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3)
2023(3998)
2022(3022)
2021(2941)
2020(2097)
2019(4898)
2018(4578)
2017(6330)
2016(4939)
2015(5590)
2014(5777)
2013(4648)
2012(4430)
2011(4045)
2010(4338)
2009(3563)
2008(3518)
2007(3296)
2006(2967)
2005(2908)
作者
(10782)
(8784)
(8707)
(8699)
(5639)
(4223)
(4163)
(3604)
(3392)
(3342)
(3036)
(2981)
(2909)
(2901)
(2884)
(2780)
(2706)
(2678)
(2609)
(2530)
(2471)
(2280)
(2162)
(2075)
(2046)
(2027)
(2023)
(1940)
(1827)
(1802)
学科
教育(18910)
中国(10433)
(9318)
经济(9315)
管理(9215)
理论(6219)
教学(6025)
(5420)
(4789)
(4131)
企业(4131)
(3895)
发展(3660)
(3538)
研究(3432)
思想(3380)
(3368)
改革(3244)
高等(3231)
政治(3216)
(3204)
思想政治(3067)
政治教育(3067)
治教(3067)
学校(3052)
德育(3042)
方法(3032)
学法(2895)
教学法(2895)
教育改革(2802)
机构
大学(61094)
学院(56179)
教育(26458)
研究(23717)
(19287)
师范(19238)
师范大学(16182)
(15027)
(14918)
经济(14305)
管理(13873)
科学(12690)
理学(11736)
职业(11520)
理学院(11477)
(11132)
管理学(11109)
管理学院(10972)
中国(10750)
技术(10605)
北京(10587)
教育学(10178)
研究所(10094)
(10056)
中心(9405)
(8832)
(7902)
职业技术(7857)
(7713)
教育学院(7470)
基金
项目(34369)
研究(33579)
科学(28921)
教育(25025)
基金(21040)
社会(18663)
社会科(17385)
社会科学(17382)
(17337)
国家(17022)
编号(16280)
成果(16169)
课题(15379)
(14806)
(14797)
科学基金(14046)
(13325)
规划(11157)
基金项目(9826)
(9672)
项目编号(9659)
重点(9627)
(9609)
(9502)
教育部(9095)
研究成果(8827)
(8806)
年度(8622)
资助(8363)
(8344)
期刊
教育(46570)
研究(29859)
中国(22472)
(15570)
经济(15570)
职业(11286)
技术(9145)
技术教育(7310)
职业技术(7310)
职业技术教育(7310)
大学(6552)
学报(6552)
(6048)
高等(5742)
科学(5498)
高等教育(5033)
成人(4940)
成人教育(4940)
(4713)
论坛(4713)
管理(4651)
(4378)
(4308)
学学(4208)
发展(3899)
(3899)
职教(3764)
比较(3412)
农业(3327)
教研(3136)
共检索到97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德海  
1.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首先,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规格的概念。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就形成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在实践中,高等教育质量观与人才观密切联系。由于人才观的不同,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差异也很大,其结果是形成各种各样的教育质量规格。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振天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国际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质量问责、质量认证、质量评价、质量管理以及质量保障等活动日趋活跃,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也进人新阶段,甚至一时成为显学。然而,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以至不同个体却都有着自己的思考、看法或观点。这种思考、看法或观点,便构成了所谓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质量观不同,对同一高等教育活动及其质量的判断也就不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和忠  
随着近几年全国高校连续扩招,招生人数急剧增加。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2%,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这种持续扩招也引起了社会上和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担心。一方面是高等教育需求持续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慧霞  
高等教育随着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与终身教育的界限逐渐模糊。高等教育要能够真正吸引每个人自愿参与其中并获得满足感。适应个体需求的教育质量观从本质上讲更接近教育的本真状态。《仁川宣言》提出2030年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词:全纳、公平、有质量、全民终身学习,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中,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观长期以来起着主导作用,人们往往主要或只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去讨论、认识、规定、评价高等教育质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从这种价值取向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质量的含义及其特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毛亚庆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概念的扩展、知识特性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知识传播与分配方式的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质量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汉德  佟希蒙  
本组文章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举办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外国专家的发言。文章在得到作者授权后,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群丹  黄伟锋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如何协调多元的质量观形成社会共同接受的质量评价标准,是当前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浙江工业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形成了有特色的、创新的教育质量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磊  肖静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科学涵义要有正确的认识。当前,我国在高等教育质量观上从评价内容、评价目标、评价机构方面还存在着带有精英教育时期特征的各种误区。坚持树立科学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进行正确的多元化构建,是促进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运行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而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问题,成为21世纪一个重要的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玉静  
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与对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反思实质上也是对高等教育存在本质的哲学审视。人们在审视中发现,在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下,高等教育质量观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即本质上追求功利化的现代(高等)教育,执着于人的感性追求,忽视人的理性生命,因而教育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烨  
从"政府主导下的合规格性单向度质量观"向"多主体介入表达的合需要性复合质量观"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演进路向。单向度的质量观与我国社会整体的精英主义制度化有密切关联。并且,标准单一的、精英主义的制度基础与市场结合产生的实践机制进一步诱导了质量的趋同和单一性。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席卷而来的市场力量以作用于基层教育组织上的"体制性的市场化逻辑"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质量的现状。同时,由"客体性"合规格质量观走向"客体—主体性"合需求性质量观的发展态势也很有可能预示着高等教育质量的制度基础正在发生着潜在而深刻的"复合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