温波振幅大,而到80cm处,沙土温度的昼夜变化幅度接近于0;影响沙土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恒斌  郝玉光  丁琼  贾桂霞  
沙冬青是西北荒漠地区珍稀常绿阔叶灌木.该文在其分布区内,综合土壤、水分条件,选定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内蒙古磴口县、内蒙古乌拉特后旗4个地区作为调查样区,研究了沙冬青植物群落和沙冬青根瘤的特征.结果表明:沙冬青植物群落组成较为丰富;因水分、土壤类型及地形差异,不同样区内沙冬青群落成分、结构有一定变化,水分是沙冬青植物群落的决定性生态因子;沙冬青根瘤的最佳采集时间是在结果期之前,根瘤的外部形态呈现多样性,不同样区根瘤的着生部位有差异;水分是根瘤菌侵染沙冬青根系并形成根瘤的主要限制因子;沙冬青群落其他豆科植物的根瘤与沙冬青根瘤具有相似的外部形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婷  陈淼  党成强  黄慧敏  董蓉  陶建平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高程生境经受水淹的时间和深度不同。本研究选取消落带3个典型样地,通过分析37种主要草本植物各器官的功能性状,比较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科别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通过探讨消落带植物功能性状、性状间权衡关系对不同高程(对应不同的淹水环境)的响应,获取不同高程生境的植物生长及资源利用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中,多年生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细根组织密度(FRTD)显著高于一、二年生植物(P<0.05),不同科别的植物功能性状中,除比叶面积(SL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荣  程瑞梅  肖文发  潘磊  曾立雄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俊鸣  张嘉灵  赵东铭  白珮珮  吴端聪  邓传远  郑郁善  
以福建海坛岛5个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路线法结合样方法调查公园的植物区系.结果表明:(1) 5个公园共有植物89科208属276种,含野生植物145种、园林植物131种.(2)植物区系中含≥10种的科有菊科、豆科、禾本科、大戟科和桑科,含≥10种的属有榕属,单种科(43.82%)和单种属(79.33%)所占比例较高.(3)公园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热带性质显著,古老性和特有程度不高.其中,原生植物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国内外来植物主要来源于热带亚洲,国外外来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等偏热带区域.(4)原生植被优势种被外来植物取代,人为引入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和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等滨海特色植物.38.04%的国外外来物种具有入侵倾向,每个公园出现10种以上的入侵植物,在引种与管理过程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山宝琴  贺学礼  
为了进一步研究蒿属植物系统分类及植物适应极旱生环境的机理,运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毛乌素沙地12种蒿属植物叶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2种蒿属植物的叶片分等面叶和异面叶两种类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条形和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器以不规则型为主,仅有1种为环列型,保卫细胞椭圆形或圆形,隆起,气孔排列方式为平列型和散乱型,气孔指数差异较大。12种蒿属植物叶片具有明显的强旱生植物结构特征,如叶面积显著缩小,表皮毛发达,角质膜厚,栅栏组织极为发达并具环栅结构,维管束多且具维管束鞘,气孔器密集,均生于表皮细胞水平下面,孔下室较大等。12种蒿属植物的叶解剖特征表现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世婷   刘明蕊   李国娥   王明霞   马春燕   付永硕   侯扶江   刘永杰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为总结植物物候研究进展,展望植物物候研究的未来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主要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等)及其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然后分析比较了研究植物物候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揭示了植物物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解决方案。综述植物物候研究进展能够为我们理解环境变化条件下植物物候动态、物种共存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提供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涛  韩福贵  安富博  张裕年  郭树江  段晓峰  
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广泛分布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的土壤呼吸进行了野外观测,研究灌丛沙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白刺灌丛沙堆上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表现不同:生长初期和生长休眠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但是在生长旺盛期沙堆各部位日动态变化既有"单峰曲线"又有"双峰曲线";2)各部位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段不一致:生长初期峰值集中出现在11:00左右,旺盛期上午各位点的峰值集中出现在09:00左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江  刘仁林  叶晓燕  朱艳  
对江西莲花县冶铅区的植被变化和残留植物中耐铅性较高的植物的耐铅性特征研究表明:(1)耐铅性较强的植物是:夹竹桃、大青、商陆;(2)木本植物茎的韧皮部富铅最高,草本植物的叶和茎次之。不同器官富集铅的能力是:大青为茎韧皮部>根>叶>茎木质部;夹竹桃为茎韧皮部>根>茎木质部>叶。这两个树种的茎木质部和根的富铅性差异明显。夹竹桃的富铅速率在生长期前4个月最快。(3)冶铅区的铅污染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很容易通过地表径流扩大污染范围,因此,在冶铅区污染严重的地段进行植被恢复时,应辅以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同时采用须根系植物或扦插苗造林(侧根多,吸收面积增大),适当配置草本植物,这样有利于提高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亚强  王海军  刘学勤  
选择云南中部5个高原湖泊在雨季和旱季对其水生植被开展了两次系统调查。共采集到水生植物80种,隶属于33科64属。其中湿生植物39种,挺水植物19种,沉水植物12种,漂浮植物7种,浮叶根生植物3种。区系分析表明5个湖泊水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世界分布类型为主,热带和温带性质的属分别有22属(占总属数的34.4%)和20属(占总属数的31.3%),表明该植物区系具有比较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对各湖泊沉水植物优势种类和沉水植物群落类型的分析表明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在滇池、星云湖、杞麓湖这3个富营养化湖泊中均占优势。而这些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类型也较为单一,主要为篦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等单优群丛。环境分析表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